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与共青农场
历史回忆
胡耀邦与共青农场
忆共青农场的由来
朱文熹
2005年共青农场建场50周年,邀请我去参加纪念大会。8月的北大荒,天高气爽,惠风和
畅。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的稻田,稻穗下沉开始“压边”,好像低头齐刷刷地向我们表示欢迎。
见此情景对我这一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者,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有一位客人戴着眼镜,
稳重大方,使人见到可亲,经过介绍才知道他的名字叫胡德华,是胡耀邦同志的三儿子,引起
人们不由自主地谈起胡耀邦。他谦虚地说:萝北有一支青年垦荒队,那时父亲在共青团任中央
书记时组织的,他在的时候经常想着萝北青年垦荒队,但他具体做些什么我们下一代都不了解,
这次是来参加会议亲眼看看好好学习的。因此,更感到我们这些亲身参加实践的人,有责任
告诉后人。
共青团中央组建青年志愿垦荒队
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建立人民政协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说:人民的吃饭问
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意思是共产党解决不了人民吃饭的问题。当时毛主席针锋相对地讲: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
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实事也是这样。
1955年毛主席发出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工作的知识分子应高兴的到那里去,农村是个广阔
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发表了“向
困难进军”的讲话,他号召青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1955年6月
开始筹备,先由北京市团委多方面的工作,选出了杨华(石景山区的一位乡长)、李连成、李东
恒、张生、庞淑英(女)等5人,在一起研究提出三条:一、必须绝对自愿;二、不要国家一文钱
投资;三、去了就不回来,在那里安家扎根,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8月12日胡耀邦同志接见
了他们5位发起人,耀邦同志十分关怀地问,“你们是自愿的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和
条件?”他们回答:“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艰苦地方去,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北大荒开荒
种地搞生产解决粮食问题,那里是大有作为的。”耀邦同志高兴地表示赞同,8月16日在《中
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他们的倡议书,仅10天时间北京市报名2000多人,从中选了700人,又在
其中选拔60名作为首批队员,并做了家访,团中央集训了一个星期,8月30日团中央召开欢送
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市各界代表,胡耀邦同志讲话,他号召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祖国
最艰苦地方去,要求青年用自己的双手在那里创建新家园,在那里扎根安家,希望那里听到
“鸡叫狗咬,孩子哭”的声音,耀邦同志代表团中央把垦荒大旗授给杨华同志,杨华同志咬破
了手指写了血书表示决心:“我们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要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坚决不开
小差,去了就在那里安家,有一条困难克服一条困难,就是克服一千条困难,绝不给全国青年、
全国人民丢脸。一定要多开荒多打粮食,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这一举动不仅北京市人民
热烈欢呼,全国各地人们都热烈赞同支持和欢迎,很多人自发地拿出钱和物捐助。黑龙江省副
省长于杰到火车站欢迎,并欢送到鹤岗下火车坐汽车来到萝北,建立了北京集体农庄。此消息
人民日报、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做了大量的宣传报到,直接影响了天津市,由青年杜俊起写
了申请书,在天津日报发表,几天内就有7000多人报名参加志愿垦荒队,从中选拔52名做第一
