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建三江——中国绿色米都

建三江——中国绿色米都



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垦分局,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战略基地,绿色食品
生产基地面积最广,人均生产粮豆最多,生态环境全国最优,国内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绿色米都”——建三江农垦分局。
建三江农垦分局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交汇的三江平原东部,有15个大中型农场,
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有耕地802万亩,其中种植水稻500万亩。到2005年累计生产粮食294.5
亿公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65.1亿公斤,商品率达90%以上。到“十一五”末年产粮食总
量可达80亿斤以上。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5亿元,人均纯收入7105元。
10大优势擦亮共和国现代化农业窗口
一是战略地位突出。建三江农垦分局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省的1/3,占黑
龙江垦区的22%,人均占有耕地37亩,人均年生产粮食达3.5万公斤。2006年粮食总产可达60亿
斤,占全省的1/13、占垦区的1/4以上,年粮食总量可满足北京或上海等上千万人口大城市的
一年口粮。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达80%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
居全国首位,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6%以上;耕地实现标准化统一供种,优良品种覆盖
率100%;粮食仓储能力亚洲第一,达到280万吨;电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全长192
公里的佳抚公路三江段投入使用,有全国第一条支农铁路——福利屯至前进镇铁路线;距同江
至三亚国道仅15公里;通信网络健全,居民电话普及率达81%,开通宽带信息网和“建三江农
垦信息港”。
三是生态环境优越。建三江天蓝、山清、水净、土肥、气爽,生态环境无与伦比,400多
万亩沼泽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先后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国绿色大豆水稻之乡;
2001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建三江省级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待遇;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局,建三江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
色产业专家委员会认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被确定为黑龙江省海峡两岸农业综合开发试验
区;2006年4月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绿色米都。先后建立洪河、挠力河等4个国家级、
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境内生态观光旅游资源丰富,有16个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国
最大的地号——二道河农场万亩现代农业观光园,风光绮丽的界江胜景东安镇、勤得利湾,风
景名胜卡尔喀山,有生物多样性的洪河、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四是水资源丰富。建三江分局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界江水灌溉
水资源丰富,是大面积发展水稻的理想之地。乌苏里江八五九农场灌区建成投入使用,黑龙江
勤得利农场灌区项目已批准建设,青龙山农场灌区和前哨农场灌区正在报批,这四大提水工程
竣工后,水稻面积可发展到600万亩。
五是绿色产业体系完善。靠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提升农业
竞争力。目前,以水稻为主栽作物的无公害作物种植面积达650万亩,被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称为全国第一大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浓江、青龙山、七星、八五九、胜利等农场绿色有机食
品基地通过了国际有机食品机构认证,认证总面积近百万亩。建三江的大米在哈洽会上被客户
称赞为“白白的、胖胖的、香香的、亮亮的”,以“好看、好吃、好储、无害、诚信”远销俄
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30多个省市。
六是农业科技水平全国领先。全国农业看农垦,农垦农业看三江。按照“工程化设计、工
厂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市场化经营”发展理念,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知名专家整合区域科研
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成16个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起900公里
科技示范带,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带中,设立百亩试验区、千亩示范区、万亩展示区;
运用进口装备、精准农业、航化作业、测土施肥、节水灌溉、叶龄管理等农业新技术,农业科
