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挠力河源头考

地名考证

挠力河源头考


任波 褚建平

挠力河是乌苏里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有关挠力河的记载始见于明代典籍,旧称诺雷河、诺
罗河。《吉林通志》释“诺罗”为“水鸟众多”,《黑龙江省志·地名录》和《饶河县志》释
为“流荡不定”。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黄锡惠教授最新研究结果,满语“诺罗”为“鸟兽栖
止地”之意。
关于挠力河源头的记载,说法不一。《依兰县志》(1990年版)所附《吉林依兰道全境图》
以挠力河支流大泥鳅河为源,其《清代三姓副都统辖区图》的记载则是位于今北兴农场境内的
七里嘎山附近。同一部志书中两个图对挠力河源头的记载则不同。伪康德二年成书的旧《宝清
县志》附图又名黑背河,源于七里缶(即七里嘎)。《吉林通志》(卷二十二第47页)载:“诺罗
河一名挠力河,出自富克锦界之老岭,两源共合,东北流。”该书正文所载老岭,位于三姓城
东南。民国版《宁安县志》在小白山支脉条中载:“老岭(即张广才岭)”。不在富克锦界内,
非挠力河河源之老岭。《吉林通志》所附《三姓城图》(附富克锦地)另标有两处老岭,一处在
穆棱河北岸支流石头河源头(在今虎林市境内杨树镇北),亦非挠力河源老岭。另一处标在房贝
河源头,北侧为倭肯河南岸支流西金别拉河(正文中为锡,西乃锡之误。今为龙湖河),位置与
今两河源头相同,属富克锦地。旧《依兰县志》邻县道里记中叙及依兰至密山道径时载:“至
老岭北大七站(茄子河北),又东南逾老岭……此老岭即宝清、密山两县分界处,亦完达山之脉
也。”也房贝河之老岭为同一山,即旧《宝清县志》附图南界之老爷岭,今七台河市与密山市
交界处之山,勃密公路从岭脊通过,其线路与旧《依兰县志》所载相似。《黑龙江省志·地名
录》与《黑龙江省地图册》(2002年版)均将此处标为那丹哈达(拉)岭。由此可知,房贝河即
《吉林通志》所载挠力河两源之—。
《红兴隆农垦志》载:“挠力河发源于北兴农场境内的七里嘎山。”《饶河县志》载:
“挠力河在七台河市正东与密山县金沙农场相邻之前锋南山(即对头砬子,清代属阿尔哈山)。”
文中前锋即北兴农场马场,对头砬子位于七里嘎山南麓亦称石人山。源于七里嘎山主峰之七峰
河经此西人挠力河,附近居民亦称其为挠力河。两书所载均源于旧《宝清县志》。《七台河市
志》载,挠力河源出七台河市东部老爷岭东山。老爷岭应为那丹哈达拉岭,东山具体位置不详。
《黑龙江省志·地名录》载,挠力河“发源于那丹哈达岭北麓”,未标明源头具体位置。《黑
龙江省志·地理志》载“源于勃利县境内七里嘎山”。1987年完稿的《北兴农场史志稿》(手
抄本)以黑山为挠力河源头,但未明确其位于何处。测绘于50年代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形图上,
可查到黑山位于那丹哈达拉岭之首,山东南有河流发源,沿河而下可查明为挠力河。
对挠力河源头记载众说纷纭,究竟源于何处,笔者于2001年深秋到黑山进行了实地踏查。
在黑山东南有名为畜牧场之小村,距该村东南不足半公里处有小道穿过一沟塘上部,小道下方
可见浅浅的水沟。沿沟下行,左右有小水沟汇聚,大部分为控山水,左岸山地分布有山泉。时
值大旱,直到畜牧场东南一个名为家属房的居民点方形成水流,水量虽小但河床明显。左岸人
工林生长茂盛,右岸全被垦为耕地。再下行距红山林场300米左右处,左岸有沟名马尾沟,水
流清澈,水量充沛,南入于河。此处河床深40厘米左右,宽约1米,水量陡增。过红山林场后,
河床抱左岸山脚形成缓弯,折向北流,当地人称为挠力河。河过八五五农场十二队、二十三
队进入七里嘎山区,环山的西侧和北侧渐转向东,于北兴农场十四队东南纳泥鳅河,向东南群
山中流去。自畜牧场至七峰河汇口长20.1公里,七峰河自源头至汇口长8.5公里。自畜牧场至
泥鳅河汇口长50.1公里,泥鳅河自源头至汇口长37公里。由此可确知,挠力河源于那丹哈达拉
岭之黑山脚下。顺便指出,2002年6月版《黑龙江省地图册》129页所标畜牧场位置有误,该村
在挠力河源头西,而非在源上。
挠力河最大支流七星河(古称西勒喜河、齐勒钦河、西拉布西河),《吉林通志》所附图标
其源为七星砬子,《清史稿》亦称大七星河源出七星砬子东北,今多数书刊、文章采用此说。
据笔者踏查并在测绘于50年代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形图上查找,七星河之源应在北兴农场北界以
北的三道兰棒山,发源后西去并为宝清县与双鸭山市界河,汇其北源扁石河后又为宝清县与友
谊县的界河。北源长40公里,南源长45公里,南源为正源。七星砬子北发哈达墨河,与扁石河
尚隔有北人松花江的安邦河,《吉林通志》所载有误。《黑龙江省志·地名录》以岚棒山南侧
为其发源地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