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千锤百炼出上品

千锤百炼出上品


作者:乔德昌
《黑龙江省志·国营农场志》三次修订篇目,七易其稿,于1992年第一季度出版了。当
我捧起这部几十万字的志书拜读时,有爱不释手之感。拜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我认为这部
志书堪称专志中的上乘佳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资治之书和系统的农垦重要史料,也是一部
很好的乡土教材,很值得一读,这里仅就几个突出特点,也是志书的成功之处,谈点心得。
一、突出国营农场特点反映规律性
一部省志专志如果抓不住本专业的特点,反映不出规律性,那就不可能起到资治的作用
。因此,对是否突出记述本专业的特点,是否反映出规律性,应该是评价各专志质量高低的
首要一环。《国营农场志》的可贵之处,正是抓住了本专业的特点,紧紧围绕国营农场这个
主体,从宏观上记述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从发生、发展到现状的变化历史,也从微观上较详细
地记述了国营农场各个方面发展变化,从中既反映出成功的经验,也体现出失误的教训。在
篇目设置上,以开荒建场、现代化农业、综合经营为主体,以科研、教育、卫生、管理等为
从属,安排得当,充分反映出国营农场从艰苦创业,开发“北大荒”,到大农场群、大机械
化、大农业、大商品粮基地,以及农工商全面发展和“农垦小社会”等的特点,给人以一览
无余之感。在内容记述上,《国营农场志》抓住各方面、各时期的主要起伏变化,实事求是
地记述了变化的因果,从中反映出规律性。比如:记述开荒进程中的几次开荒高潮,通过事
实总结出历史教训,反映出规律性。第一次是1950年创建19个农场,掀起开荒高潮,当年开
荒49.7万亩,超过前三年开荒面积的总和。第二次是1956年铁道兵复转官兵组建农场,掀起
开荒高潮,由于采取“边开荒、边建场、边生产、边积累、边扩大”的方针,分区布点过快
,造成垦建脱节。第三次是1958年10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掀起开荒高潮,由于“大
跃进”年代的高指标和浮夸风影响,开荒的盲目性有所发展。1963年开始强调垦建结合,力
求开荒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使开荒速度减缓。“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思潮泛滥
,正规建场程序遭到否定,开荒再度出现盲目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总
结经验教训,重新强调开荒生产的科学性,进入科学垦荒阶段,严格执行“一水利、二道路
、三开荒”的方针,使机械化开荒收到较好的效益。又如对土地利用的记述,从创建农场初
期农业单一经营,单一的耕地开发、土地利用的低级阶段,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补课,重视
土地利用的平衡阶段;以及从“以粮为纲”,毁林毁草开荒,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灾害
频繁,大量耕地撂荒,影响土地利用,到开展土地资源利用,调整规划阶段的起伏变化等等
。这些记述充分体现出规律性,对有关部门的资治有裨益。同时,由于突出了专业特点,反
映出规律性,使人容易“心领神会”,即使过去对国营农场一无所知,也能得到比较清晰的
印象。
二、体例得当 结构严谨
省志各专志做为志书的一种,体例上以志为主,辅以述和图表照片等。《国营农场志》
正是把握住这个特点,做到了体例得当,结构严谨,文表相宜,文图照并茂,相映成趣,增
添了志书的活力。《国营农场志》首设概述,言其大势,提要勾玄,正文依事类仅设六篇,
精炼集中,分类准确,排列合理。在结构上,篇章节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又不机械地横
排到底,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事类性质和记述需要灵活运用,有的列目,有的只横排到节
。这样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既保持了事物的完整性,又做到了眉目清楚有条理。各篇的开
端均有无题概述,各章也大多设无题概述或小序,综述各事类的发展概况。如第二篇现代化
农业的无题概述,仅用450字简述了在国家重视,重点投资,采用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条
件下,初步建成具有大机械、大农业特点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情况。其第一章机械装备
,则以小序的形式,用“农业机械装备,经历了从接收日伪旧机具、进口苏联等外国机具,
到装备国产机具,进而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机具的曲折过程”。共52个字,既概括了机械
装备的历程,又很自然地引导出下设的四节。这些篇章的无题概述和小序,不仅起到了提纲
挚领和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揭示了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在图表照片的运用上,《国营农场志
》体现了科学、实用、简明等特点。如在建场章为记清楚由于领导体制调整和行政区域变动
,国营农场领导机构和所属农场多变的沿革,而采用的示意表和几个一览表,做到了“文省
事明”。又如在现代化农业篇记述现代化试点,运用《友谊五分场二队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反映出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友谊五分场二队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又用《
试点单位与友谊五分场二队比较表》,列三个使用国产农业机械设备的试点场队的各项经济
指标完成情况与之比较,接着用文字说明,与友谊五分场二队播种面积基本相等的八五七农
场十五队的相比情况,概括出:技术可以引进,装备要靠自己,这样做投资少,不花外汇,
符合垦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劳动就业,用国产设备来促进垦区农业现代化应是主要
目标。这段记述文表相宜,配合得恰到好处,给人以清晰明朗之感。再如经营管理篇的《粮
豆产品交售量统计表》、《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农垦比重统计表》、《职工家庭生活水平统
计表》,以及《1985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概况表》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沿革(去向)表》等
