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述

概述



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部、完达山南麓,地处虎林市与宝清县境内。1986年在黑龙
江垦区内率先聘请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场诊断、论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并制定和实施了《八五四农场社会经济技术系统总体设计及长远发展规划》。因而小
有名气,被誉为边陲明珠。



农场土地面积185万亩(折合1234平方公里),境内地貌多样,山地、丘陵、漫岗、平原、
洼地兼而有之。西北部为完达山脉,有团山、皖峰、将军岭、小马鞍山等7座山峰,海拔207
~300米之间,是农场的天然屏障。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七虎林河穿过农场长达963公里,
境内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1985年国家投资、农垦施工在农场境内七虎林河上游建一座库容
达9000万立方米的西大岗滞洪区,农场还自建小型水库8座,总库容3150万立方米,地下水总
储量为29亿立方米。山林动植物资源与平原湿地水草资源十分丰富。

农场始建于1956年7月,隶属于铁道兵农垦局(1960年2月改称牡丹江农垦局),是一个
三级制的农场(总场、分场、生产队),1963年1月,农场一分为二,成为八五四农场与皖峰
农场两个农场。从此改为二级制农场,年底又合并成为一个农场,称国营八五四农场,归属东
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1969年3月组建兵团三十三团,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所辖。1977
年改称迎春农场,隶属于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1979年3月,复称八五四农场,第二次实行
三级制,隶属关系不变。1996年搞虎林区域经济一体化试点,八五四农场脱离牡丹江管局。党
组织实行属地管辖,公、检、法等政府职能部门和部分社会职能划归地方政府,还经营权于企
业。八五四农场成立“八五四实业(集团)总公司”,直属总局,由总局招标委托经营,基本
实现了政企分开。1998年7月试点结束,恢复原建制和领属关系。2002年4月,八五四农场组
建上市分公司,农场与分公司实行“五分开”,同时农场内部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社区管理委
员会。

农场拥有耕地69万亩,2003年粮豆播种面积571万亩,全场35个农业生产队(其中:水稻
专业队21个),一个农业分场(七分场),一个畜牧生产队(二十八队),4113个家庭农场。
其中种植1500亩以上的大户31个(其中有两户种地万亩以上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场直企事
业单位27个,其中具有管理职能的实体(公司)8个,民营企业9个。完达山电业、乳业、北
大荒米业、乌苏里江药业、农垦通信、金融、邮电等驻场机构15个。

全场资产总额47688万元,负债总额37501万元,所有者权益10187万元,2003年国内生
产总值612432万元,营业总收入18096万元,事业单位支出5178万元。

在八五四这块土地上居住着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7个民族,8426户,23182人。



农场地处北纬45°50′至46°11′,东经132°35′至133°34′之间,属寒温带大陆性
季风型气候,冬长夏短,气候多变,雨热同季,降水集中于7、8月份,且年际变率大,无霜
期135天左右,结冻期长达5~6个月,冻层厚15~2米,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最
大风速8~9级。年积温(≥10℃)幅度为19529~25433℃之间,年日照平均在22848小时
左右,5~9月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为农作物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条件。自然
环境为丘陵漫岗温热半湿润区和沿江低温平原半湿润区,气候特点是低湿多涝,热量资源少。
因而,自然灾害多以涝灾为主,个别年景的旱灾常出现在5月份,影响不大,另外,就是霜冻
灾害和风雪灾害。由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病虫灾害一般都能利用航化作业而战胜。

农场交通便捷,哈东铁路与虎宝公路在场部交会,过境公路29公里,境内火车站4个(包
括乘降所),农场还拥有铁路专用线,可利用站台320多米,近百个货位。场内公路四通八达,
公路总里程为2495公里,汽车客运线路8条,营运里程319公里,队队通客车,通往虎林每天
除了3趟火车(2趟快车一趟慢车)、8趟公共汽车外,场内还有2条客运线路通往虎林,每
天往返运行。通往哈尔滨的长途汽车客运线途经佳木斯,每天下午四时,两台豪华卧铺客车对
开,次日早晨即可到达。到总局(哈市)办事只需一天,到牡丹江分局办事,无论乘火车还是
汽车当日都可轻松往返,当然雇用出租车或专车更加方便快捷,只需两三个小时的车程。

农场幅员辽阔,在黑龙江垦区一百多个农场中位居第六,是牡丹江垦区第一大农场,场内
地势平坦,兼有山林、漫岗、平原和湿地,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水资源充足,具备大型机械
化作业的综合自然条件。优厚的自然资源,可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40多万亩水稻,单产千斤左右,其余为大豆、玉米、大麦、小麦,
兼有红小豆、亚麻、南瓜等经济作物,蔬菜有大白菜、萝卜、土豆、豆角、茄子、辣椒等。