技贡献率达6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5%,领先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七是绿色特色畜牧业形成强势。现有草原87.3万亩和年产作物秸秆300万吨以上,畜牧业
发展潜力巨大。以绒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快速发展,年饲养绒山羊、肉牛、奶牛、猪、鱼类、特
禽类总量达239.5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6亿元。畜牧业增加值3.1亿元。
八是地缘优势明显。有8个农场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江长达230公里,毗邻富锦、同江、
饶河、抚远等4个大型口岸。建三江成为对俄开放的前沿。有18家对外出口贸易权、有3家对俄
贸易权,对俄出口产品有精制大米、高品质大豆、苹果、洋葱、甘蓝、胡萝卜、西红柿等绿色
有机产品10多种,年成交额达亿元以上。
九是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以建三江省级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以大米、油脂、
挂面、乳制品、羊绒制品为支柱的龙头企业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124家大米深加工企业年
加工能力达200万吨。北大荒米业30万吨大米加工厂、北大荒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相继
投产。建三江种业集团、胜利食品公司、乌苏里江温州绿色食品公司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
培育了国家级优质产品、黑龙江省著名商标“长乐牌系列挂面”、国家著名商标“永和豆粉”
和黑龙江省十大名牌产品“建三江大豆色拉油”等品牌。
十是投资环境良好。建三江15个农垦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分局与佳木斯市、
富锦市等周边市县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分局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对新办的
合资、合作、独资企业,新办的生产型或高新技术开发类企业,以及从事旅游设施开发或对俄
贸易的企业,分别从获利年度起,按前2年、3年和5年对企业实际缴纳的地方所得税的全额给
予奖励;土地出让按国家规定的最高年限办理。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免交土地出让金,
全部由分局补贴;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分局领导包扶制度,分局协调金融机构给予优先贷款支持
等;同时对引进项目分别给予中介人相应的奖励。今年3月,建三江分局被铁道部纳入全国铁
路运输大客户行列,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开辟了一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绿色大通道”。
500万亩优质水稻叫响“中国绿色米都”
目前,投资3.14亿元建设的八五九农场乌苏里江灌区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勤得利农场黑龙
江灌区项目已批准建设,计划新建青龙山农场灌区和前哨农场灌区工程正在报批,四大水利工
程全部完工后水稻可发展到600万亩。使用江水灌溉可有效提高水温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
的营养成分,提高大米的品质。到目前,全局水田种植面积由去年的370万亩扩大到达501万亩,
增幅为35.4%。年粮食总产量可达60亿斤。
建三江分局水稻生产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实行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全方位
“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将25项技术措施实行刚性化;以科技创新为重点,高标准实施农业部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成为全国率先实施科技人户的26个市县局之一,建立科技“110”服务热
线,为百姓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先后推广工厂化育秧、高台大棚育秧、井水综合增温、叶龄
诊断、酵素有机肥使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栽培技术,全面提升
水稻栽培水平,增强了水稻抗灾害能力。在2005年遭遇长期低温寡照的情况下,全分局370万
亩水稻没有发生“稻瘟病”。受到国家和省农业专家的好评。
整合种业公司,先后新建和扩建种子加工处理中心15座,年优良品种加工能力达5万吨,
实现了全局种子统一生产、统一加工、标准化统一供种达100%。同时,建三江种业公司生产的
种子还辐射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和哈尔滨、佳木斯市及周边市县,年销售量近万吨。
他们引进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平地机、工厂化育秧设备和插秧机、大中型水稻联合收
割机。通过利用企业补贴、银行贷款、农户自筹等形式加快农机更新,今年全局投入资金近2
亿元用于更新农业机械,新增水田拖拉机1560台,搅浆平地机2100台,插秧机5159台,保有量
达到15998台;水稻钢骨架大棚育秧面积实现100%,实现了以户(井)为单位集中或带式育秧基
地,另新增一批播种机、旋耕机、电动机、水泵等设备。全面提升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水
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
