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农场开始

第五章 农场初期的“文化大革命”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农场开始



1966年5 月,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社论,把《五,一六通知》的主要
内容直接捅向全国,从而使一场持续十年之久、“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
折和损失”的“文化大革命”的红色风暴席卷全国大地。
1966年6 月,农场根据虎林农垦分局政治部的部署,决定在学校教师中开展“小五界”整风,
约半月,上级无新指示,草草收兵。
7 月,一些革命群众提出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到商店砸碎了
几件带有龙凤,福寿,仙女等图画字样的茶具,继而农中学生将场工会宣传栏“光荣榜”三个黄
漆雕刻大字砸坏取下。
7 中旬,农中带上红卫兵袖章的30多名学生,要求徒步串联到北京见毛主席,后来派老师带
领步行到佳木斯,后因年龄偏小,路途艰难,只派张洪庆一人随佳木斯的学生到北京,接受了毛
主席的检阅。下旬,场部地区直属单位,机关,农中和个别生产队开始成立各种名称的战斗队,
并学习外地经验,将一名副场长、一名副书记戴上高帽在场部地区游街,第二天,部分科室人员
和直属厂队代表,用汽车拉着他们二人游街到三队(今四队)时被群众包围,高帽被砸毁而返。
1966年8 月,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后,公布了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
》即(我的一张大字报)和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
接着,全国掀起炮打司令部大会,虎林县也召开了“炮打司令部的万人大会”。会后,农场
也召开了“点火”和“炮打司令部”大会。从此,农场在社会与外界的影响下纷纷成立战斗队、
造反团等各式各样的群众组织,农场各级领导也无法实施领导,党的组织也逐步停止了活动。
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全面夺权”的浪潮波及全国。农场在“东北新曙光”的影响
下狂热起来,开始酝酿夺权。机关、直属单位及生产队的一些造反组织,为了不让少数人企图砸
机关、抢档案、夺权的目的得逞,于1967年2 月6 日联合夺了农场的党,政,财,文大权,成立
了云山农场红色造反派临时接管委员会(简称临管会),推选了服务人员,主持农场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