山林分布在农场西北部,主要是次生林与散生林,天然林面积为138540亩,主要树种有杨
树、柞树、桦树、椴树和黄波萝、水曲柳、核桃楸,建场初期营造的人工林主要是落叶松与红
松,多已成林出材,人工林面积63240亩,森林覆盖率达15%,全场活立林总积蓄1155730立
方米。近熟林134895亩,积蓄为921616立方米,90年代,农场首创高台整地,工程造林,近几
年工程造林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增长(有些还未成林),2001年9月,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给
10万亩工程造林立碑题词:“……首开维护生态平衡,永续利用资源,造福后代之先河”。

山产品极为丰富,药用植物颇多。有刺五加、五味子、冰凌花、黄芪、黄柏、人参、柴胡、
穿地龙、龙胆、白芍、平贝等,山野菜有木耳、蘑菇、猴头、蕨菜、薇菜、黄花菜。蜜源植物
有椴、柳、毛水苏、苕条等,还有山丁子、山葡萄、山梨、山里红等酿酒原料,以及山核桃、
榛子、橡子等坚果可供采集。

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有狐、貉、水獭、黄鼬、麝鼠等毛皮动物,熊、鹿、蛤蟆等药用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的东北虎、丹顶鹤、梅花鹿有时也在场域内出现,狍子、野鸡、山兔时常出没于
山林、草地和田间,还有狼、野猪等。

场域内的河流主要是东西向的七虎林河、阿布沁河和它们的支流,加上农场建设的排、灌
系统可谓沟渠纵横交错,形成网化。自然鱼种有鲤、鲫、链、鲶、泥鳅、老头鱼。人工养殖的
有鲤、鲢、鲫等,近几年有人进行河蟹养殖,并引进美国牛蛙养殖。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农场农、林、牧全面发展,种、养、加、商、粮、贸各业齐头
并进,生产经营成果可佳,2003年,农林牧渔总产值318129万元(2000年不变价359151万元)
其中农业25260万元,林业3154万元,牧业60495万元,渔业188万元(2000年不变价分别为
309546万元、2732万元、45293万元、158万元)。机械总动力91349千瓦,主要有耕作机械
39797千瓦,排灌机械2270千瓦,收获机械12168千瓦。农产品加工机械4247千瓦,基本建设
机械1155千瓦等等。

1996年,虎林区域经济一体化试点给农场的工商运建服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企业经济体制
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引进了“高抵押、重奖罚、先定标、后定人”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完成了场直8家企业的委托经营,通过激烈地竞标竞争,8家企业有3家更换了经营者。从而
引进了高抵押的风险机制、重奖罚的激励机制、先定标后定人的竞争机制、充分放权的运行机
制和动态管理的约束机制。

为跟上国家“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适应改革的大气候,农场对场办企业
逐步实行转制,1998年1月,将场属迎春制药厂出售给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3月又将黑熊
养殖场一次性出售给该场全体在岗职工,实行股份合作经营;4月,撤销迎春奶牛公司建制,
将所属乳品厂划归完达山乳业集团,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与畜牧科合署;5月将食品总厂零价出
售给该厂自愿入股的部分职工进行合作经营,2000年1月撤销其建制。同月将建筑公司整体出
售给该公司职工康秀生个人经营;将机械厂卖给该厂58名出资职工合作经营;2002年10月,将
爱邦米厂和粮油总厂分别卖给个人,至此,场办工业企业全部完成转制,退出国有资产。

借虎林区域经济一体化试点和农业部百家企业现代化改革试点的东风,农场于1996年底全
面兴办家庭农场,当年兴办家庭农场1958个,股份合作农场18个,出租土地56万亩,大力推行
“四到户、两自理”。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后,农场主要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加强服务体
系建设,积极开拓市场,为家庭农场增收、增效创造条件。

2003年,种植粮食作物571万亩(水稻341万亩),粮豆总产23万吨,其中水稻172万吨。
收缴家庭农场利税总额5138万元,年销售粮豆644万吨,销售收入8170万元,销售水稻48万吨,
收入5515万元。

2003年造林14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00亩。抚育改造采伐量530立方米,幼林抚育面积48
万亩次①,成林抚育面积3万亩次。

①有的林地抚育2次。如:100亩抚育2次就是200亩次

奶牛年末存栏4612头,年产鲜奶14万吨。肉牛1754头、鹿310头、猪10216头、羊1558只,
兔550只,蜜蜂722箱,具有八五四特色的黑熊养殖场,是1986年创建,(1998年改名黑龙江
农垦野宝药业有限公司),1988年成功地掌握了活熊取胆汁技术,1989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生
产熊胆粉,2003年饲养黑棕熊近500头,年生产熊胆粉700公斤左右,技术力量雄厚,具有高、
中、初级科技人员20多人。注册资金89万元,年创产值350万元。野宝牌熊胆粉和清壶牌熊胆
酒,双双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
产品奖。其它特色养殖:年末存栏,鹅3000只,鸭2000只,笨鸡6万只,年内出栏,鹅71万只,
鸭12万只,笨鸡7300只,河蟹2000公斤。

