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体育和业余创作 一、文化工作的发展
1983年以来,农场文化工作在农场工会的直接领导下,有力地促进了农场的经济建设。
1983年1月,农场工会、宣传部联合举办了全场第二届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同年l0
月又举办了第三届,到l995年底共举办六届书法、美术、摄影展览。
1983年至l985年,农场工会、文化中心先后在全场成功地举办了十次文艺调演活动,受
到农场干部群众的好评。
1986年2月,农场工会在俱乐部广场举行了首届冰灯和花灯展。同年7月,为庆祝建场
30周年,组织了30多人的文艺演出队,经过40多天的精心排练,共演出4场,观众近万人。
l990年1月农场工会、文化中心再次举办了“元宵灯展”,收到各类作品45件。
1986年11月,农场工会、文化中心举办“瑞雪杯”声乐大赛,分通俗、民族、美声唱法
及小品、乐器等项目,到l995年共举办了八届“瑞雪杯”声乐大赛,丰富了农场职工群众的
业余文化生活。
1987年1月,农场工会举行了第一届厨师“拼盘赛”。举办了首届“夫妻智力抢答赛”,
有6对夫妻以优异成绩取胜。27日又组织了扭秧歌、踩高跷、篝火晚会。同年5月农场工会、
团委、文教科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声乐比赛。
1988年北大荒文工团来场慰问演出,随后中央儿童艺术剧院、鸡西市话剧团、哈尔滨铁
路文工团先后来场慰问演出,受到农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1991年农场遭受到罕见的洪涝灾害,给麦收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农场工会文化中心临时组织了文艺宣传队,奔赴抗灾第一线演出,足迹遍布37个农业生产队,
在田间地头、晒场演出42场次,观看人数达4000多人,同年11月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农场工会号召全场各单位组织合唱队,并专门录制、印发了l0首优秀革命歌曲,进行宣传和
演唱。
1992年农场选派王云虎、隋春丽2人代表黑龙江垦区参加黑龙江省“丰收杯”电视小品
大赛,2人合说的小品“水稻情”获表演二等奖、创作二等奖。
1994年9月,牡丹江垦区第十届金秋音乐会,在我场隆重举行,牡丹江农管局各农场和
局直各单位的21个代表队200多人参加了这一盛会。我场组织了15人的文艺演出队,参加了
四个项目的比赛,以总分48分的成绩获团体第一名,夺取三个奖杯。这届金秋音乐会得到了
八五○农场化工厂、兴凯湖农场造纸厂、八五六农场麦芽厂、云山农场乳品厂及八五四农场
粮油总厂的赞助。
13年来,农场工会、文化中心等单位相继举办过“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家庭音乐大
奖赛”和“职工音乐大赛”等文艺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农场两
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体育工作的发展
1979年农场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农场工会负责全场体育工作。
1983年5月,农场组织了全场第三届篮、排球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到1995年共组织
了13次篮、排球运动会。6月,农场工会、人武部、团委联合举办了全场综合性的军事体育
运动会。11月举办了首届乒乓球比赛,到1995年底已先后组织了l8次乒乓球比赛,12月,农
场组织了全场第二届象棋比赛,并不断拓宽体育比赛项目,增加了围棋比赛,截止1995年底
成功地组织了9次象棋和3次围棋比赛。
1987年组织了场直单位男子自行车越野赛从农场俱乐部到十六队路口,往返全程l8公里。
同年6月农场工会、老干办在农场俱乐部联合举办了首届双老运动会,举行了适合老年人特
点的门球、托球跑等健身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l992年农机校学生乌文宝参加了在
佳木斯市举行的黑龙江省第七届运动会,所在总局代表队获排球比赛第八名,乌文宝获奖牌
一块。
1995年6月,农场工会等部门在第一小学广场隆重举行了首届全场运动会,管局工会主
席付臣,教育局、老干部处、人武部、团委等有关部门领导到会祝贺。这是建场以来规模最
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参赛单位62个,来自全场各条战线的干部、工人、家属和离退休人员以
及中小学生l200余人参加了比赛。本次运动会设立85个项目,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学生
4组,运动会历时3天,圆满结束。
13年来,农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对于农场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增强人民体质,促进
两个文明建设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群众业余创作
1983年以来,农场的业余群众文艺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逐渐繁荣。
1987年3月25日,宣传部、工会和团委成立了农场第一个群众性的文学团体—《雪痕》
文学社,在成立大会上,农场党委书记孔祥昌、副书记迟振远、纪委书记韩在辰、工会主席
卢森元等场领导先后讲话,有关部门领导也参加了成立大会。韩在辰为《雪痕》写下篇首语
《痕的遐想》。应邀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北大荒作协常务副主席、创作室主任平青、北大
荒文艺主编孟久成、刘跃庭。北大荒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郭力发来贺信,迎春机械厂宣
传部林部长、蓝马;迎春林业局相春山等到会祝贺。大会通过了文学社章程、会徽和组织机
构,决定创办文学社社刊《雪痕》,团委副书记韩瑞业当选为社长,王江当选为第一任主编。
到1988年,出版《雪痕》4期,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余篇。
1989年3月,农场团委决定把《雪痕》文学社办成农场青年的联谊社,组成了《雪痕》
大编委会,社长夏振芳,总编荆延春,印刷出版了建场以来第一本铅印的综合性青年社刊,
发行300余册。群众业余创作队伍发展到100余人。农场党委副书记韩在辰、职高校长王炜
孚为《雪痕》发来贺词。
1990年到l992年《北大荒》文学月刊专门刊发了《雪痕》文学社的两块文学专版,发表
作品20余篇。在这期间,北大荒文联、《北大荒》文学编辑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北大荒文联的平青、孟久成、刘跃庭、刘凤山、宋晓玲等作家、诗人多次来农场为文学爱好
者授课。社长与主编曾两次到省农场总局参加“北大荒文学研讨会”,并介绍了办社经验。
1992年3月11日,农场《雪痕》文学社被《北大荒》文学杂志社、北大荒作家协会授予
l990年至l991年度北大荒文学活动组织奖“。
1992年9月8日,农场《雪痕》文学社被北大荒作家协会、北大荒文学杂志社授予“一
九九二年度北大荒文学活动标兵单位”。
截止到1992年,《雪痕》文学社出社刊l4期,共计20余万字,在国家、省、地、市各级
报刊、杂志和电台发表文艺作品120余篇、新闻作品500余篇,群众业余创作队伍发展到160
余人,同时配合农场党委、团委编辑出版了反映农场第一代和第二代北大荒人业绩的系列书
籍《北大荒精神录》第一、二册。在农场《雪痕》文学社的影响下,农场一中、职业高中相
继成立了《无名原》社、《西山》文学社、《流星雨》等文学社团。
刊发作品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