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事记条目结构初探

大事记条目结构初探


作者:赵宝海
大事记篇幅简短,文字洗炼,言简意赅,从表面上看单一、简单,没有结构规律可探究
,实际上它多种结构形式并存,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记事本末体的大事记
,其结构层面可以与洋洋洒洒的大块文章的结构比美。
本文所说的结构指的是大事记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科学地对资料进行精心剪裁,合理布
局,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体,为写好大事记服务。
大事记是方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乃全志之经,探索研究其结构,对写好大事记
,乃至做好史志工作,推进方志编纂学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顺叙式结构。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按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
其特点是事件的全过程得以全面体现、层次分明。这是大事记运用得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
〔例一〕(1929年10月)31日早9时,苏舰7艘,破坏揽江索,进入富锦江岸,与中国军队
激战,有少数骑兵登岸。战至12时,苏舰两艘被击沉,苏机两架被击落。午后7时,苏船21艘
由松花江上驶,骑兵一部由吐子元上陆,节节进逼富锦。9时,苏舰7艘靠近富锦江岸,步骑
炮兵约六、七百名登陆。11时富锦县城被占。中国军队退向桦川。苏军将“文武机关分别焚
烧”,通讯机关尽数破坏,将锦昌火磨等“所有面粉”“分给贫民”,并将“械弹及军需品
尽数掠去。”11月1日晚,苏军步骑炮兵由东门撤走。2日晨苏舰陆续撤走。
此条按时间顺序叙述苏军侵入中国,与中国军队在富锦激战的全过程,时间顺序与事件
发展过程相一致,条理性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二、倒叙式结构。这种结构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而把事件中突出的部分
或者结局先行展示,然后再回头叙述先发生的事情。
〔例二〕(1983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江苏厅按见了日本映像企画公司导演村田达二先生,并回答了他提出的有关北大荒
开发和建设的若干问题。村田达二先生曾于10月率领《友谊的土地》电视摄制组来黑龙江垦
区拍摄电视纪录片。
村田达二先生率摄制组来黑龙江垦区拍摄《友谊的大地》是事情的缘起,而王震同志的
接见是村田达二在中国活动的高潮,故以此开头倒叙,重点突出,结构清晰。
三、插叙式结构。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要事件的线索,而插入其它的叙述,
以丰富和补充主要事件,是为插叙式结构。
〔例三〕(1979年3月)15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向党中央作《关于王守信贪污集团案件情况的
报告》。4月24日,《黑龙江日报》转载了《人民日报》关于黑龙江省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本省
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集团案件的报道。该案首犯、原宾县燃料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经理王守信
(女),是文革中投机起家,钻进党内的坏分子。据初步查证,这个贪污集团自1972年以来,
利用职权,大量侵吞国家财富,共贪污人民币53.6万元。10月18日,松花江地区中级人民法
院公开审判此案,依法判处王守信死刑。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1980年2月28日在哈尔滨处
决。
本条大事记先写中共黑龙江省委向中共中央的报告以及《人民日报》的报道、《黑龙江
日报》的转载,接着插入了王守信“文革”中的表现资料,交待了王守信的犯罪是有其历史
根源的,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四、补充式结构。在叙述事件的整个过程后,做某些方面的补充交待,使事件更丰满完
整。
〔例四〕(1955年)4月在王震的关怀和安排下,动员四川省支边青年198名到八五○农场
参加边疆建设。5月13日,在虎林电影院召开欢迎大会,王震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这是垦区最