批队员。11月5日出发奔赴北大荒,到萝北建立天津集体农庄。接着哈尔滨市团委响应团中央
号召以梅树生、孙永贵等为代表组织了104人的垦荒队到萝北成立哈尔滨集体农庄。河北省的
石家庄、保定、唐山市青年团组织了两个垦荒队到萝北成立了河北一庄、二庄。山东省胶南、
临朐两个县的青年垦荒队各成立了一个集体农庄。山东省恒台县与邹平县联合组织一个垦荒队,
建立了十五庄,这样共青农场的“八大庄”,就组成了。
垦荒队员来到北大荒,头顶蓝天,脚踏草地,首先建点,打井建房,解决住处,因为没有
科学规划和勘察设计,选择地势高打井不出水,地势低了涝年头受淹,有的庄点搬了几次家,
才定居下来。开荒种地生产困难也很大,当时没有机械设备,开始本省各县支援一部分牲畜,
以牛马和人力为主开荒种地,还由各县抽调一部分农民和农村干部到各庄组织生产,艰苦奋斗
干了三年,每个庄员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收入,只有女队员每月5毛钱作卫生费用。1956年7
月,胡耀邦同志亲自来萝北慰问垦荒队员,同时向青年提出:在北大荒扎根、安家,在这里听
到“娃娃哭、鸡鸣、狗叫声”。1958年随着10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成立预七师农场,在“公
社化”高潮中又并进来六屯、七屯、红部、嘟鲁河、新民屯等萝北县当地农民,成立三、四、
五分场,这时国家配备了一部分农业机械,按当时国营农场的模式经营,生产有一定发展,每
年能上交一定的商品粮,但是由于连续自然灾害,体制不顺,农机不配套,生产力水平很低,
生活基础设施都很差,职工收入没有保证,职工生活很困难。
青年农场的成立
1963年春东北农垦总局党委决心整顿萝北的体制,成立萝北分局,下设独立核算农场,将
萝北的三、四、五分场合并成立青年农场,明确地提出:为继续发扬青年垦荒队的艰苦奋斗开
发北大荒精神,也是发扬光大转业官兵南泥湾艰苦奋斗大生产精神。早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
团省委书记吴亮模就找张林池、王正林同志,研究萝北青年垦荒队的问题,吴亮模同志讲:
“团中央胡耀邦同志当时设想,组织青年垦荒队一是向苏联学习,他们在萝北对面黑龙江北建
个‘共青团城’,也有和他们挑战的意义,我们把青年垦荒队搞好,听说苏联垦荒青年跑光了,
我们一定办好。扛起青年垦荒的大旗,首先把班子配好,调配事业心强,身体好,能吃苦的
干部。”当时从友谊农场调我任党委书记、萝北县副县长樊黄德同志任场长,马春茂任副书记,
宫云岫、王志清、洪宝权任副场长。这个时期北京市支持很大,杨华同志去北京团市委汇报,
北京市领导非常重视,听说北京庄在北大荒干了8年啦,还点煤油灯呢!当时王昆任副市长,
主持召开北京市管的大企业领导开会给捐助,给解决从萝北县到青年农场场部和北京庄两处
全部电线和两台变压器,电杆自己伐木解决。1963年青年农场才通了电。解决生产生活用电问
题。总局党委、萝北分局党委都给予大力支持。1963、1964年给新配自走康拜因10余台,还给
一台苏联进口流动修理车,当年夏锄麦收口粮困难从友谊农场调250吨白面,还给投资建设面
粉加工厂、豆油加工厂,每个青年庄都开始有计划建设一栋砖瓦结构住房。垦荒队员凡担任生
产队以上干部的都定了干部级,突出的定行政23级,一般的都是24级。垦荒队员职工机务工人
按农机工人8级制定级。农工突出的定3级,一般的都定2级,解决了个别垦荒队员的牢骚问题,
一部分老战士也定了级,形成人心稳定,人心思干的好局面。农场党委大力组织职工学习雷
锋,开展“两忆三查”,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全部推行按劳分配的评工记分,叫做“两结合”
工资,调动了全场职工关心劳动质量劳动效率以及农场的年终成果,全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
性。
农场党委认真贯彻总局党委提出“以队为基础”的要求,我作为党委书记带头,领着宣传
部长刘希孟、组织部长胡绍礼、劳资干事徐海生背着行李,到每个生产队,和职工同吃同住同
劳动,七天到半个月,一年全场十八个队都住遍了。当时党委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处理问题
首先想着生产队想着职工,有一件事记得很清,农场有个“水城子”打渔队,一天能产上千斤
鱼,过去产了鱼离萝北县城近,都在那里消化掉了,职工多少年啦都不知道,根本吃不着鱼。
我主持党委做个决定“春天的开河鱼一条不准动,先给生产队职工分,每户3—5斤,等生产队
全部供应上以后,场部地区包括场领导再供应。”这一条职工群众反映最强烈,职工和家属吃
上开河鱼说:“农场党委领导真想着我们,我们不好好干对得起谁!”当时全场形成团结奋斗,
奋发进取的精神,三年改变了面貌,到1968年基本上摘掉了低产、亏损的两顶帽子。职工收
入稳定并有所增加,生活有很大改善。
充分肯定与深切关怀
在那个非常时期,由于受“左”的错误路线影响,兵团时期虽然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生产
水平还是很低,职工收入不高,兵团撤消后,农场名字改为“向阳农场”。1984年初杨华同志
到北京团市委汇报垦荒队工作情况,北京市团市委书记刘亚晶说:“这是中央领导的精神,胡