建三江垦区粮食产量增产潜力巨大,是龙江大地乃至中国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建三江粮食
仓储规模亚洲最大,有6个国家大型粮食储备库,仓储能力达到280万吨。从水稻收购、储藏、
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全部按照国家质量标准操作,严格控制水稻收购中的水分、杂质,储存、
加工中不使用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真正做到好储、安全、放心、营养。
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粮食竞争市场,敏锐的建三江人率先提出了改过去以单纯卖原粮为
主,转向卖大米精深加工产品为主,扶强扶壮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建三江
有大小大米加工厂124家,过去大多数因为加工设备比较落后,都是“小打小闹”的生产,加
工的大米达不到规定标准,因此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也就谈不上规模效益。2004年以来,分
局在建三江省级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重新规划了建三江工业园区,以园区内的铁路专
用线、站台、建三江粮库仓储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合资、股份制等方式引进了日本佐
竹、英国布勒公司和国内著名企业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20多条。同时,科学规划各大米加工企
业布局并使之提档升级,形成大型的稻米加工基地。目前,这个分局大米深加工能力达200多
万吨,居亚洲之首。
建三江的稻米加工产业从过去小作坊式加工,到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其生产工艺和过去有
着截然的不同,水稻经过存储烘干、分选、脱壳、碾米、抛光、色选、机械灌袋等作业程序,
实行电脑管理、全封闭、无污染、跟踪检测,实现了全过程的绿色、环保,加工出来的有机硒
锌米、精洁米、黑米、配方米等产品与过去的粗加工产品有了本质上的跨越。为了形成集团优
势抢占市场制高点,集中打造建三江米业“航空母舰”,叫响“东方第一稻”、“建三江”大
米品牌,分局成立了建三江米业公司,将分散的大米加工企业整合起来。对产品进行新的包装,
仅“建三江”牌大米就设计出了不同类型的袋装、灌装、桶装等24个包装。对外统一打“建
三江”品牌。他们生产的建三江牌、乌苏里江牌、湿地莹光牌、青绿牌等精制米。连续多次获
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香港绿博会金奖,产品在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具
有很高的品牌声誉。
“建三江”牌大米有4个系列12个品种。他们先后在俄罗斯的哈巴、下列等城市建立经销
处;在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新疆、台湾等城市建立批发销售经销公司20多家。还在温州
市投资建立乌苏里江米业公司,建三江水稻在温州市场上进行异地加工销售,面向江苏昆山、
上海等市场,辐射销售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建三江农垦分局青龙山农场生产的大米已连续
多年在上海联华超市竞标中投标成功,在联华超市年销售大米1万多吨。4月份,在北京举办的
绿色特色产品展销会上,有日本、韩国、北京等地客商一次就签订购买合同10万多吨。
2005年7月,建三江农垦分局与北大荒米业集团合作建设总投资2.2亿元、设计年加工稻谷
能力30万吨和生产速食米、米糠油等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厂,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大米
精深加工企业。今年3月他们在工厂建设没有完全竣工的情况下,就拿到生产订单9000吨,工
厂只好一边建设一边投入生产加工,生产的大米产品全部出口到韩国市场。
230公里国境线建设对俄贸易桥头堡
建三江农垦分局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界江与俄罗斯联邦相望,边境线长230公里,毗
邻富锦、同江、饶河、抚远等四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勤得利、东安两个江海联运码头与福前
铁路、佳抚公路相连,构成我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分局先后组织人员赴俄罗斯的布市、下列、
哈巴、海参崴等地考察,并与布市缔结了“友好市局”关系,洪河农场近年来紧紧抓住中俄
两国交往不断升温,经贸合作形势非常有利的机遇,利用俄罗斯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广阔的农
副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洪河农场与俄下列区签订了租期49年、开发种植21万亩土地合同。
并率先在俄设立办事处,组织农产以股份制形式在俄罗斯注册成立了“东方龙健有限责任公
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到2006年全场已投入农机设备、资金折合累计近3000万
元,已开发种植耕地面积达13万亩,成为国内对俄罗斯开发土地面积最大的农场,计划年内全
部完成开发种植合同面积。
农场组织了一批有蔬菜种植技术的菜农赴俄种植绿色蔬菜。种植番茄、黄瓜、甘蓝等露天
蔬菜200多亩,蔬菜种植一项可创收20多万元。他们在俄下列区开办的中国饭店,年经营利润
达到12万元。他们与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市大豆公司合作,双方投资220万元建设一座年烘干
粮食1.2万吨的粮食烘干销售中心。积极组织对俄农副产品、畜产品和轻工等产品的销售。还
瞄准俄方广阔的林木、矿产和水草资源,加快研讨对俄的林业采伐和深加工等项目,以及计划
组织人力到俄发展畜牧养殖业。
到目前建三江农垦分局已在俄罗斯注册成立4个公司,有7个农场共签订种植耕地合同30万
