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史德漫议

史德漫议


作者:李兆禧
地方志是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毫无疑问,编纂这样一部科学文献,应当
有一个科学的、严肃的态度。这就要求方志工作者加强史德修养。自古以来,修志都讲究史
德。在封建社会里,虽然由于受种种局限,修志很难做到“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但正派
的方志学家还是极力主持公道的。现在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
导,有各行各业都强调讲究职业道德的社会风气,为加强方志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创造了有
利条件。
何谓史德?方志工作者要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纵观神州修志历史,翻阅各地历代旧志
,以及面对当今修志的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八忌”似应成为方志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
镜子。
一忌应付差事,不负责任。志书是传世之作。有人说,一部志书,对编纂者来说,编得
好,是座功德碑;编得糟,是个耻辱柱,此话不无道理。因此说,志书的编纂者不仅要为后
代负责,而且还要为自己的名誉负责。不管是出于无志于此的心情,还是出于急于出版的想
法,应付差事、不负责任的态度都是有害的。
二忌挟恩报怨,伪造历史。真实是志书的生命,要做到真实,必须有良好的史德。不能
借修志的机会,把个人恩怨掺到志书里去。如果说因编纂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编纂的志书质
量不高情有可原,那么,因编纂人员心术不正而伪造历史,则是不可原谅的。
三忌感情用事,不拒请托。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愿意或反对将自己或自己经办的某件
事写到志书里去,而要编纂人员关照。遇有这种情况,编纂人员不能感情用事,有求必应,
不能接礼受贿,出卖原则。
四忌畏于权势,不敢直书。秉笔直书需要胆量,胆量来自无私。一部志书,总要直接或
间接地涉及到人。树碑立传的事好说,揭疮疤的事就有点难。如果编纂者私心作怪,顾虑重
重,畏于某种权势,就难以做到秉笔直书。
五忌讨好领导,隐恶扬善。畏于权势不敢直书是不对的,出于讨好领导的心理而隐恶扬
善更是不对。“志属信史”,来不得半点虚假,即使有一两处隐恶扬善,也可能影响整个志
书的信誉。
六忌越境而书,溢美家乡。地域性是地方志的特征之一。一部志书所记述的内容不以地
域为范围,就不成其为地方志了。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自己的家乡富饶美丽,这是人之常
情。珍惜自己的志书,希望自己编纂的志书内容丰富,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
把异地的成绩拿来装潢自己的门面,不能把异地的英模拿来丰富自己的志书。有的人、事与
甲乙两地可能有某些联系,但总有主次之分,如何记述应掌握详略分寸。否则,越境而书,
不仅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麻烦,造成一些矛盾。
七忌假公济私,争名夺利。出以公心是方志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核心。在整个编纂过程中
都要出以公心,不能假公济私。如在资料使用上不能垄断资料据为己有;在志书字数上,不
能为了多捞稿酬而堆砌文字;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不能贪天之功为己有,等等。
八忌卖弄文辞,哗众取宠。志书文风最讲朴实,不能为了卖弄文辞而将志书搞得华而不
实。哗众取宠不仅有害志书质量,而且影响编纂者的声誉。
以上罗列了“八忌”,意在提倡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史德,希望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
在方志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