也都运用得当,既简明又实用,十分可贵。全志共有插照97幅,既有反映各事类各时期的,
也有体现现状和现代化的,增强了志书的纪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文字所不能及的作用。
三、资料翔实 内容丰富
资料是基础,有翔实的资料才能编出内容丰富的志书。国营农场志又一个可贵之处,就
是资料翔实,内容丰富。黑龙江省的国营农场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发展起来的,历史虽然不算
太长,但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分散到统一,由初创到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先后有14万转业
军人,上万名地方干部,5万科技人员,以及50万支边青年和城市知识青年,在党的号召下,
组成垦荒大军,相继进入“北大荒”,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在极艰
难的条件下开荒建场,有很多光辉业绩。编纂者收集到这些翔实的资料,科学地安排在各篇
章中,使各事类的记述有头有尾,有根有据,脉络清晰,内容丰富。比如第一篇第三章建场
的记述,从县营农场到省营机械农场、东北机械农场,以及从荣军农场、解放团农场、劳改
农场、友谊农场、农建二师农场、青年垦荒农场、铁道兵农场、十万官兵新建农场等各类农
场,到兵团、省农场总局统一领导的国营农场的发展变化,来龙去脉清楚,是很可取的。又
如第二篇现代化农业,以农业机械装备、机械化作业,以及种植业和林、牧、副、渔、水利
等方面的翔实资料,记述了进行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从半机械化到全盘机
械化,从单纯种植业机械化到林、牧、副、渔、工业、水利建设机械化;从传统农艺到现代
化农艺,并由机械农业逐步进入以机械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循序渐进变化过程
,从中体现出国营农场具有大机械、大农业的特点。再如第六篇经营管理,从管理体制到经
营方针、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经济责任制等,都能用翔实的资料反映出变化情况。特别
是对经济责任制的记述,充分反映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营农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
制、承包经济责任制和建立职工家庭农场等,改变了由于过度集中的经营方式和平均主义的
分配制度,所造成的“铁饭碗”、“大锅饭”等弊端,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步提
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体现出国营农场实行经济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和发展活力
,以及改革前进中应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借鉴。总之,国营
农场志是一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的志书,使人读后没有空洞乏味之感,觉得充实、丰满,
增加很多见识。
四、见物见人增强了可读性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每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志书在记述某一事物的发展
变化时,“以事系人”,将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物记上,这是志书性质和其功能所决定的。正
确运用“以事系人”,对增强志书的可读性,提高志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省
志各专志来说,真正运用好“以事系人”,并不十分容易。往往由于偏重专业,以记事为主
,出现见物不见人的弊病。《国营农场志》突破了这个难关,为各专志在“以事系人”方面
做出榜样。仅在第一篇开荒建场和第二篇现代化农业中,就以事系人336名。同时,人物的构
成也相当广泛,包括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转业官兵、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垦荒队员和
少数国际友人。基本做到事事见人,使志书生气勃勃,有可读性。更可贵的是《国营农场志
》能根据开发“北大荒”,创建农场,搞现代化农业和农工商等综合经营的特点,在众多的
人物中,重点突出创始人、发明人、管理人和功臣模范等人物的记述,不仅在叙事过程中“
系”,使事与人有机结合;同时有的还集中写些人物事迹。如在第一篇第一章记述开荒的勘
测中,除叙述勘测人员深入荒原建立营地,终日在草丛和泥沼里跋涉,风餐露宿,艰辛勘测
的情形外,还列举勘测人员苏景山在勘测转移途中,因泅渡遇暴雨河水陡涨的七虎林河牺牲
;勘测人员年仅19岁的西北农学院水利专业毕业生崔耀光,在勘测荒原时突遇暴风雪,归途
中迷路而牺牲;勘测人员张国茂在勘测中,脚被铁器扎伤仍坚持在泥水中工作,感染病毒,
在送往医院途中去世等为开发“北大荒”而献身的事迹。第三章建场,在记述创建各类农场
过程中,都以事系创始人,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创始人,既记述创建农场的事迹,又简要交待
过去的功绩。如记述创建荣军农场的郝光浓,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六次负伤,右眼失
明,在战场下来任齐齐哈尔市荣军学校政治部主任时,接受党组织交给创办荣军农场的任务
,带领战友们冒着冰雪严寒,忍着伤残疼痛,踏查荒原创建农场,并总结经验制订建场八条
原则。为鼓舞士气战胜困难,郝光浓亲自编写荣军农场场歌,激励荣军们艰苦奋斗,充分反
映出身残志不残的坚强革命意志和高尚的思想境界。第二篇现代化农业,在记述机械装备的
发展过程中,以事系有研制人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耿德,全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全国
第一位女联合收割机手刘瑛等。在记述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田水利等方面也都
系有创始人、发明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人。这些以事系人的记述,充分体现出事由人成,人因
事显,不仅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而且更加完善了志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