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主语的稳定
续志探讨
志书主语的稳定
梁滨久
胡乔木在修改《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毛泽东》条释文时,建议一些辞书沿用传统办
法:主语(传主)要保持稳定,尽量不转换,以免多次出现传主的姓名或“他”字,在一般情况
下,主语可以省略,以利于行文流畅。所谓主语不转换,是指几个句子主语是同一的,不能一
句的主语是此,一句的主语是彼。
一些语言精炼的新编方志的人物传做到了胡乔木指出的主语要稳定。如《绍兴市志》的
《秋瑾传》,主语“秋瑾”只出现了两次。传文写:“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冲破封建束缚,
赴日本留学,人东京实践女校学习,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妇女爱国组织‘共爱会’。广交革命
志士,参与成立‘演说练习会’及创办《白话》月刊,鼓吹排满,提倡男女平等。十月间,参
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三十一年三月,回国筹措学费,经陶成章介绍,在上海认
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回绍兴结识徐锡麟。六月,由陶、徐介绍,加入光复会。”这一段文字
有五个完整的句子,因为主语同一,所以均省去了秋瑾这个主语,也不出现“她”字,这一点
也不妨碍文意的表达,也不会造成疑义。因为传的题名是“秋瑾”,读者绝不会理解为是另一
个人在做那些事情。
而有些志书的人物传,却没有在必要时省略主语。有一部市志稿人物传的舒群传,该传三
干余字,共出现传主姓名38次,其中做主语26次,还有10处以“他”为主语。实际上,大多数
主语都是可以省略的。
不仅是人物传中的主语需要稳定,整部志书中都有主语稳定的问题。浙江省方志编纂室前
副主任俞佐萍说:“主语要保持稳定,尽量不转换或少转换。一部县志,主语就是县名;一则
凡例,主语就是志书;一个人物,主语就是传主。一般情况下,前提已定,主语可以省略,不
必一再出现‘本县’、‘本志’和传主名字或‘他’等字样,以利于行文流畅。”(俞佐萍:
《学会“记述”》,载《浙江方志》1988年第6期)。
《绍兴市志·凡例》共11条,首条是“本志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实
事求是的精神,记述本地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以下各条不再出现“本志”字样。
而有一部新编县志的《凡例》共10条。第一条是:“本志取事主要从1922年设治起,下限至
1985年止,亦有极少数内容向前追溯若干年。”第二条是:“本志设立建置、自然地理……人
物共16编,计65章,217节。”第五、六、七、九、十条,也都出现“本志”字样。两下相比,
高低立见。既然主语都是本志,那么,首条写明主语“本志”也就可以了,其他条的“本志”
都可以省略。
还有一些志书,相当多地出现该地的称谓,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地域称谓可以省去。因
为志书的地域是明确的,不写不妨碍表达。一般情况下,前提已定,主语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