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我的二线岗位

我的二线岗位


关克权

于1978年我出任八五一〇农场政治处主任,搞了两三年治愈“文革”创伤全面落实党的政
策工作。1980年赴哈市香坊农垦干校进修经济理论之后,调任八五七农场党委副书记,至1983
年我就退二线了。牡农管局陈铁军副局长和组织部的刘福生同志来农场找我和曲永亮副场长谈
话,说中央有文件,当前各级党政班子组织上都要求进行新老交替,你们八五七领导班子年龄
偏高,岁数大的得下来两个,补充上年轻的平均年龄段才能降下来,局党委决定你们二位退二
线,有何意见?我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于是,当我完成了全场党员集中进行党性、党风、
党纪教育任务与党委换届选举的筹备工作之后,在1983年4月23日中共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第
十一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预备会上,我做了简短的筹备工作报告,即向与会代表挥手告别,
离开会场赴杭州疗养。至此,我的一线工作划上了句号,二线生活正式开始。
这一年我54岁,牡农管局免去我农场党委副书记职务的同时任命我为场级视察员。视察员,
是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我选择了前者。是自觉主动地甘当机动兵、游动哨,哪用哪到,乐
此不疲。有时下连看苗情跑地号,有时协助党委做些零星的政治工作。如张应才副场外出学习
考察数月,我为之替班顶岗抓电力基建;党委副书记进修学习,我则代管党群工作。至1984年
王德书记曲春悦场长双离退后,新任场长钱大为和党委书记张洪学委托我,专抓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给我一次发挥余热,为八五七农场再做奉献的机会。抓精神文明建
设,对我来说应为轻车熟路,然而欲想升高拔节也并非易事。应聘之后,我在场区和下基层看
了许多现场,了解一些情况。也想了些问题,正在思考寻觅良策之时,管局政治部副主任迟中
则来场检查工作,给予指点,说总在当地转悠是井中之蛙,“坐井观天”,到外面走走看看会
大开眼界。于是我怀着八五七农场文明建设要大上的强烈愿望。率机关科室有关人员,上萝北
去桦南,走访观摩军川和曙光农场,看典型学先进,照镜子搞类比,找差距,差距在哪里呢?
我们惊奇地发现,关键是在于领导重视,他们对“文明建设”思路清晰,远见卓识,规划设计
因地制宜,在环境改观上,肯投资下真工夫。把原本一般的场容队貌,整修得道路纵横笔直,
花草树木繁茂,环境幽雅。人们感到舒适,外地人看了羡慕叫好。我们以“曙光”和“军川”
两个省级、总局级“文明单位”的文明建设经验模式为蓝本,结合“八五七”的实际,制定出
切实可行的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思想教育,发展科技文化,发展经济”为内
容的文明竞赛方案。(是全省竞赛的内容,简称三优一教两发展)向农场党政班子汇报观摩情况,
介绍他场的经验,对比分析形势,查摆我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给场领导当好参谋。农场
主管领导对外地典型经验既有兴趣又有震撼,因而下定决心迎头赶超,全力以赴给予人、财、
物力支持,确保文明建设达标上档次。
发展经济搞好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而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按照党和上级的旨意和创建文明单
位的要求,我向机关和连队大讲特讲创建双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外地双文明建设快速
发展的经验,对比我场历年开展“五四三”百日赛所取得成果与不足,论述八五七农场创建
“文明单位”的优势与有利条件,借以提高认识,鼓舞斗志。在宣传教育、明确任务的基础上,
把新的文明创建构想、方案落实下去进而广泛发动群众,把双文明竞赛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在竞赛中树样板、立标兵、搞典型带动很重要。二十四队队长孙卫东很重视环境建设,抓
工作有力度。按农场创建“文明单位”的部署要求,他闻风而动,立即整治环境收到显著效果。
初检,到该队一进营区,当即可见黄沙铺地,道路整修笔直棱角上线,居民各家“门前三包”
井然有序,家里家外卫生特好。所有园樟子一条线,街道两旁林木一条线,花池花坛一条线,
农机具摆放一条线。鸡鸭鹅圈养,凡影响景观的小仓房、柴草垛一律搬迁拆除。办公室极清
