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强化史志资料的现实作用
浅谈强化史志资料的现实作用
作者:陈惠华
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社会形态的急剧转型,全社会信息渠道的大幅度拓宽,人们
思想观念的迅速更新,如何尽快发挥志书的资治作用,服务于改革开放,这是一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一是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努力把修志的过程变成资治的过程。充分发挥资治作用,
以占有翔实史料之优势,主动为各方提供信息咨询,使历史为现实服务,让史志工作服从服
务于当前的改革和经济建设。众所周知史志工作的宗旨在于“存史、资治、教化”。通俗讲
便是让历史为现实服务。我局以史育人利用场史进行场情和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教育已在各
场广泛进行。在当壁镇、吉祥两个对俄边贸口岸的开放过程中,其史料曾被派上很大的用场
。尤其八五七农场的续志过程便是资治过程,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已经卸任的老场长
钱大为和调任总局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的前任场长王俊书,以及老政研室主任丁超等撰写的,
回忆关于农场改革和兴办家庭农场、实行三三制的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突出畜牧业
、畜产品和工业的比重,发展其他工业的依据,近十年改革的历程等回忆录,续志尚未编完
,即被现任场长书记借去阅读再三,先后有11个科室到史志办去查阅有关资料。认为对当前
农场的深化改革、对制定翻两番规划以及理清今后工作思路都有很大借鉴和启迪作用。书记
张玉坤同志对这些回忆录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层次清晰、主题明确、以事喻理、阅后
深受启迪,很多观点、做法,对现在和今后的工作很有借鉴作用。
当年兴凯湖农场的《农业志》初稿一送审,便被誉为搞好兴凯湖农业生产的必读教材,
并在本场召开的科学大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样把修志和用志紧密结合起来,缩短历史
和现实的距离,充分发挥史志工作的资治作用。
二是缩短修志的时间,尽快发挥志书的作用。这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缩短志书上下限
的时间跨度,二是缩短编修出版的时间。1982年开始的编史修志工作,是我们垦区自1947年
开发创建以来的首次修志,时间跨度30多年。章学诚说:“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时
间跨度过长,不但加大了其修志本身工作量,还加大了搜集史料、去伪存真的难度。这就必
然延长修志时间。如果象我们管局现在这样做法十年续志一次,情形就大不一样。以八五七
农场为例,第一本《场史》时跨1951—1984计33年30万字历时4年,而此次《续志》时跨198
5—1994计10年40万字仅用9个月时间。修志时间一长,象有些单位那样“八年抗战”,“十
年磨一剑”,甚至从鸡年写到猴年!“只听楼梯响,不见佳人来,”旷日持久,其耗费人财物
力之巨是可以想见的。而修志出版时间越长,越是对其使用价值的致命伤害。只有缩短修志
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志书的资治作用,象兴凯湖和八五七农场那样,尚在编修过程中即被
争相传阅,用于指导现实工作,才能显示其修志工作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