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省志》编写研讨会纪要

续志工作

《黑龙江省志》编写研讨会纪要



为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全省修志工作,4月7—11日,省志办、省地
方志协会组织省志各承编单位到福建省学习考察,并在厦门市召开了《黑龙江省志》编写研讨
会,省志办副主任袁建勋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志办张守春、吕慧芬、柳成栋、娄福恩,《黑龙
江省志·卫生志》主编孙显荣,省农垦总局史志办主任史桂霞做了专题发言。福建省志办副主
任苏炎灶和厦门市志办主任葛向辉参加会议并介绍经验。
《黑龙江史志》主编张守春就志书编写要领问题谈了四点意见:第一,明确和把握好两个
关系。一是要搞好修志和用志的关系。修志为用,修是手段,用是目的,用志是修志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只有时刻想到用志,修志才能避免盲目性。修志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方便读者阅读,
这是衡量一部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在注意志书“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的同时,
还要注意志书具有窗口的作用。由于当代人记述当代事,一些观点上难于把握的重大问题,要
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二是要把握好内容和体例的关系。志书体例要服从内容。要坚持
横排篇目,纵述史实,客观记述,述而不论的原则,做到正确的内容和完美的体例和谐统一。
第二,要选择好资料。一是以用志标准选择资料。凡是能以伟大的成就激励人,以成功的经验
教育人,以失败的教训警示人的资料,就多选详记,否则就少选略记,点到为止。二是以重要
程度为标准选择资料。主要选择好反映事业发展变化的资料、具有典型性的资料、反映事物特
点的资料和活的资料。第三,要使用好资料。按照“以事分类,横排篇目”的要求设计好志书
篇目,做到“横不缺要项”。根据内容记述的需要,确定好竖写单元,做到“以事命题,一事
一记”。要以“重大变化”为分水岭,把某项事业20年的发展历史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来记述。
进行内容竖写时,要做到“纵不断主线”,主要是写好开头、中间发展和结尾。写事例时要注
意以事系人,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四,要注意解决好志书内容的重复交叉问题。一
要明确重复、交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复是指相同的内容,在同一部志书的不同地方,两次
或两次以上出现。交叉是指在同一部志书的不同地方,出现了又相同又不同的内容。二要认清
重复交叉问题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三要对不同情况下出现的重复交叉问题区别对待。
娄福恩就志书编纂如何注意以事系人的问题做了专题发言。以事系人,是指在记述事物发
展变化时,结合写出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的活动。系人的目的仍是为写事,即通过人的活动更好
地反映事业的状况。以事系人要注意掌握以下要点:一是只写所系的人同本节本目所记的事密
切相关的活动。二是主要记述人民群众,特别是先进人物如何促进了事业的发展,必要时也可
记述反面人物阻碍事业发展的活动。三是系人不受籍贯、年龄、职务和社会地位的限制。所系
的人可能已去世,也可能还健在,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或一个集体,还可综记共性
活动而不具列姓名。四是以事系人基本写法是把人物及其事迹和事业的发展变化糅合在一起,
既能表现人物更能反映事业。以事系人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形式上可分为:直系、附系、专系
三种。直系是在记述事物过程中直接联系人物的记述方法。附系是在记述事物过程中,主要记
述事物的基本情况,而后再将有关个体或群体人物用“附”的方式进行联系。专系是对于较大
场面或延续时间较长的事件,在记述时往往不易联系到人,为了反映人民群众在这些事业中的
作用,可专设章节联系人物。搞好以事系人的重点是:一系开创者反映事业兴起,二系突出贡
献者反映事业进步,三系代表人物反映事业或事件状况,四系行业名人反映本专业水平。
柳成栋就如何运用好志书的图表,如何写好概述和小序做了专题发言。志书的图片具有直
观作用,可以形象记录客观事物,运用好图片,不但可以节省篇幅、方便阅读,而且可以增强
记忆。首轮志书在图片的运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随意性较大,特点不突出,缺少地方特色,
编排呆板,随文照片少,图片质量不高,图片说明标注不准确。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
入志图表的质量。其次要明确入志图片的内容,选择好入志的图片。第三要搞好图片的拍摄与
绘制。第四要搞好图片的编排。运用好志书中的表可以节省文字,使志书内容简明清晰,便于
分析对比。志书表的种类可以分为建置沿革表、年表、氏族表、选举表、职官表和统计表等,
运用最多的是统计表。首轮志书在表的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统计表设计不科学,标题不
规范,单位不全,表与文字脱节,人物表或职官表缺少籍贯,数字书写不规范等。要运用好志
书的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处理好表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明确统计表设
计的基本原则。概述的作用主要有六个方面:彰明因果,沟通联系;雄峙全志,俯瞰全局;指
导阅读,引人入胜;提纲挈领,总括地情;提炼精华,揭示特点;策论方略,反映规律。概述
的体式主要包括特点式、提要钩玄式、浓缩式、史笔式四种,而以浓缩式和史笔式相结合为主
要体式。概述编写时要抓住主线,着眼整体,突出特点。概述的语言要简洁凝练,文约事丰,
有一定文采。小序是指各种按分类编排的书目中的部序和类序,一般指卷首小序,是介于“序”
与“概述”之间,对本篇类目和内容等加以溯源、评述、补充、订讹、引导和发挥以彰明因果
