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领党恩深情报沃土
致富领党恩深情报沃土
顾群
我叫顾群,今年48岁,是绥化分局嘉荫农场双达建材厂厂长。我于1974年参加工作,曾先
后当过工人、汽车队副队长、农场砖厂厂长、农场机关干部。1995年底农场对长期亏损的国有
企业原砖厂进行改革,当时在农场交通科工作的我,毅然辞掉公职下海,承租买断了这家多年
惨淡经营、濒临倒闭的砖厂。经过8年的艰苦创业,使企业起死回生并且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到目前已经累计实现利润300多万元,我也因此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私企老板。这些年总局、
分局党委也给了我很多的荣誉,1996年以来先后被授予总局优秀共产党员、总局特等劳动模
范、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始终认为,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与各级领导和同志的关怀支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
我始终没有忘记,是党的好政策给了我经受市场风雨洗礼,体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我更不能忘
记的是,我是受党培养教育20多年的一名共产党员,身边的很多人还没有富裕起来,而且还有
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是我永远不能推卸的责任。
正是有了这样的动力,8年以来,我始终本着“办好自己企业,带富身边群众,真情回报
社会”的思想,广泛开辟致富门路,千方百计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并且在发展公共事业、扶
助贫困群体等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尤其是在农场近年来开展的党员干部“双带”活
动中,我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并且把参与这种活动作为我履行党员责任的最好途径。
想想我最初创业时的艰难情景,真的是苦辣酸甜。当时近18万元的租金,临近交款的最后
期限了我还是两手空空,那些日子里我着急上火,一连几顿饭都吃不下去,老同学们凑在一起
开会为我筹钱,最后我借了很多亲戚朋友的存折做了抵押贷款,钱总算是凑齐了,但是,没有
几个人愿意在这里干下去。由于多年的亏损,一些老技术工人对该企业失去了信心,普通工人
也都不再愿意干下去了,怀疑我能否再将这个企业办好。于是我就不厌其烦地与他们谈心,召
集他们开会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我用我的人格担保:即便是我负债累累,也要保证大家的工
资。结果还是只有一小部分人留了下来。第一年我不得不花高价雇了90多名外地的民工。由于
我采取了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质量,加强了企业管理,第一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这时,很
多原厂的工人纷纷要求回到单位上班,于是从第二年起,我尽量安排他们在我的单位就业。
我经营砖厂后,已经拥有了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等现代化的先进机械设备,我利用机
械优势,把砖厂周围的200多亩耕地改造成水田,还建起了150亩鱼塘,投放了5万多尾鱼苗,
在池塘边建起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猪舍,同时还饲养了几千只鸭子和大鹅,并且还种
植了大棚蔬菜、西瓜等。此外,六年来我还垫资10几万元帮助村民租种了1500余亩土地,从而
形成了一条初具规模的生态产业链。
我的企业所在地名叫双桥村,过去是嘉荫农场原砖厂所属单位,自1995年转制以后,这里
就成了无人管理的自然村落,大部分职工下岗。尽管农场千方百计为他们开辟致富门路,支持
他们搞二三产业,但终因各种条件的制约,不能改变他们生活上的窘困状态。我曾在这家砖厂
做主管领导工作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可以说,每个职工群众的思想和
生活状况我都了如指掌,过去我是他们的主心骨,如今我走上了富裕之路,许多群众却还在受
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不能放弃他们不管。于是,在农场曾经选派专职人员管理双桥村
没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我毅然承担起了照顾村民们的各种义务。
在双桥村村民的心里,我是他们自封的村长,他们的大事小情没有不和我商量的,谁家大
姑娘小伙子定亲或者结婚,都要找我给定夺,缺了资金就直接和我说,并且还要求给过了门的
媳妇安排工作,我从来都是有求必应。这里离场部比较远,老百姓买东西很不方便。这些年,
他们的米面油盐,都是用我那破旧的半截子车义务地从几十里外的场部拉回来,发放给他们,
从未要过一分钱的车费。年久失修的井房不能供水,我就用自己家的发电机抽水向各家各户供
应,后来我还拿出1万多元钱帮助他们修好了机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然而,这里与富裕文
明的生活方式还有着相当的差距。
这几年农场的居民几乎都看上了有线电视,唯独双桥村只能看到一套节目,外面精彩的世
界他们无从知晓,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反复做妻子的工作,以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拿
出6万多元钱和我一起张张落落地买设备,请技术人员为全村居民安装了有线电视。
电视接通那阵子,全村的大人孩子比过年都要高兴,老人见了我乐呵呵地竖起大拇指,孩
子见了我高兴得蹦蹦跳跳地说:“伯伯,电视节目真好看。”我为此也十分欣慰,和他们一样
的兴奋不已。我激动和兴奋,不是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而是看到我的乡亲们幸福的笑脸我也
就感到无限幸福。
为了结束居民30多年来挑水吃的历史,2002年春天,我又投资8万多元为村民们通上了自
来水。要说安装这自来水还真是费了不少周折的。这里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位于伊嘉公路南北
两侧,修自来水必须穿过公路。为了尽快通上自来水,我曾于2001年底先后五六次跑到嘉荫县、
伊春等公路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光车费就先后花掉了5000多元。但是,从居民们对我的那份