洁,门前建有标志性名贵花坛。有较好的公厕。整体规划甚佳。使人一看就心情敞亮愉快。据
此,随即在该队召开文明建设观摩学习现场会,介绍推广二十四队的经验和做法。直观形象,
简便易行,各单位纷纷学习效仿,并不断有所改进翻新。一石激起千层浪,紧随其后四队、十
二队、十六队等单位又成为新的典型,很快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在以建设优美环境
为重点的文明竞赛中,由于党、政、工、团齐上阵,干部、职工、家属、学生总动员,群策群
力共创“文明单位”,全场上下扭成一股劲,则由精神变物质产生巨大能量。1985年仅上半年,
场部地区中心东西长街彩带式花园修筑竣工,老干部园林建起凉亭景观。全场共建花池花坛
580个,新建与改建职工活动室109间,新建与维修公厕29个,建连队小花园6个,搬迁影响景
观的柴草垛692个,拆除挪动小仓房210间,移动园樟子9090米。新修和整修沙石路有33199延
长米,新筑涵洞171个,清除垃圾4648吨,圈养家禽95260只,参加义务劳动14977人次。在短
时间内打了一场歼灭战,顿使场容队貌焕然一新。
按制定的场队文明竞赛方案,统一标准定期检查评比、坚持制度,实行目标管理,把任务
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强化思想教育,及时公布竞赛成绩,激励人们学雷锋做好事,学典型
赶先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光荣感。在文明竞赛中经检查验收,
有27个单位初步达标,有33个文明建设标兵,4036名文明建设积极分子。2016名文明学生,
6个先进党支部,10个先进团支部,95名优秀党员,5名优秀党支部书记受到表彰奖励。八五七
农场原本物质基础雄厚,1982年、1983年即已是超千万元的盈利大户,因而在1984年取得双文
明成果的基础上,终于在1985年精神文明成果显著提高之时,一跃成为牡农管局和省级‘文明
单位’。到1986年再度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与此同时,二十四队也率
先挂上了高级牌匾,进入了省级“卫生文明村”的行列。
我虽然退二线但仍然处在一线为农场的文明建设奔忙劳碌,因而在农场提档升级的同时,
我连续三年被牡管局授予“先进老干部”、两次被农场评为优秀党员和树为文明建设标兵。
由于我主抓文明建设取得一些经验,在各个农管局双文明建设工作相互对检时,牡管局委
派我带队前往检查了红兴隆管局的“八五三农场”、“二机厂”和曙光农场。事后集中汇报,
总局宣传部认为我们牡丹江局陈述的文明建设情况较为细腻有条理,推荐的“曙光”典型重点
突出而受到好评。
此后,连续两年我被农垦总局推荐,由黑龙江省文明办下聘书,聘为省精神文明建设检查
团成员。1985年受聘参加第三分团检查了绥化、北安、黑河、安达、五大连池、绥芬河等六个
县级市,同时也检查了林源炼油厂和浩良河化肥厂。1986年受聘参加第七分团检查了桃山、带
岭、朗乡、鹤北、清河、东京城六个林业局和镜泊湖。
我有幸参与检查地方城镇诸多单位各具特色的文明建设,各地经验信息交流传递,对我们
八五七农场的双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我从1983年退二线(1989年离休)迄今已
过去20多年,“八五七”的双文明建设、小城镇发展一日千里,1999年已建成为国家级的“文
明单位”,我深为欣慰。
现在的“八五七”更是今非昔比,场区楼房林立、道路硬化、车辆往来、内外畅通,夏季
花草树木万紫千红,夜幕降临,文化广场喷泉吐雾,彩灯明亮闪光,秧歌起舞,歌声飞扬,教
育医疗堪称一流,人员素质日渐提高。各管理区牛羊成群,稻谷飘香。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机
械更新换代,综合实力增强。到处都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观其整体构建布局和田园风光
画面,深具思想内涵,够得上一颗璀璨明珠了!愿我们八五七农场无比美好,在这“垦荒者可
爱的家乡”安度晚年有成果共享。
按生理年龄离退下来了,但我学习进取的精神状态并未减退。1988年、1989年我参加辽宁
刊授党校学习两年,获取到大专证书,被评为优秀学员受过总校的奖励。
1995年(时年67岁),我参加了牡管局和农垦总局举办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暨老干部政策知识竞赛”。须死记硬背80多道题,现场摁抢答器搞必
答和抢答。在管局我等三人代表“八五七”捧回个二等奖;后又加入重组的三人代表队去总局
参赛获得总分第二名为管局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