全场拥有小汽车148台,大汽车130台,农用车30台,大客车8台,货运量全年在230千
吨,货物周转量20014千吨公里,客运量240千人次,客运周转量5984千人公里,场内出租车
近百台,招手即来,随叫随到,到火车站与迎南社区还有专线车,上车一元,十分方便快捷。



自虎林乘火车或汽车北上40多公里,就是八五四农场场部所在地———迎春镇,一个像模
像样、名副其实的小城镇。

场部小城镇建设始于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农场建成二层楼商场和三层楼
房的大俱乐部(1500座)。自此开始注重小城镇规划,1986年聘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
学者来场诊断论证,进行总体设计,制定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小城镇规划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
医院学校等公益设施,都建设现代化楼房。1991年,第一栋住宅楼建成,以后每年一栋,到1995
年共建5栋住宅楼。1996年开始加快楼房建设的速度。每年以2栋、3栋的速度递增。2003年
就建了4栋,8年共建24栋楼房,计119220平方米,1168户,使农场人的住房条件大为改观。

1992年10月,建成垦区一流的迎春宾馆,功能齐全,翌年在宾馆门前完成主题雕塑———
边陲明珠塑塔,塔高854米。

1999年,农场建设一横三竖、一长三短4条水泥路面,总长2090米。分别命名为永丰大街、
迎宾路、迎春路、希望路。其中2条水泥路面16米宽,加上两侧绿化带共24米宽。路面布置了
双向双车道行车线,路面排水采用地下暗管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排入主管道。照明灯设在两侧
人行道外,灯柱高10米,间距平均40米,灯具为双头高压钠灯和单头高压钠灯。采用光控和人
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开闭。2003年采用同样标准将明珠商城门前(迎春路南段)436米长的路
段建成16米宽的水泥路面,虎八公路①过境路段1345米,建成9米宽的水泥路面,加上两侧花
池绿化带和硬铺装,共21米宽。至此,场部地区主要街道都为水泥路面,并与迎春镇区、迎春
林业局水泥路面贯通,人们上街再也不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了。

1982年,全场用电4999万度,1994年全年耗电量130923万度,2003年全年耗电量2200万度。
耗电量逐年增加可折射出经济发展逐年加快。

电信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1982年,全场共有电话单机186部。几乎都分布在机关、单位,
个别人家庭有电话也是因为工作需要公费安装使用。1995年全场使用电话单机760部。已有部
分家庭自费安装使用电话,电话大量进入平民百姓家是在90年代后期,1997年开始为部分生产
队安装电话,全场电话用户1500户,1998年2000户,1999年2400户。至2003年底,农垦通信在
全场的34个生产队安装了电话,用户已达4325户,占全场总户数的649%,宽带上网用户65户,
另外,虎林市通信公司,在场直争夺市场,场部地区使用地方电话的约占四分之一,宽带网用
户约占二分之一。场部地区几乎是家家都有电话,户户有手机,有线电视入户率98%。

2000年,在永丰大街两侧进行绿化建设,路两边人行道上修建2米宽的绿化带,栽种花、
草及绿化树,一至九号楼路段北侧浇筑混凝土花池,2002年,在迎春路以西、迎宾路以东,俱
乐部西南,客运站东北的永丰大街两侧建设60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当年完成水泥预制件硬
铺装6500平方米。草坪绿篱17000平方米,混凝土运动广场3300平方米,荷花池4600平方米。
广场上安装了各种灯具、音响、健身器材、休闲桌椅等,还修建了别具一格的凉亭、回廊、雕
塑等。引人注目的是28米高的广场灯和15米高的主题雕塑———共铸辉煌。

与此同时,结合翻修办公室,修建了办公室周围生态环境小区,完成硬铺装1288平方米,
水泥路面1328平方米,花池、草坪、百树林、凉亭等,在通往北山公园的上山路上修建花岗岩
台阶123级,2003年进行休闲广场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荷花池跌水及警示桩、火山石护坡、凉
亭、回廊等。另外在教育园区

①虎八公路即虎林至八五二农场的县级公路,是虎林至宝清公路的一段。修建22000平方
米的操场及842平方米的观看台(台阶式),教育园区大门,警卫室、国旗台等。对卫生园区,
随着门诊楼的落成,重新规划实施景观工程建设,新建凉亭、回廊等,完成硬铺装2400平方米。
修建草坪3500平方米。

农场的长远规划已描绘出2010年的美好前景,八五四这颗边陲明珠,明天将会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