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孙俊福

孙俊福


拼音:sunjunfu
青山作证
——记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青年造林工人孙俊福
吴德众
孙俊福,酷爱大山,爱树爱得发痴。
这个黑龙江省宁安农场普普通通的青年造林工人,就像他亲手栽种的那一棵棵高高挺拔
的落叶松、红云杉一样,把“根”深深地“钉”进了大山里。
山林风雨日光给他留下了许多纪念:消瘦的身材,黝黑的面孔,山里人典型的憨厚、耿
直和能吃苦耐劳的性格。15年来,他以山林为家,在座座荒山秃岭和条条裸露沟壑中造林10
00多亩,植树35万余棵。1990年,他被评为牡丹江农管局劳动模范。1991 年“五一”前夕,
他又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一)
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秀丽迷人的镜泊湖畔,巍峨蜿蜒的张广才岭北麓的宁安农场长丰林场
是孙俊福这个“树痴”的乐园。长丰林场所在地是农场9万多亩林地的入山口,四面临山,牡
丹江、卧龙河左环右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孙俊福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大山里的
山花野菜、山泉流水、飞鸟走兽和满山遍岗的近10万亩的天然次生山林,使他产生了强烈的
爱林感情和责任心。
1976年10月,刚满16岁的孙俊福一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林场当上了一名林业工人。林场
的工作数造林最苦最累。当时和小孙一起分配去林场的20多名新工人,大都挖门子走了,孙
俊福却仍然“钉”在大山上。
孙俊福讲:“说到底,植树造林,造福后人,再具体不过的事情就是要把每一棵树苗栽
到土里,让它长大成材,这就需要人干。”他作为一名造林工人,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艰苦
。风里来,雨里去。一大早顶着星星、踏着满山露水起程;晚上背着月亮下山。一天要苦干
十四五个小时。植树季节,他每年要把8万棵浸湿的树苗,一捆一捆地从家中背到几十里远的
山上,不仅春季植树要精心,保证成活,夏天秋天还要在林地进行透风、松土、打穴、打带
等作业,汗珠子滴到地上摔八瓣。孙俊福没有后悔。一些造林工人为了多挣钱,植树时常是
横竖各一锹,把树苗插进去就拉倒。而孙俊福却是一锹一锹挖出标准的坑,然后一锹锹把土
打碎,精心栽好才算放心。自1979年到1983年间,他完成造林面积350 多亩,栽树近10万棵
,是全林场造林工人中植树最多的一个,经农场和管理局多次双层验收,成活率高达90%以上
,成为远近闻名的“植树状元”。
(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俊福也到了谈情说爱、成家立业的时候。1984年初,在热心人的撮
合下,孙俊福与农村姑娘刘春玲相识了。他与姑娘头一次见面就直言道:“我是一个普通的
造林工人,要在大山里钻一辈子山林。”
小刘的回答更朴实诚恳:“你是名造林工人,不在山上栽树干什么。我看上的是你的实
在劲,我能跟你一样在山上吃苦受累。”
他们新婚的第三天,小两口就上山栽树了。从此,春玲姑娘便成了小孙造林的好帮手。
1985年春,林场实行了造林承包制,过去是只栽不管,现在是一栽管三年,林木成活验
收后再兑现植树工钱。孙俊福,一下子承包了离家25里远的王瞎子沟、迎门山、龙爪沟一带
的几百亩荒山。
春季植树讲农时,别人都承包50亩造林任务,可小孙每年却要承包100亩。这100亩要求
在半月内完成,他每天平均要栽上2000多棵树。从家里到造林地,每天要步行50多里路。刚
开始,他和爱人天不亮就上山,晚上摸黑回来。树没栽多少,却累得连炕都上不去。小刘心
疼地对丈夫说:“你想干一辈子造林工我不拦你,可这样干下去,铁人也受不了哇。”
经妻子一点,孙俊福琢磨出一条既少跑路又能多栽树的“妙计”。王瞎子沟附近有一间
用木头土坯垒成的旧工棚,到处通风漏雨,是十几年前的一个青年作业点,现在无人住,何
不把它修建成一座“森林别墅”?说干就干,夫妻俩用两天时间把这间破工棚重新维修一遍
,把被褥、粮油、锅碗瓢盆搬上山来,在大山里安了家,一住就是四年。
