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小概述的编写

关于小概述的编写


作者:林精潘
概述是一志内容的概括。梗概全貌,简述发展,记其变化,揭示规律,是站在全局的高
度,对一场、一个专业的总体鸟瞰。
这种概述与旧方志中的序、跋、凡例、前言不同。序、跋、凡例、前言,或陈述沿革,
或点明意义,或提示要点,或指示面貌,或简述义例,是从某一角度记述的。这种概述与章
学诚所写的小序不同,仅只记述该编章的重要意义、内容、问题、写法等。而我们所写的概
述,是高瞻远瞩,彰往昭来的综述;是大势大略,提纲挚领,纵述规律横列特点的一种鸟瞰
式的概述。
我们在编写“职工生活”一章的概述时,曾八易其稿。为什么易这么多稿呢?原因是怎
么写也不像八五九农场建场27年来的职工生活。要不,纵叙不清,横陈不明。要不,笼统泛
论,起不到全文的总览和缩影的作用。
我们第一稿用三句话作概述,开头就说:“地处边疆、交通闭塞,致使物资和文化生活
艰苦、单调”,没有具体的内容。边疆和交通闭塞也不是生活艰苦单调的主要因素。接着笔
锋一转:“近几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生活有所提高。但与内地比仍有差距”。建场
27年,单说近几年生产发展、生活有所提高。但以前二十几年的生产生活怎样?没有提到。
生活提高与内地相比也是不合适的,说明不了自身真正的提高。这段概述用的都是很笼统的
语言,是概而不述,言之无物。
最后一句话:“还需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经过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才能兴边
富民,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这一句话,哪一个农场职工生活的概述都可以写。没有特点
,没有内容,是一句套话,不能概括八五九农场职工生活的面貌。
接着我们又写第二稿,注意纵横结合,把生活变化分三个时期。以1968年修通“胜七公
路”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时期。在横陈现状时,使用的概
括语言不准确。如“1968年胜七公路通车后,工业品、副食品多了,看电影的次数也多了,
时有外来剧团演出,所以职工生活就丰富多彩了”。我们对照史实,这一时期的电影看的次
数是多了一些,但都是“样板戏”。就是剧团演出,也是一年1—2次。吃的还是玉米白面。
所以用丰富多彩来概括这段职工的生活,是不确切的,也概括不了职工生活的全貌。
为了真实而又概括八五九农场职工生活的全貌,我们接连写了七稿,但都纵叙历史不清
,横分现状不概括不典型,常有浮词空话。采用的一些统计数字,如自行车2453辆,缝纫机
2213台,也不突出。怎么写也概括不了职工生活的全貌,迫使我们不得不再写第八稿。
我们吸取了七易其稿的经验,着力去分析每一时期反映生活的主次两个方面。在纵叙历
史时,要注意扩清主线;在横陈现状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统计数字。由于是小概述,更要
惜墨如金,用最少的文字去反映最多的内容。同时在使用每一句概括的语言时,要注意准确
。在概括史实时,要注意言之有物,概而不虚。
所以第八稿一开头写道:“建场以来,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随着农场生产的发
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受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逐步发生着变化”。把发展生产首
先提出来,目的在于强调职工生活的提高,首先要靠发展生产,这样就把重点突出了。至于
其它条件也有关系,而职工生活的变化,不是突变也不是慢慢地变,而是逐步地变。这样写
符合农场实际,言之有物。
在物质生活方面:“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经历了建场初期艰苦创业;六十年代初暂时困
难;农场改制后的开始好转;‘文革’中的极‘左’限制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稳步
提高,这样几个历史阶段”。在这里直接点出衣食住行为内容,但并没有去细描穿什么吃什
么,一一概述,不能小事细事都写,而是使用了“艰苦创业”,“暂时困难”,“开始好转
”,“极左限制”和“稳步提高”这样概括的语言,去概括了五个阶段职工生活的面貌。这
样写,主线清楚,语言准确,概括了全貌。
在文化生活方面:“初期以电影、演唱和场办报纸等形式调剂职工的文化生活。‘文革
’期间随政治形势而活动;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从‘样板戏’中解放出来……生产队普
遍设有电视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职工文化生活逐步丰富起来”。这一段的编写
,也是概括了史实的。建场初期,一个月能看到一次电影。为了活跃文化生活,逢年过节,
自编自演节目。农场还办了《乌苏里江报》,以充实文化生活。“文革”中也确实随着政治
形势,时而跳“忠字舞”,时而自演“样板戏”。打倒“四人帮”后,电影体裁多样化了。
所以职工的文化生活是逐步丰富起来的。
为了对比职工生活的提高,我们选择两个相当的年份(即户数和人口相当),拥有手表和
电视机的数量作为对比的内容,如,1976年全场职工家属拥有手表2821块,(平均一户不到一
块)电视机四台;1983年拥有手表6471块(平均每户近两块)电视机872台(平均四户有一台),
使用手表和电视机这两个统计数字作对比,更具有真实感。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编写各专业志的小概述主要掌握几条原则:
(一)专业志概述的基本要素:①事业的地位、作用,反映优势,探索潜力。②叙述历史
发展的脉络,看到兴衰起伏。③反映事业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矛盾,讲成绩也讲缺点、问题,
说明有不完善的方面,更有希望、潜力。④反映生产水平及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
平。⑤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来反映政治运动中的问题。
(二)概述整体。志书的编、章、节、目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个体、全部与局部、宏观
与微观的领属关系。章、节、目分别叙述,难以反映全面、整体、宏观,只有从整体上概述
,才能展现全貌。
(三)概述不宜写展望性、规划性的内容。概述的特点主要是叙述事物的历史和现状,一
些展望性、规划性的资料、数据,因尚未经过实践检验,不宜入志。
概述写的好,能为专志增光生辉。然而,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经
验,求教于专家、学者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