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工厂志的浅见
编写工厂志的浅见
作者:关长尧 张丽娟
编修一部好的工厂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工厂存在于社会之中,既是社会的细胞,
又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在当今改革的年代,面临着许
多新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造。
一、编修工厂志要为现实服务
工厂志是记载一厂之全貌,可直接为现实服务。其一,一部工厂志书,要对本企业历史
与现状作全面、系统的记述,可以为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规律提供翔实、系统的资料,有助
于当前和今后企业的管理和改革。其二,在当前各项改革中,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
部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工厂志能帮助他们较快地掌握全厂情况,熟悉本职业务,提高知识文
化水平,以实施正确领导。工厂志还能为领导部门在贯彻中央指示,制定适合本地区、本系
统、本单位情况的具体方案时提供基础材料。同时还能够解决纠纷,处理案件提供凭据。其
三、用工厂志还可以对本厂职工,特别是对青年职工进行爱祖国、爱共产党、爱工厂、爱岗
位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工厂志还可以突出地方特色、生动地、真实地描写本地区山川、资源
、古迹、工艺等等,让人们更加热爱家乡,外地人向往这个地方,有志者愿为这个地方的建
设贡献力量。如果这部厂志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这部志书就是一部成功的志书,具
有真实亲切的效果,体现了厂志的现实作用。
二、编修工厂志应突出经济活动的特点
工厂志编写得如何,是否突出了经济活动的特点,是检验工厂志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之
一。工厂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工厂的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实践的全过程。通过人、
财、物的有效作用,使产、供、销得到合理地实行,最后看它的结果。以最低消耗,取得最
高的经济效益,这是从事工厂企业一切活动的归宿。我们编写工厂志,应该突出的就是经济
活动这个特点。工厂志不同于工厂史,只单独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它应当包罗万象,使其成
为博物之书。历代编修志书都是为了“求其实用”,编写厂志也是如此。从实用价值这个角
度出发,应当写好企业概况,历史沿革、生产情况、经营管理、职工生活、组织机构、政治
工作、人物传记、历史大事记等基本内容。但必须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写好工厂志。怎样突出
生产经营这个特点?我们认为要具体掌握以下几点:
(一)次序问题。工厂志内容繁多,为了排列得当,首尾相应,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不
能不讲究编排的次序。既然工厂志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就必须注意突出它的地位。一般
说来,概况或大事记写在前面,而后紧接着就要写经济活动之内容。
(二)内容问题。要以生产为中心,全面系统地记述企业的经营管理、基本建设、技术革
新、职工队伍建设等主要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因此,这一部分的篇幅必然加大,份量加重,
否则难以体现中心。从一些参考资料上看或写成的《工厂志》上看,属于这方面内容的,占
全书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篇幅。
(三)体例问题。厂志中的生产经营这个重点部分,必须具有“文图并茂”的特点。在要
求上,工厂志也应具有志、记、传、图、表、六元体,才可称为“体例完备”而生产经营部
分,至少也要有志、图、表三体。单靠文字的记述,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四)关系问题。厂志中的其他部分,诸如概况,大事记,政治工作,生活福利等部分,
除了各有独自作用外,都应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写好本章节,使这些内容服务于记述生产
经营活动。
三、编修工厂志要注意收集 鉴别 使用资料
工厂志要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我认为在这三个方面资料性是首位的、思
想性、科学性是通过对资料的选择使用来体现的。
资料的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资料。档案资料多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是
历史活动的真实的或曲折的反映,它不仅史料丰富,而且相对来说,可靠性较强,搜集起来
比较容易,这是我们编修工厂志的重要资料来源。二是图像照片资料。凡是可供参考的,都
在搜集,查阅之例。三是私人著述和私人保存的资料。包括笔记、文稿、日记、书扎、回忆
录、调查记实等。这些资料不论已刊,还是未刊,其中均有不少真实记载,往往可以补充档
案,报刊资料之不足,要十分注意搜集利用。四是口碑记录。主要是指通过调查、访问、搜
集和记录未曾见于文字记载的资料。五是实地、实物的考察、测绘、照像。要十分重视实地
考察、测绘、拍照,以补充或纠正文字记载之不足。六是民间(群众)传说。不论有无文字记
载的民间(群众)传说,都要注意搜集。
在资料的收集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广、实、巧三个字。广,就是收集资料要广泛,不论是
反面的、正面的、各种说法的、文字的、口碑的、还是实物的、凡是与本厂有关的都要注意
收集。在收集时不要过多考虑能不能用,有用没用拿回去研究研究再说。实,就是要实事求
是,不能先入为主,要多看多听,要搞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巧,就是要讲究方法,可以先内
后外,先近后远,先口头后书面等等。另外还要注意运用复印、照像、录音等先进手段。
收集到的资料不是拿回就能用,要经过一段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要对资料进行
认真的考核、鉴别和筛选。如何鉴别?档案资料,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可靠程度比较大
,但也不能轻信,要通过对照分析来核实。图书资料,往往是间接的二手资料,一件事情可
能有几种说法,或者是有的详,有的略,这就要把多种资料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还可以
与档案、口碑资料相印证。口碑资料,可靠程度较差,不能轻信一家之言,要经过多方调查
。对于分歧较大,一时不能核实下来的资料,在编写中可采取多说并存的方法,不能轻易下
结论。
在运用资料方面要注意选用那些反映事物本质与主流的资料,不能有闻必录,更不能带
着自己的偏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历史和社会现象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有主流与支流,本
质与非本质的区别。从社会现象中找任何方面的资料或例证来说明一个观点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在选择使用资料上不注意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那就会走到斜路上去,甚至
会犯错误。
当然,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编纂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所以,
要编好志书,编辑人员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