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尽的英雄歌
唱不尽的英雄歌
作者:付井泉 王生
“北大荒,
天苍苍,
地茫茫,
一片蓑草和苇塘……”
这是作家聂绀弩当年对北大荒的真实描述。弹指之间,40多年过去了,155万垦区人民高
擎艰苦奋斗大旗,开垦出3000万亩耕地,建成102个国营农场,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物资财富
。省农场总局史志办编纂的《北大荒英雄谱》一书的问世,再现了在北大荒开发建设中涌现
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的风采。是一部进行北大荒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典型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
纲要》)《北大荒英雄谱》突出了这一特点,全书宣传了111个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
人物是垦区155万人民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闪耀着北大荒人的优
秀品质。
拓荒初期,环境艰苦,困难重重。在王正林、黄振荣、余友清、周光亚等一大批优秀党
员、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垦荒战士们住马架、饮雨水,肩拉犁,开垦出一片片良田。向党交
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六七十年代里,农垦事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垦区广大的农业科技人员,为
垦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他们顶着
压力,仍在默默地追寻着、探索着农业高产的秘密。刘惕若找出了小麦赤霉病发病的规律;
谢民泽研究出少(免)耕技术;汤树德钻研出秸秆还田的经验;梁甲农推出小麦新的优良品种
垦红7号;白琳奉献出甜美的农垦5号杏……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垦区涌起的时候,丁其运、郭道贵等一批改革者纷纷崭露头角,又
做出了新的贡献。
听党的话,勇于向困难挑战、能够开创出新局面,这是《北大荒英雄谱》一书里的人物
的共同特点,也是北大荒人的优点。
王正林是东北农垦总局局长,他常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早出晚归,孩子很难见他一面
,早晨起来时,常常看到的是“床下一双湿漉漉的农田鞋”。李广金是原红兴隆管理局负责
生产的副局长,他“能叫出全局400多个生产队长的名字,可以说出500多万亩土地中任何一
个大地号的耕向和地势,及近年耕种情况”,被称为“红管局的活地图”。在他的心中“权
力只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为人民服务,加快垦区的发展,是他们神圣的使
命。
有人说女人是月亮,郭道贵、耿丽华、梁军等一批女性则是耀眼的太阳。1985年刚兴办
家庭农场,二九○农场有18 个女同胞,4个老弱病残、6个一般男劳力,别人不愿和他们这些
困难户组成联户家庭农场。郭道贵把他们(20户)联合起来,组成家庭农场。在5年里向国家上
交粮食300多万公斤,实现人均收入9000余元。总局授予她“北大荒人标兵”称号。
青山为孙俊福树立了一座丰碑,15年里,他踏着露水上山,背着月亮下山。造林1000多
亩,植树35万余棵。结婚后,全家都搬到山上住,加快了植树的速度。五岁的儿子被毒蛇咬
死,也没有动摇他植树的决心。他夫妻二人洒下了汗水和心血,换得满山青翠。
《北大荒英雄谱》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人物专集,写作手法活泼,轻松、生动。每一篇
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对每个人物的典型事例,精雕细刻,具体细腻再现了人物的风采,可
读性强,甚至可以当作故事来播讲。“为深入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弘扬革命的光荣传统、
提供一部比较完备的资料和教材”。(本书序言)
读罢这部《北大荒英雄谱》后,每个读者都会被他们的动人事迹所感动。他们是北大荒
155万英雄人民的缩影,北大荒正因为有了这些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而今才显得更加富饶美
丽。今年9月,作家李准重访北大荒,北大荒的巨变使他感慨万千,挥毫写下赞歌:
“亿吨粮,
千吨汗,
百吨泪,
十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