耀邦总书记和王兆国同志去西北视察时在火车上总结了建国后青运史上成功事例,认为青年团
发起的两队‘青年垦荒队’和‘青年突击队’是成功的,是毛主席肯定并给了支持的,我们要
总结他们的经验,宣传他们的精神,以便搞好传统教育,推动青少年工作健康发展。”接着
1984年1月15日黑龙江省青年杂志社派两名记者把杨华、庞淑英等给胡耀邦的信送交党中央办公
厅。2月21日总书记胡耀邦亲自批示:“兆国、锦涛、延东同志:请记住他们明年8月30日的垦
荒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请你们筹备一点礼物送给他们,到时候提醒我给他们题几句话,表示一
点心意,但绝不能接受他们送来的任何礼物,请你们先向他们打个招呼。”5月份北京青年报
社的王啸文同志代表北京市团委到向阳农场进行采访并了解垦荒队员的情况,回京后给团市委
写了报告,胡耀邦同志看了团市委的报告后作了如下批示:“启立、兆国一阅,由兆国同志再
和北京市、黑龙江有关部门商量一下,黑龙江和北京市应该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如果明年人均
收入不到600元,开个30周年纪念大会有什么意义?还有90人连生育出来的孩子总共几百人吧,
帮助一点,很少一点钱,要用到点子上,不要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为落实胡耀邦同志
的批示,北京市帮助北京庄制订致富方案,为落实总书记的批示,从1984年到1990年北京市农
场局先后有偿支援两批黑白花奶牛208头,北京市工业部有偿支援牡丹牌电视机400台,三轮摩
托车200台,130货车5台,以及其他鞋帽、糕点等商品。国家商业部在当时日用电器非常紧张
的情况下,同意有偿支援100台两轮摩托,100台电冰箱和100台18英寸的“日立”牌电视机。
经过5年的努力,北京庄已全部还清贷款,人均收入从不足600元上升到2000元。其它庄也给了
相当科技、物资、贴息贷款等帮助,共青农场一跃进到垦区的先进行列,各项经济指标走在
105个农场的前十位。(此段择自杨华著的“垦荒情”)
参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
1985年5月1日,向阳农场五支垦荒队的代表:杨华、刘思弟、姜毓仁、梅桂生、孟吉昌等
5名同志被邀请出席“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耀邦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杨华等5名是50年代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代表,当胡耀邦、胡启立、
郝建秀,团中央书记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来到他们中间,他们心情格外激动,热烈地鼓起掌来,
胡耀邦等同志和他们亲切握手,胡耀邦同志一眼就认出了杨华同志,走到杨华的跟前问:“
你们现在有多少人?”杨说有两万人。耀邦同志风趣地说:“哟,两万人,你相当一个纵队司
令员啦!”话音还没落,在场人都笑起来,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然后,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
志同他们在中南海勤政殿的庭院里一起照了相。在中央书记处会议室里,胡耀邦同志和垦荒队
员、新长征突击手等两代青年围坐在一起举行座谈。耀邦同志说,今天在座的是老中青三代人。
我算老的,杨华你去北大荒时只有23岁,今年是53岁,你们这代垦荒队员们算是中年,其他
同志是青年。这三代人的青春处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老一代的青年时期是处于创建新中国的
开拓时期、播种时期;第二代人的青年时期是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开拓时期;你们80年
代的青年正处于建设四化的奋斗时期。不管哪一个时期,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很大的成功因
素是靠青年。青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生力军,我们寄希望于青年。耀邦同志强调说,创建
新中国的开拓时期是要流血牺牲的,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牺牲了多少人!在建设新中国的
初期,在垦荒时期,是要忍饥受冻的,要向困难作斗争,向困难进军。到了80年代的今天,忍
饥受冻不会了,但还要不要艰苦奋斗呢?我看是不能不要的,现在就是要奋发进取。胡锦涛同
志号召你们“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建功立业”,这个口号提得好。要做到这一条没有奋发
进取的精神行吗?耀邦同志讲到这里特意向我们强调说:我在1955年欢送北京垦荒队出发时的
