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简史撰写试说

简史撰写试说


作者:曹振声
关于体例问题
在农场史写作过程中,普遍感到:大事记、简史、专业志、经营规模这四大部分互相重
复,显得场史冗长累赘,拖泥带水。因此,要走史志结合的新路,就必须研究这四大部分各
自的本质要求,沟通他们之间的横向联系,是否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请大家研究。
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不采用记事本末体,也不采用混合体,不作为场史的正文,作为场
史的附录部分,只是给读者以查阅大事之方便。
简史反映农场创建以来各时期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发展状况,使农场创建以
来以及各阶段的发展变化,给人以总体感。
专业志从各条战线反映农场发展状况、特点,从而反映各条战线发展进程中一般的,带
有普遍性的规律。
以上三者的关系是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全局到局部的关系。
经营规模不宜泛泛介绍逐年、逐阶段的经营情况,要写只在概述篇中列为一章,重点介
绍农场的现有规模,给人以总体感。要么,干脆不写。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在简史中得以体
现。
撰写简史的必要性
从农场史是一部史志结合新体例史书的客观要求来看,撰写简史是有必要的。这主要是
因为:
其一,场史是一部资料性、历史性、科学性统一的农场发展史,一方面,要能看出农场
发展历程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把广大干部职工在创建发展农场的
过程中,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很好的体现,以总结历史经验,发扬光荣传
统,为改革服务,因此,不仅要有专业志,而且还要有一个总括的反映,这就是简史。
其二,在农场创建与发展的历程中,多数年代都受到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历次政治运动
,对农场的建设发展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而这些运动,如大跃进,学大寨等,本身就不是
单一的政治运动,是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客观要求,要我们在撰
写场史的时候,不应割断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只能把它们当成一个整体来写。历次运动在
我们农场有些什么特点?对我们农场的经济文化建设有什么影响?就一个农场来说,这是个
全局问题,是个总括问题。既是这样,就要从总的方面去写,而不能分散到专业志中去。这
部分写好了,就为专业志的写作铺平了道路。在撰写专业志的时候,就可以不必具体陈述运
动的形式等,可节省很多笔墨,又可使文体精炼。若诸多专业志都去陈述运动的形式及其影
响,既显得冗长、繁琐,又无必要。
其三,从上级机关和广大干部职工,即读者阅读的要求来看:也需要对农场发展的历程
有一个总括的了解。从总的方面看:农场建设了二、三十年,一步一步是怎样走过来的?这
样写便于大家了解。此外,读者大部分是后人,现在三十多岁往下的人,对我国1966年以前
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重大事件对农场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没有亲身体会
,有很多人甚至一点也不了解,他们听起这些故事,感到很新鲜。他们不知道农场建设得来
不易,也不知道农场建设中出现过哪些经验教训,弄得不好,还要重蹈复辙。我写二九一农
场史后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与此同
时,全场干部职工对农场建设的认识,对二九一这片土地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
比较认识的过程,只有对这些问题认识清楚了,我们的事业才能办得好一些,快一些。
所以,简史还是有必要写的。而且,写好简史,把农场发展历程总括地反映出来,找出
农场发展建设的特点,不仅是写好专业志的基础,而且也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参照的
历史经验。
撰写简史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其一,阶段划分。农场建设的发展,大都经历过几个波折。这些波折中,一方面蕴含着
全场广大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勤劳动,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社会运动对农场建设的影响。因此,
农场发展过程中诸阶段的划分,可以按社会运动的影响来划分,也可以按农场自己发展的历
程来划分,后者更为贴切,合乎农场发展的实际,更能体现农场特色。通过阶段划分,使读
者了解农场发展的历程大约分为几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有一
个总括的了解。
其二,要处理好横的关系。所谓横的关系,是指简史中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
展状况同专业志所反映的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具体是:
1、历次政治运动在简史中撰写,在专业志的政治编中不再重复。
2、经济建设要注意撰写社会运动同经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的影响,写经济建设
中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活动,如“放卫星”,“学大寨”等等,在专业志中不再陈述。
3、各历史阶段农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主要变化。
4、在农场建设中,采取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方式所进行的改天换地的斗争,以及在斗争中
出现的可歌可泣的壮举。这些凡属于综合性,又带有农场发展特点的事件,在专业志中不再
重复,只在简史中撰写。
农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几个转折点,如建场初期党中央、国务院、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农场建设的关怀,艰苦的创业生活,以及农场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特
点的重大转折,这些,都宜在简史中集中撰写。
其三,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尊重历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把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简史的撰写,提出了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还历
史的真面目。如文革问题,文革的理论、路线、行动都是错误的,对它所造成的流毒和影响
,我们理所当然地加以肃清,但对文革十年中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应当看成是广大
干部职工排除干扰,抵制错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所取得的成绩,是他们主人翁精神的体现
。所以要尊重历史,从历史史实出发。当然,十年浩劫中经济建设也受到极“左”思想的影
响,出现了一些大干快上,形式主义,浮夸等现象,这些,要求我们分清主次,掌握分寸,
不要带个人感情。
其四,对历次政治运动和历史事件的撰写,必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的决定、
决议为准则,尤其要以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为出发点,切切实实地研究我们农场历史发展的
特点。对于全国的,全省的以及农垦战线的形势,以及主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不必多
写,只能是起个引路联结的作用。这些运动在农场发生的主要事件,是运动在农场的具体体
现,它不仅具有农场特色,而且还反映了农场发展的情况,这个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注
意本农场的特点。要注意抓住影响较大的大事。
其五,是语言文法问题。
1、要按着忠于史实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去记叙,不要加感情色彩,不要把简史写成小说
体、散文体,尽量少用形容词。
2、语言要合乎规范,不要用政治术语,特别是一些历史上应该废弃的用语。
3、要做到用语准确、精炼、严密。
最后,笔者认为:我们的场史,是史志结合的新文体,是史和志的统一,既要写史,又
要写志,纵横交错,以全面反映农场发展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