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农场场部地区曾是侵华日军的军事重镇
地名考录
宁安农场场部地区曾是侵华日军的军事重镇
关富志整理
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宁安农场场部已成为一座风光秀美,人民富裕的新型农垦小城
镇。但是,在日伪时期,这里曾是虎狼之窝。据《宁安县志》记载,1942年,石头站东岭(农
场场部所在地)进驻了日本关东军,他们强行在此修建了军事基地,包括部队军营,军官宿舍,
库房等。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关东军陆军总医院,主管医官是少将军衔。根据一些老人回忆及
建筑旧址确认,现场部南北中心大街以西为奶牛舍、操场、尉官宿舍和宪兵队驻地。西北角建
有神社一处。南北中心大街以东,现农场俱乐部附近为陆军总医院,同时建有宿舍、餐厅、小
车库、锅炉房、酒吧等。农场建场初期的场部办公室即是陆军总医院旧址。医院以东,现农场
宾馆一带,还驻有日军三九部队的建筑队,汽车队。鹤大公路东侧,现农场加油站附近也驻有
日军部队。先后在此驻扎的部队有二八六部队、一〇七部队、九一〇部队、一二六部队、一一
六部队、八八九部队、九部队、十部队、三九部队等。驻扎部队中有三名少将军官。因在此驻
扎的日军部队多而杂,部队之间也常发生矛盾和摩擦。据传,有一支坦克部队和炮兵部队曾因
矛盾升级发展到动用重武器,互相开炮射击,日军上级军官前来平息事件时,两个部队头目受
到处罚。
为了在这里修建军事基地,日本侵略者曾强行将这一带的葡萄沟(农场六队)、新官地(农
场五队)、卧龙河(农场九队)、二道沟(农场一队)以及卢家屯(民主村)、团山子等8个村屯的
2000多农民搬迁到伪黑河省(现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瑗珲、呼玛等边疆县开拓。开拓对农民来
说是一场灾难,因生活贫困加之瘟疫流行,移民死亡无数,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幸存的
农民才陆续返回故乡。
日军在修建军事基地时,曾抓了大批农民组成劳工队伍,并美其名曰:“勤劳俸仕队”,
劳工因劳累过度及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据传,因此地地势平坦(与宁安、牡丹江相连)且富饶美丽,日本侵略者曾野心勃勃,梦想
把此地建成“第二东京”,但梦想毕竟是梦想,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失败,他们的梦想也就变成
了泡影。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原基地房屋大部分被烧毁,炸毁或拆除,留下一排排旧房框和烟囱。
1948年8月,农场第二次迁场来到此地,并在此建立场部,因建场初期经济困难,便利用日军
留下的旧房框建成了大批职工住房和办公场所,直至今天,农场场部仍有近百户居民住在以日
军旧房框为基础建成的住房里。另有一处日军残留的旧址,后来农场把它改造成职工医院。70
年代初期又移交给学校使用,被学校辟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面墙上写着“不忘
国耻,爱我中华”8个醒目大字,一直被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