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其它畜禽饲养

第三节 其它畜禽饲养


  从1996~2003年,农场畜牧业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养殖业上,国有和集体的经营形式全
部退出,转为个人饲养,而且绝大部份是专业户,以此作为谋生手段,从事养殖业是主业不是
副业。作为副业饲养的已寥寥无几。从农场整体看畜牧业已初具规模,但从单个个体看每个养
殖户的饲养规模还是偏小,抗风险能力差,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很难闯过难关。

一、禽

1996~2003年,农场的养禽业始终由市场调控,养什么、养多少,全都是由养殖户根据市
场和自身的情况决定,完全走向市场、全部为个人私养。在饲养规模上,市场的选择结果是小
规模的养鸡专业户,已无法生存,适度规模经营才能生存发展,一般都是千只蛋鸡饲养规模,
而且都是集中在农场场部周边,规模养鸡场近10个。在科研站(即农业中心种子公司)饲养蛋
鸡的林永波专业户,饲养规模达到两万多只,最大规模时达到4万只。

2001年根据市场调查和农场自身的情况,畜牧科确定今后发展养鹅业,在畜牧中心建起了
一个饲养规模为1000只的种鹅场,由畜场中心人员直接从事养殖和管理,为大规模养鹅积累经
验,探寻路子。

2002年春,农场与辽宁昌图一客商签订年收购15万只大鹅的合同,客商负责在八五四农场
建屠宰生产线,收购大鹅进行加工销售。八五四农场负责为饲养大鹅提供加工原料,每年不得
少于15万只,昌图方面负责每年提供20万只鹅雏。签订合同后,农场把20万只大鹅的饲养任务
分解到各生产队,实行指令性计划。列入生产队主要领导的目标考核,与年终分配挂钩,由于
人们对饲养大鹅缺乏认识,特别对规模养殖更加没有把握,饲养任务分解到户十分艰难,几乎
没有人自愿接受。根据农场的实际情况,调整大鹅饲养指标,从年饲养20万只调整到2万只,
先作小规模饲养,饲养成功后,再大规模推广饲养。2002年5月1日傍晚,辽宁昌图方面所供
的2万只鹅雏到货,实际到农场后的强壮活鹅雏只有1.7万只左右,分到全场各生产队,主要
是由生产队领导和生产队工作人员饲养,由于不是专业养殖,成活率不是很高。

2003年在大鹅养殖上,农场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实行自愿、引导、鼓励的办法,出现了一
批养鹅大户(养殖规模超过1000只),主要有张合玉、刘青松、孙雪峰等养鹅户。

2003年农场推选完达山生态鸡养殖,它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好项目,是根据人们对绿色
食品、有机食品的追求而确定的。完达山生态鸡养殖场址远离居民区,在山林附近,天然环境、
空气清新,主要采用山地散养形式,以采食嫩草、草籽、小昆虫、山地草丛生物为主,人工补
喂精料为辅。3周龄时即可从育雏室放出,在山林进行放牧饲养,每天早上、中午不喂饲料,
傍晚时分补喂一定的精饲料。鸡雏在7日龄、14日龄时分别进行鸡新城疫、法氏囊传染病免疫
注射。3周龄放牧饲养后,不喂任何药物和添加剂,属绿色天然无污染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潘明在十队西南2公里的山林中,饲养完达山生态鸡7000多只,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他在山
林间耕地上种了玉米、这样不仅收获玉米,还可以供鸡活动觅食。简易鸡舍内和育雏期间所产
生的鸡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玉米收获后,玉米喂鸡,鸡粪肥田、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产生
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蜜蜂

自1985年农场体制改革把蜂群转卖给个人,到现在蜂群一直是个人所有、由个人家庭饲养
经营管理。蜂农多是以养蜂为主,以农为辅,只种少量的地,保持职工身份,种一定数量的土
地,以此来完成上缴农场管理费及农场给承担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费。1996~2003年,蜂产品
价格一直较高,养蜂收入不错,人均年纯收入在1~2万元,好的年头可达3万元以上。2003
年养蜂722箱,产蜜55000公斤。

三、猪羊肉牛

猪的养殖全部为个人养殖,生猪除供应本地市场外,绝大部分是出售到外地。生猪养殖总
的趋势是养猪户数不断减少,养猪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即户减头数增,都集中到养猪专业户手
中。养殖规模大的年出栏可达数百头。

羊的养殖规模都比较小,主要是还没有实行舍饲,全靠放牧。全场仅有屈指可数的养羊专
业户。

肉牛的养殖都集中在少数几个专业养殖户手中,由于饲养管理粗放,饲养周期较长、效益
不是十分理想。

四、特种养殖

从1996~2003年,出现了一些特种养殖户,但规模都很小,没有发展起来。从2001年起,
十队和迎南社区有养殖户开始饲养狐狸和貂。十队的养殖户饲养规模不算大,但户数较多,共
有近20户。迎南社区养狐户,2003年年饲养规模超过500只,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