讲话,瞿希贤同志给谱了曲,歌名叫《向困难进军》,我们要重新唱起50年代曾经唱响的“向
困难进军”的歌。50年代青年垦荒队所点燃的艰苦奋斗的火把是不应熄灭的!耀邦同志挥动手
臂说,用一百年的时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社会主义强
国,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和志气!什么叫有理想、有志气、有出息?就是要为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奋发进取,建功立业。胡启立、郝建秀同志,以及出席座谈会的王兆国同志。也在会
上讲了话,最后胡锦涛同志代表青年在会上表示,一定不辜负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希望,决心肩
负起80年代青年的历史重任,为建设第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勤奋学习,刻苦工作,勇
于献身。他问在座的青年,能不能这样向党中央表决心,青年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摘自
杨华著的“垦荒情”)
总书记题词“共青农场”
1984年夏天,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视察垦区,坐直升飞机直达建三江前进农场,
见到了场长孟吉昌同志,孟向他汇报工作时说:我是哈尔滨市青年,1955年响应团中央的号
召来北大荒到“萝北青年志愿垦荒队”。耀邦同志听孟吉昌同志是老垦荒队员非常高兴,就亲
切打听杨华同志,以及萝北垦荒队的情况,听到垦荒队现在发展成大型向阳农场时,还问那个
小个子县委书记怎么样?孟吉昌说“他已调佳木斯市去了。”孟吉昌同志汇报说:“明年是青
年垦荒队30周年了,要求开会纪念一下。”耀邦同志对省委书记李立安,总局党委书记赵清景
同志说,青年志愿垦荒队应纪念,要继承发扬那种向困难进军的精神,当时带动很大全国十几
个省上千万青年志愿到困难地方去。李力安书记说省里也重视起来了,前不久我曾亲自去萝北
看了,还到了老垦荒队员家访问座谈了。当时赵清景同志陪我去的。我们省里要组织开好这个
纪念大会,还邀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有关省参加。有关省听到这个信息后,由省、市
领导带队组织慰问团,来北大荒“向阳农场”慰问垦荒队员。在杨华等5名垦荒队员参加新长
征突击手表彰会上,请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给青年志愿垦荒将召开30周年纪念会题个词,胡耀邦
同志问为什么把青年农场改为“向阳农场”?胡锦涛同志讲:花向太阳,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吧!
有人主张恢复“青年农场”,跟哈尔滨局有个青年养鸡场重名啦!杨华提议叫共青农场吧!
耀邦同志同意就给题词“共青农场”吧。1985年8月30日由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主持召开“青
年志愿垦荒30周年大会”在萝北“向阳农场”召开,副省长王连铮主持,省委副书记周文华同
志讲话,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张宝顺祝词,并宣读胡耀邦同志题词:“共青农场”,从此向阳
农场又改为“共青农场”,名符其实的大力发扬垦荒队员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广大转业官兵
进军北大荒的南泥湾精神,一脉相承,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
大荒精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都由领导带队参加大会并慰问了老垦荒队员,并
对老垦荒队脱贫致富问题给了很大的支援,效果最突出的是北京市给北京庄老垦荒队贴息贷款
支持200多头奶牛,扶持老队员养奶牛致富。像北京庄老垦荒队员杨满和爱人养奶牛,经过两
三年生活变样了,现已搬到场部住了。河北省给200万元贴息贷款,天津市为解决交通不便赠
给两台大客车等物资,共青农场得到了很大的支援,农作物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搞工业建
立了龙头企业,一跃进入全垦区105个农场的前列。时间似箭,日月如梭,又过了20年,共青
农场已是50万公顷耕地的现代化大农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药厂、食品、乳粉工厂等
龙头企业兴起,小城镇建设在改变人民生活面貌,日新月异,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都超过7000
元,这些巨大变化,可以告诉前人特别是胡耀邦同志在天之灵,这些事实讲给后人,不辜负老
前辈对我们的厚望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