亩,种植土地面积已达到21.9万亩,已过境大型农机具达1000多台(件),劳务输出人员379人。
分局对俄罗斯开发30万亩土地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走出去”重点扶持项目,引起了国
内外人士注目。
同时,这个分局以有18家进出口贸易权和3家对俄小额贸易权的优势,分局与日本、韩国、
台湾等地客商建立长期的销售合作关系,大米、大豆、小麦等产品先后出口到俄罗斯、日本、
韩国、欧盟、美国、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截至6月,共签订重点项目7个,
有分局与黑龙江永和食品有限公司签订1万吨豆粉厂扩建项目,签约额4000万元;浓江农场与
韩国安阳市永一食品贸易会社签订5000吨有机大豆销售合同;洪河农场与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
签订出口6000吨大米合同;前进农场出口德国大豆1万吨,创外汇500万美元等。实现外贸进出
口总额1280万美元。
15座农垦城闪烁三江大地
经过两代北大荒人近50年无私奉献和艰苦拼搏,一座座现代化农垦新城,正以骄人的魅力、
无限的风采展现在共和国黑土地上。15个农垦城镇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如画似锦美丽
的三江平原。近些年,随着区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三江的社会、政治、文化全面繁荣提供
了保障,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去年,全分局共完成总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全局城镇人均
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局教育新增建设面积5.25万平方米,全局
中小学实现集中办学,去年高考录取467人,列黑龙江垦区高考第二位;企业文化建设迈上新
台阶,新建一批高档次的公园和文化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分局卫生医疗事业蓬勃发
展,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健全,基层卫生所覆盖率100%。今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新建2.5万平方
米的建三江中心医院大楼,落成后将成为佳木斯东部最大规模医院。公路建设加快,主干线公
路等级全面提升,先后完成了佳抚公路建三江段、青龙山与同抚公路连接11公里、八五九至胜
利15.3公里等路段,白色路面建设总里程达270多公里,近两年将再建设128公里场间白色路面。
建三江农垦分局已成为海内外人士广泛关注和投资开发的热土。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
胡耀邦、李鹏、温家宝、曾庆红等先后到建三江视察。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张左己等省领导
也多次到建三江考察指导工作。
“十一五”壮丽蓝图:建设绿色大三江
发展靠思路,思路定出路,效益为目的。民意是基础,科技是保证,关键在干部。面向“
十一五”发展目标,建三江农垦分局党委大手笔描绘出新的蓝图: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生
态优势和比较优势,实施“农业立局、工业强局、畜牧富局、科教兴局、人才建局、小城镇带
动”六大战略,加大体制、机制、科技等全面创新,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
“米稻经济”,建设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全国最大的绿色畜产品、全国有影响的农特产品
精深加工三大基地,将建三江建设成为富有生机活力、经济繁荣、文明向上、人民幸福的绿色
大三江。到“十一五”末,实现粮豆总产量80亿斤,优质率达10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
比现在翻一番,人均纯收入达到1.25万元:城镇人口比重达到70%,居民住宅砖瓦化率100%,
人均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建成社会
主义新农村。
8大领域突出招商引资重点
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在粮食产业体系、水利重点工程、农业科技开发、良种繁育推广、
现代农业观光、对俄蔬菜基地建设等项目上,开展广泛的合作,合力打造“东方第一稻”,
建设“中国绿色米都”;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做大绒山羊、肉牛、特禽、鲟鱼等水产品产业链;
三是做大水稻、大豆及其副产品,水产品、羊绒等产品深加工;四是依托分局有年产300万
吨秸秆和饲草的优势,做转化饲草、饲料,以及利用资源转化发电等;五是依托大农业、大生
态、大湿地、大科技、大机械、大界江等开展观光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线;六是加大城市供水、
排水、建房及公益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七是围绕物流业,加大精深加工产品的终端配送营销
力度;八是发挥地缘资源优势,扩大对俄种植、养殖、加工、轻工产品经销等开发领域。
4大项目诚招海内外有识志士投资开发
1.稻草包装纸及环保餐盒项目。合作方式:独资、合作;项目规模:10万吨包装纸及3亿
只餐盒;总投资:32435万元;项目建设时间:三年分三期进行;投资回收期:3年。
2.秸秆制气发电项目。合作方式:合资、合作;50个日供气4.8万立方米燃气:总投资
7262万元,5年收回投资。
3.中密度稻草板生产项目。合作方式:合资、合作;项目规模:为8万立方米中密度稻草
板;总投资:8134万元;项目建设时间:10个月;投资回收期:3.5年。
4.塑料包装制品项目。合作方式:独资、合资;项目规模:年产塑料编织袋5000万条,
地、棚膜4000吨;总投资:2982万元:项目建设时间:1年;投资回收期:3年。
(原载《黑龙江日报》200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