无以言状的感激中,我心中的那点委屈也早就烟消云散了。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这项造福于百姓的工程,修自来水那阵子,我每天都到工地上监督,发
现有质量问题坚决制止,施工的人员好几次被我批评得直哭。为了达到24小时向居民供水,我
还投资3万多元修建了3米多高的水塔,替代了原来的加压泵,保证一天24小时供水。对此很多
人不理解,说我“傻帽”一个,没必要投那么多钱,管那么多事情,这么多钱干什么不好,非
要拿去打水漂,简直是有病。可我觉得,我是一个老垦荒的后代,是父辈们纯朴善良宽广的胸
怀感染和影响了我,使我每做一件事情都必须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
经过8年的艰苦拼搏,我靠多种经营为职工群众开辟了一条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致富道路。
如今,在我的企业就业的人员达到100多人。如果只是经营砖厂,也只需要几十个长期工人
就够了,而这样一来,村里几乎每家都有一个人在我的企业劳动就业,而且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目前这个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5000多元,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居民拥有移动电话50
多部,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近两年新增彩电就有30多台,摩托车达到80多辆。有一
对小夫妻,结婚时,2000元的公房款拿不起,现在不仅拥有了小四轮拖拉机,还有了5万多元
的存款。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嘉荫地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然而在过去农场经营砖厂时,这里是
出了名的贫困村、光棍屯。每个职工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而且还保证不了正常开支,有10多
个28岁左右的大龄青年娶不上媳妇。如今职均收入都超过5500元,最多的达到9600元,最少的
也在4000元以上。这两年来,很多外地的姑娘纷纷慕名嫁到这里,也有很多农场人想到这里安
家落户。这在以前是说什么也不敢想象的事情。
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我时刻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工作中我是领头干活
的,在技术上我是个大修理工,到场部办事要么骑摩托车,要么坐客车。有人经常笑话我这个
其貌不扬,不修边幅而又抠门的穷酸老板,说同样是老板差距咋就这么大。其实我时刻是在和
职工保持着最近的距离。我不想让大家把我当成老板,平日里,我们平起平坐,年长的拍我的
肩膀叫我的小名,同龄的搂脖子抱腰喊我大哥,这时我就会感到特别轻松、特别愉快。
我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蹲在厂子里,我的办公室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一铺火炕,一套70
年代的办公桌椅,亲戚朋友们笑话我说:你哪里有个老板的样子,简直是个打工的。千头万绪
的好像还不够你忙活,这年头弄好自己的事情就不错了,还破车好揽载,什么事都管着,简直
成了托养所了,不知道你究竟图的是啥?可是我最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并不是我境界有多高,
我做过17年基层干部,始终觉得我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
这个企业不是我自己的,还像从前一样是大家的、集体的。因此我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
心里,他们的苦乐也就是我的苦乐。
吴文奎父子俩过去都是砖厂的职工,企业改制后,他们都去外地打工,后来又回到了村里
靠给人家打点零工糊口。由于老吴在外打工时积劳成疾,回来不久就去世了。当时,他家穷得
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亲戚朋友也不靠前。看着孤苦无助、悲痛欲绝的一家人,我心里特别难
受,悄悄地安排人买来棺材,还有米面蔬菜等物品,并跑前跑后地帮助办完一切丧事。为了解
决他们的生活出路,我在事后把小吴安置在我的工厂里做工。
在我的工厂里,经常有一些人由于疾病等原因出现手头资金紧张,每当这时,我就主动为
他们预付工资,常常是工厂还没开工,我就把人家几个月、半年甚至全年的工资给预付了,这
几年累计起来已经超过4万多元。每年开学的时候,是职工家里资金紧张的时候,因为农场是
集中办学,学生一次性就要交学杂费、食宿费用1000多元,那些不富裕的家庭总是像过关一样
的难,我在这方面一直在尽力帮助他们。近些年,我已经为那些贫困生垫付学杂费达6万多元。
平常的日子里,我经常去学校看看孩子们缺不缺钱花,并交待后勤管理员,有什么困难一定
和我联系,千万别苦了孩子。
可以说,这几年,为了帮助群众致富,我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只是金钱上的得失,更有
精神上的压力。毫不夸张地说,我每年生产成本的60%都用于职工开支,金额达到80多万元,
而且为了支付再就业职工的工资,每年要从利润中多拿出15万元左右。这笔钱对于一个并不很
大的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实,我只是个私营小老板,并不是很阔绰,可以说,我所获取的大部分利润都投入了再
生产。到现在我还有50多万元银行贷款没有还上,但我却在主动向国家上缴60多万元税款的同
时,先后出资30多万元为身边的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扶贫济困。我这样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并不是我想追求名利,名利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这些年,宣传部、电视台、报社的同志
不断来采访我、宣传我,我从心里头不愿意接受,我觉得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共产
党员应该做的,我只是在尽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我认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为了让身
边的人们和我一样富裕起来,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所热衷的事业,带领更多的群众走
向更加富裕文明的小康生活。
(材料选自“垦区树百面旗党员‘学帮带’先进事迹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