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年鉴要注重实用价值
编纂年鉴要注重实用价值
作者:李兆禧 梁亚萍
任何一种著述和工具书,编写和出版都是为了使用。综合年鉴,不论是提供资料、信息
,还是提供借鉴、咨询,都要注重实用价值。翻阅近年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不乏上乘之作
,但也觉得有的年鉴重形式轻内容,重出版轻利用。或者结构多变,或者缺项断线,或者条
目空洞,或者信息滞后,因而影响年鉴的实用价值。
笔者认为,在保证观点正确、资料准确的前提下,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年鉴
的实用价值是必要的。
一是地情的全面性。地方综合年鉴是全面反映一地之地情的权威性资料工具书。地情资
料不全,读者就难以从这部年鉴中了解这一地方的全貌,因此年鉴资料要全面、客观地反映
一地的环境、资源、人口、工业、农业、科技、消费等自然经济状况及政治、文化、教育、
民族、国防、外事、综合能力等社会政治状况,既反映现状、优势、成就,又反映问题、劣
势、对策,年鉴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工商投资、各项建设提供地情资料,有些
内容可单独立题,如自然环境、城市基础建设等,以便于记述,便于查询,人物的记述,除
模范人物、逝世人物外,还可记述著名企业家、有突出成就的科技人员等。
二是年鉴的可鉴性。年鉴在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可鉴性。年鉴贵鉴,
编纂中要有鉴的意识,出版后要发挥鉴功能。成绩、问题、经验、教训都要让读者看得见。
年鉴既要有微观记述,又要有宏观综合,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数。有的年鉴在记述当年某项
工作的发展时只列了下发的文件标题,如“本年出台了《工业产品销售政策》、《安排富余
劳动力政策》、《在社会上聘用技术人才的政策》等”。读者从这些条目中看不出决策的具
体内容,看不出这些文件对当地工作产生的作用。年鉴应该记述的、年鉴读者想知道的不是
发了什么文件,而是作出了什么正确可行的决策,或作出什么错误的决策而使工作造成损失
。社会上的技术人才关心的主要不是你有无聘用技术人才的政策,而是你这里的政策是否对
他的口味,因此必须有具体内容。
有的年鉴在百科资料中把各方面的工作分门类地列出来,有题无文,有面无点,既无经
验,又无教训,这样编写年鉴不仅不能为社会提供各方面的借鉴,而且对本地内部查询资料
、为编志积累资料也无多大价值。年鉴编纂必须想到出版后的利用价值。比如在“信访工作
”一题下,只记述当年开了几次会、发了几个文件、接待信访多少件次,就没有多大用处,
如果把全面情况作一必要的概述后,再扼要地记述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使信访案件及时处理
,或因工作失误使信访案件上升等,就有用得多了。
三是信息的时效性。地方年鉴要发挥信息汇总的作用,一要增强信息的密度,二要重视
信息的时效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金钱的市场经济中,信息的时效性尤
为重要。有的年鉴因资料汇总不及时,不能将当年的可用资料都收进当年的年鉴,不得不在
下年的年鉴中追记,有的年鉴虽然信息密集,但是出版不及时,有的将两三年的年鉴合在一
起出版,等到年鉴到了读者手中,年鉴介绍的企业有的转产了,有的被兼并了,有的破产了
。毫无疑问,这样的年鉴势必降低利用价值,部分地失去年鉴的功能。
四是条目的完整性。不论是综合性条目(概况)还是记事条目,条目要素都要完整、全面
。综合性条目,如记述一个农业单位的概况,就应包括土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职工、
机械力量、总产值、各业产值、各业基本情况,当年新的进展、成就、变化、问题等。缺一
项就不全面,就会给读者利用带来不便。有的地方因本地总产值低,年鉴概况中有意回避记
述总产值,不能不说是一重大缺憾。百科资料中的记事条目,也要力求要素完整,每一条目
都要有具体时间、地点、开端、过程、结局、数字等。既不能丢三落四,也不能含糊不清,
有的年鉴在记述本地运动员在某项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笼统地说“进入前三名”,究竟是第
几名?不得而知,记述在某项评比中获得荣誉,一笔带过地说:“×××等3人被评为省劳动
模范”,除×××外,那两人是谁呢?也不得而知。还有的年鉴甚至连荣誉称号是哪个单位
授予的都未记清,就更没有查考价值了。
五是延年的可比性。要提高年鉴的利用价值,仅仅做到按年连续出版是不能的,还要重
视所记内容、数字的延年可比性,从而反映一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从事物发展的兴衰起伏中
体现规律。要使年鉴发挥时空对比的功能,第一,篇目要相对稳定,频繁变动不利于延年对
比。相对稳定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事物是发展的,随着新事物的出现、新情况的发生,篇
目也要逐步完善,但一般是可增不可减。第二,条目的要素完整、稳定,不能随意变动,特
别是不能因一时搞不到资料而减少条目要素。第三,要有统计资料。年鉴的统计资料是反映
一地地情发展的权威性数据,不可缺少,有的年鉴篇目中没有单列统计资料,在百科资料中
也很少见统计资料,不能不说是重大缺陷。统计资料一不能缺少,二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