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拓展入志照片含量的有效途径

拓展入志照片含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宝海
历史照片入志是编修新方志进程中的一大创举,它是最直观形象的历史资料之一种,具
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人们在编辑照片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入志照片的数量过多,
难免繁琐、臃肿,弄不好甚至搞成大杂烩,给本来紧缺的印刷费用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如
数量过少,势必选材范围狭窄,减少信息含量,缺乏必要的深广度,削弱“图以彰文”的作
用。怎样才能以适量的篇幅,表达丰富的内容,尽量发挥照片应有的作用?笔者的做法是在
把握入志照片整体布局的前提下,从编辑技巧上下功夫,力争精炼篇幅,拓展其信息含量,
发挥其效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结合编辑《开发建设北大荒》(中央选题、送审稿)一书照片的实践与学习所得,从四
个方面归纳总结。
一是对比法。把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照片编排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拓展其内涵,效果
明显。如在编辑小城镇建设内容的照片时,笔者把北大荒开发初期(五十年代)反映拓荒者居
住条件的一幅照片——“青年垦荒队住的地窨子”放在前面,在其下面安排了今日富裕起来
的职工自建二层住宅楼的特写照片,反差增大,对比强烈,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展现在眼
前,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农垦职工生活的提高,居住条件发生的质的飞跃,而且间接看到了北
大荒经济发展的步伐,具有历史的纵深感,这种直观效果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
二是举一反三法。选择一些画面具有两种以上内容的照片,根据画面体现出的最突出的
内容编入相应的部分中,使多方面的内容得以体现。如在编辑反映林业内容的照片时,我选
择了一幅“农田防护林鸟瞰图”,画面上共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纵横交错的农田防护林网
络,二是黄绿相间的条块状农田,三是平坦整洁的田间公路,方寸之间展示了三种内容,使
人不仅了解了垦区的防护林建设,又对垦区农业、交通业,乃至于垦区生产的生态效应有了
印象。虽然后几项内容与书中反映农业、交通业的照片有交叉,但这是合理的交叉,是对反
映农业和交通业照片的丰富和补充。
三是点面结合法。把反映一事物“面”上的照片与反映同一事物“点”上的照片编排在
一起,让人既看到整体的轮廓,直观而又详细地了解局部的特点,点面结合,使反映的事物
更充分更完整。也是在编辑反映小城镇建设内容的照片时,我选择了一幅“农垦新城宝泉岭
节日焰火”的照片,画面上灯火辉煌,焰火缤纷,朦胧欢快的节日氛围中,人流涌动,高大
的建筑巍峨耸立,城市的特性鲜明。但是这幅照片反映的是面上的东西,局部的情况并不十
分清晰。在这种情况下我又选择了一幅“宝泉岭最精美的建筑之一——宝泉岭商场”的特写
照片,从点上加以补充。画面上的建筑具有鲜明的色彩,考究的造型,拔地而起的气势,十
分醒目,使读者对了解宝泉岭小城镇建设情况的印象更深刻更完整。
四是调换角度法。把反映一事物风貌的照片调换切入点,从另一个角度加以说明,使照
片的内涵具有两重性。如山西省《河津县志》在照片部分中载入一幅县政府办公楼的照片,
政治内容是比较突出的,而编者却未从政治角度切入,而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加以说明。其
解说文字是:“县建筑总公司承建的省全优工程——县政府大楼”。政治内容与建筑艺术巧
妙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可以说是匠心独具,特点鲜明。要做到精炼照片的内容,扩大
信息含量,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避免内容重复。如某农场志卷前照片部分第四页的三张照片分别是《播种现场会
》、《拖拉机入库》、《农具停放》,所反映的都是播种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内容,而
在第七页下图又出现了题为《收获车队》的照片,画面是排列整齐的康拜因,也是农机管理
内容。其实选一张,说明详尽些即可,实无重复之必要,现在的编排浪费了篇幅,减少了信
息含量。
第二,避免编排顺序混乱。同一内容的照片排列分散,缺乏整体效应,不能集中力量反
映同一内容的方方面面。农场是以农业为主的国营企业,理应把农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按
农、林、牧、副、渔等内容顺序编排,在企业机关、场区等照片之后,紧接着排农业内容的
照片,是顺理成章的。某农场志却在企业机关、场区等照片之后接着编排了教育、工业内容
的照片。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在整体顺序混乱的同时,局部的顺序更是混乱,缺乏系统性、完
整性,给人以散碎的感觉。
第三,避免遗漏重要的内容。某农场志的照片部分没有编选如“家庭农场”、“文化生
活”、“医疗卫生”等重要内容。我们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对重要的内容却不该忽略。这
里关键的问题是编者要有自觉意识,尽量避免重要内容的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