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客运

第七节 客运




一、水上客运

1954年佳木斯港务局在梧桐河农场设临时码头,佳木斯开往富锦县的客船隔天一次在农场
码头停靠。由富锦县开往佳木斯市的客船也隔天一次在农场停靠。1968年知识青年进场,人流
增多,1969年佳木斯市增加佳木斯市至梧桐河航班船,每天一上一下。1970年,佳木斯港务局
在农场松花江岸原临时码头正式建港。建筑候客室、售票室共150平方米。1972年以后知识青
年大量返城,人流量也逐年减少,从1976年以后航运又改为隔天一次在场码头停靠。1980年,
梧桐河港人员撤回佳木斯港务局,由农场自设1名码头、航运联络员。

  二、公路客运

  建场初期1950年至1954年间,陆路交通极为不便。夏、秋季节靠水运,冬季封冻后均以步
行或乘马车至桦川县悦来镇或到汤原县鹤立镇两地转乘汽车或火车。为解决农场外出办事和来
往人员难的困难,从1953年以后,每年冬季12月中旬到来年3月中旬,松花江上通行汽车,农
场用装货敞篷板车代替客车,临时组织客运。1955年开始修建梧宝路,到1958年初步建成。晴
天或旱季间断性的通车。以后每年对梧宝路重点修建,路面逐年改善。1965年鹤岗市交通局客
运站开辟鹤岗市至梧桐河客运班车,也都是冬春两季(每年11月至来年5月)通行,夏、秋停运。
在夏、秋停运的情况下,农场以大板汽车代替客车,晴天组织临时客运。1969年农场购置l台客
车,正式开始客运,但路面没有达到标准,雨天停运。经过1981、1982两年对路面大修,农场
1981年又购进1台龙江牌客车。从1982年开始,梧桐河至鹤岗市(经由宝泉岭)客运班车,基本
上做到常年正常运转,但一遇大雨或连雨天有时还停运。
从1982年开始,在春节前后。农场还临时开设农场至佳木斯直达客运班车。
1978年以后,农场陆上交通较过去大有改善,有三条主要客运线,(农场至鹤岗,汤原至
农场,农场至佳木斯市)。一到冬季,昔阳、军川等农场汽车也经由农场至鹤岗或佳木斯市。
经过20多年的公路建设,昔日的交通不便已基本解除,而且还成为公路客运的流经区域。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和农场的发展,进出场人员流量逐年增多。1970年以前,日平均158人
次(包括水陆客运),近年来日人员流量增加到200至250人次,年均日流量约3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