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志结合
浅谈史志结合
作者:温志新
史志结合问题,在方志的范畴内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提法。我们友谊农场场史办同志从
一九八一年以来,一直为探索史志结合的体例进行不懈的努力。虽然我们还不能在理论和实
践上提出准确的论述,但毕竟在继承与创新方面,为探索适合表现社会主义国营农场史的新
体例上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现在就我们已经认识到的问题,粗浅地谈一谈史志结合的有关
问题,以便抛砖引玉,得到各方的指教。
一、史志结合的体例的由来与发展
早在一九八二年,黑龙江省举办的地方志理论学习班上,我们友谊农场场史办第一次提
出了农场史编写大纲。这个大纲既不完全同于志的体例,也不完全同于史的体例,是一个所
谓“四不象”的东西。经过学习班全体同学的讨论与研究,认为这个大纲虽然不够完善,还
有不够科学的地方,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国营农场史的新体例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并给以基本
上的肯定。
我们友谊农场场史办提出的场史编写大纲及其采用的体例,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而是
经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地方志的理论、内容、方法,虚心学习兄弟县的修志经验,结合国营农
场的特点,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经过实践,逐步摸索出来的。先后作了十五次大的改动
。
场史编写大纲共分八部分,即:概述、简史、经济、政治、人物、史话、回忆录、大事
记等。其中经济、政治、人物均是志的体例,简史、大事记是编年史的体例。这就是我们初
步形成的史志结合的由来。
如前所述,当时的场史编写大纲的确存在不科学的地方。一九八二年以来,我们的场史
曾四易其稿,在边编纂、边修改、边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认识,体察到设简史这个
体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不够准确的。就整个场史系统,也可统称简史,如某农场简史。
史中之史不仅命题不够准确,而且在内容上必定重复。为此,我们舍弃了简史的提法,分设
了建场纪略和农场经济两个部份,记述了农场最有纪念意义的开荒建场的历史和集中概括了
农场的经济发展规律与历史经验教训。此外,为了完整辑存农场各经济部门的历史资料,仍
然保留了专业志部份,做为经济述略的补充和论据。通过这次在体例上的调整,使我们在探
索史志结合的体例上向前发展了一步。
二、关于史志结合在理论上的探讨
史志结合的体例是在继承传统方志理论的基础上的创新,是寻找适合表现国营农场史特
点的新的探索。
地方志的体例是前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逐步形成的适合表现地方志内容的方法。我们
今天编纂社会主义新史志应当继承。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完全套用旧的方法就不能适应
了,尤其不完全适用于表现国营农场的历史内容。中央地方志指导小组曾著文指出:要以新
观点、新内容、新方法撰写社会主义新史志。这里已经提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问
题。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是地方的百科全书。一个县不仅历史悠久,社会门类也十分繁多
,因此适于用志的形式来表现地方的多门类和复杂的内容。而国营农场一般不同于地方县,
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先是农场的历史较短,时代较新。其次是农场的企业性较强,内部
社会门类也较单纯,不如地方县的社会性那么强。所谓一方的百科全书,正是地方志的特点
所在。国营农场史完全套用志的体例是不完全适应的。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硬“志”
是“志”不下去的。就如同花色不多、品种单一的小卖店硬搬进百货大楼里,势必有其外貌
而无其内容。
志书的资料性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所在。一个小小的资料,过一百年后可能成为研究历史
的珍贵资料。那么,史志结合是否就会削弱资料性呢?我们认为不是的,只要在编史的过程
中十分注意辑存历史资料,坚持科学性、资料性、文献性相结合的原则,就不难解决这个问
题。我们建立史志结合的体例也就是为更好的在表现农场史的特点的同时,坚持“三性”这
一原则的。
有人说:“志有志体,史有史体,史志结合在理论上是糊涂的,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这个说法曾给我们很大压力,也一度动摇过。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学习研究史志理论。
经过学习和研究,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原来史与志自古以来就是难解难分的,《汉书》里
就有《食货志》。清末有人就提出“文不拘体”之说,这无疑是创新的理论。民国时,方志
的体例又发生了变化,大事年表就是对方志体例的一次创新。今天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创
新更是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增强了探索史志结合的体例的勇气和信心。
三、为突出国营农场史的主要特点而努力
史志结合的体例是为适应表现农场史的主要特点而设立和发展的。究竟什么是农场史的
主要特点,又怎样来突出它的特点呢?我们认为,从总体来说,农业企业就是它的特点。具
体来说,一是开荒、创业、建设农场;二是农业生产机械化并对农民示范;三是农场全面实
行经营管理;四是发展农业经济;五是同地方政权协调管理农场内部社会问题等等。为此,
我们为突出农场史的特点,在体例上设计了建场纪略编和农场经济述略编,集中地记述了农
场开荒建场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认为农业经济发展史是农场史的主体,一部农场史应当
说是一部农业经济发展史,不这样就不能突出农场史的特点,就会削弱它的存在价值。
经过我们四年多的努力,不断地摸索与探讨,尤其经过一九八四年在史书的体例上最后
一次修定,形成了目前这个样子,全史设概述、建场纪略,经济、农场各业发展纪略,文教
、卫生、政治、社会、人物纪略,回忆录、大事记等,此外,附设了重要历史文件辑录。全
文共十篇、四十四章,一百三十八节。
总之,我们友谊农场场史办全体同志,在探索适合表现国营农场史的新体例上做了一些
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但由于我们理论水平很低,所谈的观点可能不够准确,甚至存在错
误,希望能得到各方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