的文字。小序一般设篇(编)章之前,其特点是内容广泛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语言简洁凝练,
写法不拘一格。
吕慧芬就志书篇目设计和内容记述应注意的问题谈了两点意见。第一,在篇目设计中要做
到科学分类,归属得当,横为并列关系,纵为领属关系。篇目设计要高屋建瓴,反映该行业内
容的全貌。篇目标题要准确、简短、朴实。第二,在志书内容记述中,竖写单元的确定要适度;
要站在全省、全行业的高度;要抓住事物的主要发展阶段,反映其兴衰起伏和客观规律;不
能用抄录条文代替实际内容的记述;不要出现断线的现象;要注意通俗化;要做到详略得当;
掌握好基本要领。
苏炎灶介绍了福建省的修志情况。《福建省志》共92部,已出版79部,其余预计明年底全
部出齐。市县志81部,已出版80部。在首轮修志中,福建省志办重点抓了地图集的编纂,在92
部省志中共有4部地图集,即自然地图集、普通地图集,历史地图集和经济地图集。福建省第
二轮修志工作2002年启动,确定省志为97部,市县志为95部。其特点是加大了特色志书编纂的
力度,确定编纂特色志书18部,即闽江志、客家志、土楼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志、陶瓷志、
闽学志、人物专志、海外交通志、革命根据地志、姓氏志、地名志、名优特产志、方志志、畲
族志、茶志、盐业志、福建简志等。苏炎灶还总结了福建省首轮修志工作的基本经验:一是省
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二是要坚持依法修志。三是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四是坚
持众手成志。五是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修志队伍。六是要加强对修志工作的管理。福建省的
修志经验丰富了研讨会的内容,活跃了研讨会的气氛。
孙显荣就如何保证志书质量问题介绍了省卫生厅的主要做法。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了“四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机构,把厅史志办和编纂委员会编辑部作为内设的常设机
构;编好一部年鉴,做好《黑龙江卫生年鉴》的编纂工作;建好一个展馆,在厅机关建立一个
卫生史志馆,作为全省卫生志资料整理、保存、展示的基地;办好一个网络,建立一个史志工
作的网页,介绍卫生史志编纂进展情况。二是加强督导检查,整体推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是强化培训,分类指导。四是广集贤才,发挥潜力。目前《省志·卫生志》即将进入合稿
总纂阶段。他们提出要充分发挥五大作用,即编委会的领导组织评议作用;主编、副主编的组
织协调主导作用;老同志的余热作用;特邀编辑专项纂修作用;责任编辑岗位责任作用。
史桂霞介绍了农垦系统史志编纂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充分认识续志工作的重要性,全
面落实续志工作。二是要加强领导,把续志工作落到实处,按时完成《黑龙江省志·农垦志》
(1986—2005)和140部农垦分局志、农场志等志书的编纂任务。三是树立精品意识,高标准严
把志书质量关。四是总结前志的教训,提高续志的人文含量,专门设立改革开放篇、北大荒精
神篇。五是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编写人员的素质。六是严格志书三审,加强出版管理。
袁建勋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三点意见:第一,要注意在省志编写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
本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新的中央领
导集体在发展理念上的新思维和在改革思路上的新突破。不仅对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地方志工作和地方志编纂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
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志书编写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至少在
两个问题上值得深入研究。一个是进一步解决好写人的问题;一个是进一步解决好人看的问题。
关于写人的问题,有史以来,就有把志中人物誉为“志中之志”“书中之髓”的说法。司马
迁的《史记》共有130篇,人物传记就占了112篇。足见写人的重要性。在记述方法上,我们常
说要生不立传,以事系人。对这个观点,既要有所继承,又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以发展。
怎样才算有所发展?概括地讲,就是在处理事与人的关系上,要努力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
分体现人的主体作用,全面反映人的主体形象。无论是以事系人,还是以人系事,都要在对历
史的记述中看到人的作用,都要在对人的记述中看到历史的演进。《鹰谭市志》共400多万字,
共涉及人物6234人,13512人次;在2235页中,平均每页记述5.33人次;每332.5个字中,就
出现一个有名有姓的人。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上的特点,就是记人领域宽,涉及范围广,地方
特色浓,典型事例精,凡人小事多,专家学者众。《鹰谭市志》这种思路和写法虽然只是一种
探索,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如何把人写好?我个人理解应该不拘一格。但
最基本的要求,还是上面讲的那三句话。在具体地操作上,是不是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性统一和
三位一体。就是在人物的选择上,要做到广泛性、代表性、科学性三者相统一;在人物的记述
上,要做到系人、传记、简介三者相结合。希望大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共同把这个问
题解决好。什么是解决人看的问题?第一轮省志应该说成绩很大,贡献很大。但由于经验不足
等原因,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可读性还不够强。有人这样形容:志书部头
太大领导没时间看,记述浅近学者没兴趣看,价格昂贵百姓没能力看。实际上,可读性不强还