早来的一批支边青年。
本条的最后一句,补充交待了四川支边青年是支边青年队伍进入北大荒的起始,揭开了
支边青年参与开发北大荒的序幕,具有完整事件的作用。
五、并列式结构。不分主次,从若干方面并排平列地叙述事件,这就是大事记的并列式
结构。
〔例五〕(1948年11月18日)《合江日报》报道:合江省16个市县献干菜55万斤。《东北
日报》报道:到11月28 日,嫩江省各地晒干菜1311110斤。另外,黑龙江省集中干菜185024
8斤。
此条横向叙述同一类事件,内在的逻辑联系密切,集中、简炼、清晰。
六、递进式结构。有些事件的叙述过程,看上去好象是并列式的,可是并列叙述的事件
在内容上是递进式的,其地位是难以置换的。这种分条叙述,层层递进的叙述序列,称之为
大事记的递进式结构。
〔例六〕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九月,努尔哈赤军大败叶赫、哈达辉发、乌喇、北嫩江
、蒙古科尔沁、席北(锡伯)、挂尔察、朱舍里路、讷殷路等9部之兵3万余众,并乘胜征服了
长白山北麓的朱舍里与讷殷2部。至此,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为中心统一了建
州女真各部。
大败“叶赫”等部落与征服“朱舍里”等部落表明努尔哈赤的胜利,然而其程度和性质
是不同的,“征服”较之“大败”是进一步的关系。“大败”是征服的基础。
七、总分式结构。先对事件做全面的概括性的总体叙述,尔后分类立项,逐一叙述。
〔例七〕(1740年<乾隆五年>)本年自《尼布楚条约》签定以来,沙俄政府不断叫嚣“收
复”黑龙江“失地”。命米勒尔院士起草了“黑龙江问题”(即阿穆尔问题)的备忘录,竟然
说《尼布楚条约》是俄方被迫签订的,极力主张修改;要重划中俄东段边界,占有我国的黑
龙江左岸;鼓吹至少获得顺黑龙江到堪察加和日本的航行权。
此条对沙俄的叫嚣采取总分式结构叙述,脉络分明,内容较多而不杂乱。
八、主次式结构。有详有略、分清主次对事件进行叙述是这种结构的特点,既便于了解
事件的全貌,又能把握其重要的地方。
〔例八〕1734年(雍正十二年)12月27日宁古塔将军衙门咨复三姓副都统衙门称:依定例
,赏给库页岛费雅喀姓长之乌林(也作乌绫,财帛之意。清廷以此作为对贡貂的少数民族的赏
品),有无扇肩朝衣所需蟒缎各1匹、白绢各4.5丈、妆缎各1.8尺、红绢各2.5尺、家机布各3
.1尺;棉袄及裤子所需毛青布各1匹、白布各4丈、棉花各26两;附带赏给零散毛青布各4匹,
汗巾高丽布各1丈、每块3尺之绢里子各2块;帽、带、靴、袜折合毛青布各2匹;梳子及篦子
各1,针各30,包头各1,带子各3副,棉线各3绺,棉缝线各4线,钮子各8,桐油匣子各1。赏
给乡长朝衣所需物料及附带赏给的零散物料略少于前者;赏给其子弟缎袍所需物料及附带赏
给零散的物料以及赏给白人(即白丁)袍子和零散所需物料则依次递减。
这段文字对四种赏赐对象的所得品进行叙述,详写前者,后三者以前者为对比对象略写
,主次分明,加深了读者对前者的印象。
九、因果式结构。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为线索展开叙述,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明
了清晰。
〔例九〕1116年(收国二年,天庆六年)四月金太祖派使节阿只到达高丽。高丽以辽为女
真所败,“有危亡之势,所禀正朔不可行”,决定“自今公私文字宜除去天庆年号,但用甲
子”。
高丽“‘除去天庆年号,但用甲子’”是结果,其原因是辽为女真所败。“天庆”是辽
的年号。
十、点面式结构。先写“面”上的情况,然后再具体写“点”上的情况,便于把握事件
的全貌。
〔例十〕(1983年4月)28—29日28日23点至29日23 点,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嫩江、黑河、大兴安岭、绥化、合江等5个地区的33个县和齐齐哈尔、大
庆、伊春等3市不同程度遭受灾害。其中,齐齐哈尔、大庆市和嫩江地区受灾严重,普遍断电
、断水、中断了铁路交通和通讯联络。齐齐哈尔除个别有自备电源的工厂维持生产外,其余
工厂全部停产;大庆所有电机停运,供水无法进行。
先概括叙述黑龙江西部地区被暴风雪袭击,次写嫩江等地、市、县受灾的情况,对“面
”做介绍性的补充,然后以“其中”一词做为转折,详写了齐齐哈尔等地受灾的严重情况,
点面结合,层层递进,逻辑性强,“罕见”灾害的具体情况得以反映和记载。
以上10种结构,是笔者就阅读所得规纳总结出来的,仅是管见而已,希望得到行家的教
正。
注:例二、例四所引资料见《王震与北大荒·大事记》(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史志办编
辑,1991年12月出版);其余资料均见《黑龙江历史编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
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