1988年春季,孙俊福又承包了离家七八里远的小杨木沟一片荒山,他和爱人又在这里盖
了一间简易的小窝棚。他们在这第二个“森林别墅”里,一住又是三个春秋。
(三)
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也动摇不了孙俊福爱山造林的决心。
造林地附近没有河流,又没有井水,孙俊福就雨季喝雨水,旱季只好用苇子管一点一点
吸水泡里的底子水。从家中到造林地途中要经过一段长四五里的沼泽地,下雨一片汪洋。19
87年的一天,他背树苗过沼泽地时,不小心陷了进去,他在稀泥中爬行了两个多小时,回到
工棚时,一头倒在木板床上晕了过去。偏僻的山沟里野狼、野猪、毒蛇等野兽经常出没。有
一次小孙下山买生活用品当天没来得及赶回山上,夜里,几只野狼在工棚前嚎叫着转悠了大
半宿,吓得妻子一手握斧子,一手拿镰刀,在工棚里整整守了一夜。
为了永远留恋大山,孙俊福特意给孩子起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字——林林。往后几年,
每到植树、清林大忙季节,孙俊福常把年迈的老母亲接到山上帮助做饭看孩子。
1989年6月20日,一场人间的不幸突然降临在孙俊福头上。这天夫妻俩和往常一样,天刚
蒙蒙亮就带着工具离开窝棚到山上扩穴。上午8点多钟,5岁的林林正在窝棚边玩耍时,一条
3尺长的毒蛇猛地向他蹿来,狠狠地咬住了林林的大腿。孩子连哭带叫把奶奶喊出来打跑了毒
蛇,可林林大腿上被蛇咬的伤口还在流血。年迈的奶奶毫无办法,眼瞅着毒液在小孙子的腿
上扩散。小孙夫妻为了把山上的树坑扩完,直到晚上8点钟才赶回窝棚,只见小林林的一条腿
已全肿了,大腿根和小腹已变成了紫色。孙俊福发疯似地背起林林就往山下跑。
尽管农场各级领导都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把孩子迅速送到县、市医院抢救,但毒液还是
夺去了林林幼小的生命。
在医护人员抢救林林时,懂事的孩子曾对医生说:“爸爸妈妈上山栽树去了,再有一天
就干完了。”当他看到泪流满面的妈妈时,伸出颤巍巍的小手替妈妈边擦泪边说:“妈妈你
别哭,我不疼,等栽完树我们就回家。”此刻,孙俊福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林
林就这样走了,带走了父母对他的希望,留下了父母对他的呼唤!
孙俊福万般悲痛,深感对不起孩子。有山里男子汉那磐石般性格的孙俊福很快处理完孩
子的后事,咬着牙又回到了山上。他还请了几名帮工,把耽误的林活全部按时补齐。事后,
有人问小孙:“大山、松林和儿子,哪个更重要?”
他回答:“大山、松林、儿子都是属于国家的,我都舍不得。”
(四)
有人猜想:“树是绿色银行,孙俊福十几年栽了30多万棵树,一定富得流油!”当人们访
查之后,不由得又惊又奇:30多万棵树,将来为国家创造的价值是多么巨大,而他现在,与
林场其他工人住的都是一样的两间砖瓦平房,家中值钱的家当只有一台14 寸彩色电视机和一
台普通录音机,他家的生活水平在全林场是低等的。
有帐不怕算。孙俊福承包造林压根不是贪图眼前收益多少。头几年每造一亩林单位只投
资15元,1988年后每亩才增加到30 元,除包括树苗费外,还要分三年验收达标后全部兑现。
近5年,他在爱人的帮助下,每年造林100亩,栽树近3万棵,收入满打满算只有2000元左右。
前几年住在山上植树,大棚里的被褥衣服、锅碗瓢盆和粮油曾被盗贼两次洗劫一空。为了往
山上运送树苗方便,他还用积蓄的1700元钱买了一头黄牛,装了一挂牛车。
这一年,他承包了离家20多里远的龙爪沟一片荒山。植树和抚育期,他和爱人在山上一
住就是四个多月,一年下来,他们造林100多亩,栽树3万棵,把这片裸露的山坡披上了绿装

孙俊福平时寡言少语,但只要和他扯到大山,谈起树,他就唠叨没完。他的心里有一本
小册子,在张广才岭林区,从王瞎子沟、龙爪沟、老爷岭到小杨木沟、老道槽子等十几片山
地,他亲手栽种的1000多亩树林,一片一片的,密密匝匝的,数都难数,可哪株树的“生日
”,哪年能成材,他心里都有数。
人有心,树扎根。人有意,树有情。
十几度春秋,孙俊福先栽的那一片片落叶松、樟子松、红云杉已长到碗口来粗、十几米
高。后栽的那些树苗也比着个长。看到这一切,孙俊福爱山造林的信心更足了。
这一片片林一棵棵松,不就是大山为它的儿子立下的一座永远长青的丰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