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方志文风的倡和忌

新方志文风的倡和忌


作者:李兆禧
文风是否端正,是衡量一部新方志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一部新方志即使资料翔实、体
例完备,如果文风不端正,那也将是十分逊色的,以致使这部志书不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
作用。新方志对文风端正总的要求是,要用语文体、记述体,做到严谨、朴实、简洁、流畅
。为了叙述的方便,根据在修志和学习中的体会,我把对新方志文风端正的具体要求归纳为
十倡十忌。
一倡严谨周密 切忌漏洞百出
资料要讲准确性。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确保每份资料、每个数字都准确无误。不
能主观臆断,不能胡编乱造。正在编写的和已经出版的方志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数
字,在概述里是一个样,在专志中又是一个样。还有的将科研成果、先进事迹张冠李戴。资
料要讲准确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叙述要讲逻辑性。努力做到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杂乱无章,让人看起
来不得要领。
二倡通俗流畅 切忌文理不通
一部高质量的方志,不仅要发挥查考、借鉴、教化、存史等作用,还应该成为语言文字
纯洁的典范。编修志书要讲究语法修辞,不能象口语一样不加修饰,但又不能乱加修饰。也
不能用半文半白的词句和晦涩难懂的词语,句子要通顺流畅,不能让人看了不解其意。比如
有这样的句子:“场工会筹建委员会发出通知,关于组建和恢复工会”,应改成“场工会筹
建委员会发出关于组建和恢复工会的通知”。再比如“本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发
展副业生产,大搞采植业,养殖业是有着充足条件。”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别别扭扭,应改成
“本场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或“本场有得天独厚的
自然资源,是发展副业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另外,还要注意不乱简化。避免出现类似“提
高三两斗争觉悟”等让人弄不明白什么意思的简化词语。单位名称也不能随意简化,如“成
立公安分局,隶属北安局领导”。何谓“北安局”?在当时当地可以明白,外地人或过若干
年后,就弄不明白了。
三倡事实说话 切忌空话连篇
新方志要强调用事实说话,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力戒讲空话、套话。有一份专业志这
样写道:“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在执行正确路线的前提下,必须有科学管理办法。五十年代
,在总路线照耀下,初步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驾驶人员的极积
性,迎来了第一个运输高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恢复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
实单车核算和经济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驾驶人员的积极性,出现了第二次运输高潮。”
这段话长达一百五十多字,没有一件具体事例,没有一句讲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这样的空话放在志书里是没有用的。
四倡言简意赅 切忌啰里啰嗦
方志作为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方方面面,无所不载。比起其它著述,尤其要提倡言简
意赅。
首先是语言要精炼,要简单明了,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啰里啰嗦。有一部场史在
写到转业军官刚到农场的情形时说:“广大转业干部继承和发扬了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光
荣传统。一千二百多名转业军官中,有大尉、上尉、中尉、少尉,论资格,有抗日战争吃过
糠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跨过江。谈经历,他们大都率领过千百人冲锋陷阵。但是,来
到北大荒,除极少数同志担任领导职务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志都到生产队当工人。”这段
话如果改成“广大转业军官刚来农场时,除极少数同志担任领导职务外,绝大多数同志不论
原来的职务高低都到生产队当工人。”这样就精炼多了。
其次是叙事要简洁,要开门见山,集中笔墨。泛泛的道理不讲,无关的话不说,比如写
专业志,劳资也好,基建也好,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论述劳资、基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范
围。因为这些共性的问题,在各地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关键是突出本单位的特点。
三是举例要精当。同一时期的同一类问题,需要举例说明时,只能选择一两个最有代表
性的事例,不要泛泛举例,要力求文约事丰,避免重复繁冗。
五倡朴实无华 切忌堆砌词藻
志书以记实为主,最讲朴实无华,切忌乱用形容词、附加语,禁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
法、堆砌词藻,追求华丽的词句,难免失实浮夸而且会给人留下笑料。
六倡有血有肉 切忌枯燥无味
要提倡朴实无华,但又不能枯燥无味。一部高质量的志书。虽然不是文艺作品,但也能
使人爱不释手,除了资料翔实、特点突出等因素之外,写得有血有肉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
有血有肉,就是象一个人一样,有丰满的肌肉,有流通的血脉,有活跃的思想,而不是干巴
巴的一副骨架子或一条筋。有一份写青年工作的专业志,通篇是某年某月开什么会,搞什么
活动,什么人来访等,象流水帐一样。其实青年工作完全可以写得生动活泼。比如通过具体
事例反映当代青年的崇高理想、探索精神、美好心灵等。
七倡概念清晰 切忌含糊其词
叙述事实或综合分析,都要力求概念清晰,交待得明明白白,不能让人糊涂。有的场史
在大事记中记载:“八月四日,场党委给×××等同志通令嘉奖,”为什么通令嘉奖他们呢
?他们有什么事迹呢?这都是主要问题,可是却没有交待。再如,有的农场在专业志“共青
团”一节中说:“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一年,青干团还是军队建制,当时团员很少”。这里
实际说的是两个“团”,前一个是“青干团”,后一个是“共青团”。但是不了解情况的人
却弄不清楚“团员很少”说的是“青干团”还是“共青团”。
八倡观点鲜明 切忌模棱两可
编写新方志要用新的观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新方志要写几十年前的事,事过境迁,经过拨乱反正
,左的问题纠正了,错案平反了,现在就不能原原本本地用过去的观点去记载。如“四月二
十二日,政治处发出通知,号召全团学校认真学习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的经验。”朝阳农学
院教育革命的经验已经否定了,这样记载下来似乎是肯定的。再如,“五月六日,×××等
被定为右派分子。”多数右派已经改正了,仅仅这么一句话,就将×××等右派又载入史册
。如果采取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办法,在这句话的后面再加上一句某年某月给予改
正的话,就说清楚了。
九倡风格统一 切忌不伦不类
编写新方志要采取新的方法,走群众路线,发动各有关部门的同志大家动手编写,这是
正确的。但是也有可能由此带来风格不统一的问题,诸如结构不一样,语言不一样,体例不
一样,有的象史,有的象志,有的什么都不象。要避免这个问题,就要培训史志编辑队伍,
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另外,责任编辑和主编要下功夫去一统全志。
十倡行文规范 切忌五花八门
行文规范有效地、正确地发挥志书作用的重要保证,也是一部志书的门面。书写规格、
名称运用、用词要求、行文注释、时间表述、数字书写、度量衡用法等都应严格按照志书行
文规定去办,不能各行其事,五花八门。在这方面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用字不准。有
的继续使用已经停止使用的第三批简化字;有的还自造简化字,如把“翻斗车”写成“反斗
车”。二是用词不当,如把“俄国十月革命”写成“苏联十月革命”。三是名称不准,同一
个时期,在这里称“东北人民政府”,在那里又称“东北行政委员会”。对某人一会儿称“
主席”,一会儿又称“副主席”,四是数字书写混乱,如“一万6千500亩”。百分比一会儿
用汉字,一会儿又用阿拉伯数字。此外,时间的表述、度量衡的使用等也都屡见不规范的现
象。
文风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以上见解很肤浅,也可能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