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二龙山农场二三事
口述历史
创建二龙山农场二三事
张海富口述 张波整理
(一)踏查荒原
1949年9月,我所在的部队在牡丹江剿匪后就地驻防。一天,连长通知我到团部开会,问
连长是什么事?连长也不知道,我想又有新任务了。到了团部会议室,看见来开会七八个人的
神态,也像和我有同样的心情,等麻副政委给我们讲完话,悬着的心才落下来。他说:“上级
命令咱们团开荒生产,团党委决定,由房定辰政委带一队去兴凯湖,由我带一个队去北安勘荒
测点,你们就是随我去北安的”。大家对这次去北安之行很感兴趣,有的说,北安是伪满时的
一个大省,有的说当时都说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北安,这回可开大眼界了。会后第三天,我
们一行十几个人出发了,当天晚上住在哈尔滨军人招待所,第二天赶上哈尔滨举行庆祝“开国
大典”大会。我们有幸参观了那次会议,至今难忘。
10月2日晚到北安,我们住在一家大车店里,因为荒原在德都县境内,第二天几位领导乘
坐北安唯一的一台烧木炭的汽车,去德都联系勘荒测点的事,剩下我们就兴冲冲地逛大街想饱
眼福。当时的北安只有一条水泥路(现交通路)其余都是土路,空楼房,破屋子到处都是,正街
上有门面的商店没几家,多数是开洋铁铺,挂马掌等一些小床子,娱乐场所只有几家说书馆。
领导从德都回来以后,雇用一台马车去讷谟尔地区勘测荒原。我们走的是所谓北黑公路,
实际和荒草甸子一样,路基都埋在荒草里,边走边查看,桥涵都坏了,非常不好走,70多华里
走了一整天才到目的地,这个地方有两个居民点,一个叫二龙山屯,有七八户人家。另一个叫
农场屯,是伪满日本开拓团团部旧址,有六七户人家。二龙山屯有个老朱头,利用原车站票房
子开了一个大车店,店内有一铺炕能住五六个人,我们十几个人就住在这个大车店挤在一铺炕
上。
我们与讷谟尔区政府取得联系之后,就开始踏查。第一天的路线是按当地老乡的指点,先
由五部落经红部、一部落最后回到二龙山屯。所谓部落、红部是用日本语称呼的名称,好大的
荒原啊!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心胸顿时开阔起来,四周看不见村庄,更不用说人影了。我们十
几个人是在浩瀚的荒海中唯一能够活动的几十个桅杆,游移在幽深齐肩的草浪中,走着走着
‘扑愣’一声飞起一群野鸡,‘哗啦’一下跑出一群狍子,给幽静沉寂的北大荒带来浓郁的生
气,也给我们增添了乐趣、话题,使我们忘记了疲劳而加快了踏荒的步伐。我们就这样走着走
着,不知不觉的太阳落山了。我们走到一部落,这里原是日本开拓团的遗址,发现一个破草房,
进屋一看是碾房,还有一盘碾子。休息后,我们出屋就迷失方向了,辨不出东南西北。大家怕
在无人出没的荒野中赶路碰上狼群,就决定在这里住下,实际上是在破碾房里蹲了一夜。第二
天早晨,我们正畏缩着身子蒙蒙咙咙似睡非睡当儿,麻副政委喊了一声“快起来,二龙山就在
眼前”。我们出去一看,可不,真的就在眼前,矗立的原日本鬼子的炮楼清清楚楚,早知道这
样,何必在这里遭一宿洋罪。
(二)奠基
1949年11月中旬,建场先遣部队运输六连由北安出发向二龙山进军,出发的时候,天气还
好,过了二井子就下起了鹅毛大雪,茫茫旷野,银装素裹。有些南方战士说,这回我才领略了
北国风光的妙处,尝到了冰天雪地的滋味。到达二龙山时天已经黑了。只好住在老朱头的大车
店里。60多人,住在这里别说睡觉,就连站也站不下,所谓住店只不过是大家轮流到店里暖和
暖和罢了。尽管如此,屋子里的人并不拥挤,都说自己愿意在外边,空气新鲜。
第二天8点钟到了五部落,名曰五部落,实则除了皑皑白雪之外一无所有。我们就在这片
雪地上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奠定了二龙山农场的第一个基地。当天的任务是垒窝,如果当天
垒不好窝,就得露天宿营铺盖蓝天了。因此一到地点就脱去大衣,摘掉手套,刨坑、割草、砍
木杆、绑架子等忙个不停。盖伙房最费事,难题多,因为成天和火打交道,所以不能用茅草,
必须用草垡子砌墙,冰天雪地怎么砌。只好用水冻的办法。中午饭是冷餐,吃的是由北安带来
的冻干粮,有的同志会烤,把冻干粮用火烤出黄嘎渣‘自命为风味饼干’。有的性急汉子,着
急吃不会烤,外边烤糊了里边还冻着,于是就冻着啃,自嘲地说:“啃冻的别有风味,越啃越
甜”,有的人一口干粮一口雪,说是‘馒头蘸白糖’。
整整忙呼了一天,到晚上盖起十多个马架子,大家看着亲手盖起来的一排排草屋,感到心
满意足,开玩笑说:“我们的建筑速度创世界记录了”。
开晚饭的哨音响了,炊事班的同志在雪地四周烧起四五堆大火,把我们围在中间,真是火
烤胸前暖,背后也不寒,吃着热乎饭,感到心里甜。住宿是以班为单位,一班一个房。有一天,
我睡得正香,突然被人吵醒,说是草棚着火了,让大家起来救火,可起来的人却个个袖手旁
观。眼看着它烧完,这样的事时常发生。后来人们聪明了,当哪一个草棚子着火了,也不声张,
悄悄地往别的草棚里一挤睡起大觉。天亮再盖一栋就是了,久而久之,人们养成了一种习惯,
早晨起来先数一数草棚子少了没有。
(三)庆祝发电
1950年12月21日,这天是二龙山区大喜的日子:庆祝发电所送电。各中队提前传出了收工
的哨音,换上新军装,满怀着欢喜的心情齐集农场屯。有人远远地看见了新竖起的电杆,扯起
的电线,兴奋地说:你们看,这真像一座大城镇了。
当晚,大俱乐部显得格外壮丽、辉煌,屋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大门上飘着彩绸挂着红灯,
左右衬托着“征服自然,建设农场”鲜红耀眼的8个大字,两丈多长的一幅国旗占满了整个
舞台,彩绸围绕着的中央挂着毛主席像,一米多高的四个大红纱灯挂在台口,色彩鲜艳的建场
纪念章巨大模型,摆在讲话台前……老乡们换上了干净的衣服赶来了,他们一个个笑着观看各
式各样的灯。自豪的面容上流露着美好的希望,我们一定也快用上电灯了。
夜幕降临,舞台上响起了电铃声,大会隆重开始了,刹时,五星灯、大纱灯、14个大宫灯,
一排排的电灯,全亮了,照亮了会场每个角落。照亮了欢乐的人们。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欢
跳,阵阵掌声伴随着雄壮的音乐声,交织成一支胜利的歌曲,会场里沸腾起来了。
于副教导员高声朗读团首长的祝贺信,给大家增添了新的意义,信里告诉我们今后任务和
农场经营管理的方针。读完信,于副教导员激动地说:“今天在这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亮起了
电灯,这是劳动的结晶,征服自然的报偿。只有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才有今天,
美好的二龙山将迈进幸福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