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人的需要出发,解决好图文并茂的问题。就目前省志编写的总体
状况看,这个问题普遍解决得不够好。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是个编纂方法问题,但深层次原因,
还是没有充分考虑广大读者的口味和需要,还没有把读者的主体地位摆上应有位置,还没有
很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实际上,在目前通行的地方志7种体裁(述、记、志、传、图、表、录)
中,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些方面比文字直观、形象、真实、生动、简捷,具
有可靠性、可信性、可读性和可观赏性,也更具时代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当然,志书有其
独特的文化定位和体例规范,图文并茂既不能重文轻图,搞少用为佳;也不要重图轻文,搞多
多益善。而是应该把文为志用、图为志用、志为人用很好地统一起来。希望大家把图文并茂作
为志书编纂一个重要的标准和任务,进一步研究和处理好这个问题。第二,要注意在志书编写
中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党中央
提出的又一个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这一理念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
个重大变化。过去我们强调抓两个文明建设,也叫做两手抓。后来又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
基础上,加进了政治文明的内容,发展为三位一体的格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使这一格局由三位一体变为四位一体,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理论
上走向成熟。这一科学理念的确立,对我们地方志工作和地方志编纂,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对于我们省志来说,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理念,关键是要在志书编写中把握
好“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按照这个基本特征的要求,重点要处理好三个和谐关系,即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关系。根据省志目前编写的具体情
况,应该重点研究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志书篇目要适当调整。不仅要记述好有关经济、政治
和文化的内容,还要记述好有关社会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和社会和谐四位一体的完整格局。二是社会记述要充实要点。中央党校的青连斌教授,概括出
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个方面要点,即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关注弱势群体、
推进社会公平。我们在编写志书时,不仅要记述有关社会的一般内容,还要充分体现出这些要
点。三是部分分志要有所侧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由四大机制构成,就是动力驱动机制、
利益均衡机制、社会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这四个方面都与省志各分志有着程度不同的联
系。有些分志涉及的内容可能更多一些。请省志各承编单位很好地加以研究。第三,要注意在
志书编写中充分体现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对这个问题,建议大家从五个方面去把握:一是重
要意义要认清。随着地方志和地方志工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未来的志书不仅是我们常说的“
官书”,也将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书。对志书质量负责,就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就是对历
史负责,就是对未来负责、就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二是总体要求要明确。这个总体要求就是全
省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提出的那句话:要把精品意识贯穿到第二轮修志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
节。三是具体标准要清楚。2003年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黑龙江省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有
关规定》中,对志书的质量标准已经做出明确规定,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观点正确、资料翔实、
结构合理、行文规范、印制标准、编校准确。在此基础上,要想编纂出更多的精品佳志,还
要注意图文并茂、突出特色,有所创新。四是基本方法要掌握。主要是认真研究好上一轮有关
志书,掌握好志书编纂的基本规则和要领,借鉴好外地地方志编纂的经验和做法,落实好质量
保证体系和质量监控措施。五是细节问题要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必须重
视细节的时代了。对细节的关注更能体现出观念上的更新和进步。甚至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希望大家从一字一句着手,处理好志书
编纂中的每一个细节,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确保全省第二轮志书的质量。袁建勋还对省志编
纂工作中创新编写方法、突出分志特色、确保编写进度等问题提出了要求。
(原载《黑龙江史志》200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