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浅谈史志资料中的数据

浅谈史志资料中的数据


作者:史桂霞
在社会主义新方志志体中,统计资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准确的统计数据反映
历史的发展状况,统计数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史志资料的真实性。纵观现在已经编纂出
版的各种史志资料,不难发现每部史料都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字,这些数字或列为统计表,
或画成统计图,或融于文字叙述之中,对整部史料起到必要的论证和说明作用。
科学地运用统计数字,是提高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要确切而正确地运用统
计数字去论证史实,表述历史发展的轨迹,则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笔者结合近
年编史修志工作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科学地分析筛选统计资料
每编纂一部史志资料,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而每部史志资料的内容不同,所需用的统计
资料也各有所异。所以,在编纂之前,应该有目的地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和校正。筛
选校正统计资料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一是历史上领导体制多变,特别是初创期属
多头领导,军垦农场属东北军区政治部管辖的荣军工作委员会,地方国营农场分属各省和东
北国营农场管理局,中期又演变为中央直属垦区,省农垦厅和劳改局分管,直到1976年成立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之后,才实现领导体制的大统一。这以后又有若干农场划进划出的变
更。这就为统计工作本身增加了困难。二是政出多门,常常出现同一门类的统计有几种不同
的数据,比如粮豆总产,领导部门的总结是一个数,阶段性统计报表是一个数,年终决算又
是一个数。这在客观上是因为粮食产量统计是跨年度统计,总结报告中常有一部分估产数据
。所以,《黑龙江志稿行文规范》中明确要求,一切数据均以由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记录为
准。这就为筛选统计资料作了科学的界定。然而,我们又不能捆死在一棵树上,比如在记述
某一历史阶段引用原始档案记载时,我们又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不应改写原始档案中所列的
数据。在选用统计资料时应根据史料的主题选用相关的统计资料。是专题性的,便选用专业
资料;是全面性的,便选用综合资料。这样才能起到论证主题,说明事实的作用。同时,还
应将选用的统计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加工、防止照抄照搬和“吃现成饭”现象。这样才能
使统计资料得到科学地运用。
二、运用统计数据必须坚持历史唯物论
正确地运用准确的数据,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误入歧途。因此,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十分必要。
一是计算口径问题
统计资料在汇编历史性的资料时,往往根据资料的可比性来确定统计的计算范围和口径
。也就是说,没有可比性的统计数字罗列在一起毫无意义。根据这一原则,统计年鉴中汇编
的垦区历史性资料,采取了现行管理体制的计算口径。就是以当年管理体制口径为准,剔除
因体制变动的影响因素,使资料的计算口径达到一致,便于比较、分析、研究和利用。众所
周知,黑龙江垦区历史上的管理体制几经变动,从1949年——1992年,史料上记载的每个历
史时期的统计数字,都是采用当时的管理体制而确定的计算口径得出的。而统计资料汇编中
每个历史时期的统计数字是经过调整的,因而这两组数字往往产生矛盾。我们在运用这两组
数字时应根据现实意义来确定,而不能一味地要求数字统一。应客观地,从不同方面运用统
计数字来反映史实。
二是统计数字的计算方法问题
统计资料中关于产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各个时期的不变价格计算产值。二是
采用现行价格计算产值。从资料的可比性来要求,用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值相比,能够消除因
价格变动的影响,便于对各时期的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的比较和反映,而用现行价格计算的
各业总产值则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生产经营状况。史料中在运用统计数字时,必须首先弄清所
需反映的内容和意义,根据不同的意义来选择相应的统计数字,使统计数字能够准确地发挥
反映说明事实的作用。
三是运用数字的原则决定统计数字的变动问题
大凡各种文字资料包括史志资料在运用数字时的原则都是以当地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
统计部门的数字具有法律效力。这样可以避免数出多门、数字不一的现象发生。但由于统计
部门的数字又根据管理体制而确定现行计算口径,所以我们在史料中运用统计数字时会发现
统计数字总在变动。于是,人们便会怀疑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例如:在《黑龙江省志·国营
农场志》一书中的统计数字是史志部门从统计部门取得的1949——1985年的数字,它反映出
这一历史时期垦区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按当时管理体制计算口径,1985年垦区社会总产值为
352005万元。而在编纂《开发建设北大荒》一书时,我们仍采用统计部门的数字,时间是19
49—1992年,这组数字中的1985年的垦区社会总产值则为323175万元,同是反映一个时期的
同一指标,又出自同一部门,只因反映的总的时期发生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数字,这是为什么
呢?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1985年以后,垦区又发生了体制变化,又有一些农场划出,因此
,1992年计算口径就需将划出农场的数字从各年汇总的总计数字中剔除。这样就造成了史志
部门出版的《黑龙江省志·国营农场志》与《开发建设北大荒》两部书中,统计数字不一致
的现象。而史料中运用数字的原则是以当时当地的统计数字为准,所以史料中运用的统计数
字就必须随着统计部门的变动而变动。
三、史料中统计数字的运用方法
史料中统计数字的运用方法一般有三种,即表格法、图示法、表述法。统计表格的特点
是能够将统计资料进行分组,进行整理,并将统计数字整齐地、清晰地排列在表格中,简明
醒目,紧凑了然,便于对比,节省篇幅,易于掌握全貌。例1:
从上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该农场1971—1985年农业生产情况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并从
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发展规模和速度,了解该农场历年农业生产情况,这类统计表在史料中
是不可缺少的。当然,统计表格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还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制作,使之达到
科学、完整、规范、实用、美观,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标准的计量单位。
统计图是编纂志书的七种体例之一。它的作用比统计表格更加形象,生动醒目。统计图
有杆状图,曲线图,圆形图,形象图,地形图等等。例2:
从上图中可以形象地看出该农场1971—1985年农业产值增长幅度以及发展速度变化情况。
除表和图的形式外,对于那些比较简单无需列表的统计资料,也可采取文字表述法,用
一段文字就能说清问题,既符合志书的著述性又节省了篇幅,如《普阳农场史》记述丰产的
典型时的一段文字记述:1981年八队克丰2号亩产400斤。基本情况是选良种1600斤,播地10
8亩,水分充足,高肥,垧施种肥1200斤,深松保水保肥,密度适宜,充分发挥了个体增产作
用。这段文字表述了良种丰产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且占用篇幅不大。又如:《黑龙江省志
·国营农场志》中关于家庭农场的一段数字记述:到1985年,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共兴办
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13.6万个,其中,种植业12.9万个,畜牧业5000个,承包耕地2200万亩
,占当年耕地总面积的84%,参加家庭农场职工215000人,占垦区农、牧业职工的70%。这段
文字表述了垦区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
总之,无论统计资料运用哪一种方法都是对史志资料主题的说明和论证。我们应根据需
要采取正确而确切的方法,使统计数据得到合理的使用,并应将统计数据与史志资料有机地
结合起来,充分反映史实,保证史志资料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