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山
修德山
拼音:xiudeshan
一座闪光的路标
——记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修德山
朱云祥
奉献,是一种美德。八五一○农场司机修德山,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向北大
荒这块黑土地奉献着他的一切,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无私奉献的乐章。
创业艰辛
修德山中等个头,走起路来铿锵有力,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微笑。他出身贫穷,6岁就流
浪街头,到处拣破烂,13岁给地主打短工,当“半拉子”。1945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
军,1948 年,为建设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和开发北大荒,他第一个报名转业来到农场。
刚到农场时住马架,每到一个新开发点只能喝用雪化的水,吃玉米干燥面。住的帐篷又
暗又潮,搭起的床铺下常常还流水。那时修德山开农场唯一的一台解放牌汽车,这台车既是
首长坐的指挥车,也是车队的“牵引车”,冬天雪地里开道,夏天陷车牵引。
一次雨后到山里运输木材,山于路远又刚下过雨,其他司机有些畏惧,修德山主动要求
去完成这趟运输任务,进山不久就开始误车,走两步就得下车挖一阵稀泥,一天只吃了一个
玉米面饼子,边走边挖,经过一昼夜完成了任务,回来后全身的泥巴使大家都认不出来是谁
了。还有一次,他连续行驶了一天一夜,刚要休息听说有个急病号要送医院,修师傅二话没
说又将病号送到医院。
修德山平时工作就是这样,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道路多么泥泞,多么崎岖难行,他都能
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从没叫过一声苦。
安全行驶
修德山到农场后开了35年车,他开的那台解放牌汽车,安全行车60万公里,没掉漆,没
换件,没有大修过一次,节约修理费1万多元。他常说:“爱护车辆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车一回到车场,不管多晚,多累,第一件事就是擦洗汽车,
进行各部件的检查保养,连一颗螺丝也不放过。他就连装、卸车、等人的时间都用来检查和
保养车辆,从不放过一点小毛病。
有一次收车回来天已很晚,他发现后钢板断了,当时他很疲乏,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出
车,他不顾天晚和身体疲劳连夜干了起来。一垛钢板有30多公斤,当时修车又没有地沟,人
趴在车下仰脸干活非常费力,他一直干到深夜,坚持换好钢板,保证了第二天照常出车。
1964年全总局进了十几台英吉普,这批车在1970年就基本报废淘汰了,可老修开了这台
英吉普竟开到1980年,其中延长了三个大修间距,仅修理费就节约1万多元。他无论开大车、
小车,检查、保养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驾驶的车辆完好率和出勤率几十年来几乎达100%。
修德山开车几十年如一日,安全行车120万公里。1980年被省政府授予“安全行车百万公
里标兵”的光荣称号。
助人为乐
修德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蔼可亲,他几十年热心为人民服务,做了许多有益于群众
的好事。1961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老修往永安车站送粮,车灯一晃,恍惚看见路
边躺着一个人,停车一看,原来是一位朝鲜族老乡病倒在雪地里,棉帽子,手套都掉在了一
边,连病带冻已经昏迷不醒,修师傅将他背上车,急速送到农场医院。一次到密山车站接人
,火车刚到站就听列车员高喊,“火车上有位马上要临产的孕妇,那位师傅帮忙给送到医院
。”修德山二话没说将孕妇送到医院。
1962年底,修德山出车途中碰到一辆军用卡车抛了锚,年轻的驾驶员忙乎了一个多小时
也没有找出故障,天气又冷,水箱都快冻了,车上的战士也冻得直打哆嗦。老修见到这种情
况主动停车帮助检查,原来是油泵的一个零件坏了,修师傅将自己车上的备用件给换上,把
车启动着,当军车开走后,他才放心地离去。还有一次晚上收车途中,正赶上下大雨,一位
老太太在雨中艰难地走着,老修将车停下,扶老人上了车,一问原来是去女儿家,没想到天
黑了又下起了雨,修德山将老太太送到她女儿家,连口水也没喝就走了。
几十年来曾多少次风雨中送老人和孤儿寡女,多少次帮人修车到深夜,这样的好事多得
连修德山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件了。
一心为公
当今讲无私奉献,可那个年代——按老修的说法是:“我们知道,完成好工作,就是我
们必尽的责任。”是的!30多年来修德山几乎从不休息,有时还连轴转。1969年12月29日是战
备紧张的时候,他除送首长下连检查战备工作外,中间还把一位急病号送到医院。到30日他
已两天一夜没合眼了,晚上9点钟,他正要睡,又通知他送团长去四十三团开紧急战备会议。
修师傅用凉水洗把脸,驱除一下困倦就又开车上路了。
1975年夏天,修德山出车刚刚回到团部,领导告诉他11连有个知识青年被毒蛇咬伤,需
马上到边防站取蛇药,他听后开车就走,路过家门口时,老伴挡住了他的车说:“你一连好
几天不着家,孩子得了肺炎,高烧近40度,你快把孩子送医院吧。”老修说:“有个小青年
被蛇咬伤急需取药抢救,咱的孩子你用手推车把他送医院吧。”说完开车就走了,由于蛇药
送得及时,这个小青年得救了。
1972年5月,修德山的父亲得了肝癌,20多天不能吃东西,领导多次催他去照顾父亲,他
都推辞了。当他父亲去世时,修师傅还在出车的路上。他站在父亲的灵前,泪水挂满腮边,
他心里暗暗地说:“爸爸,您老人家原谅我这个不孝之子吧!”是啊!他就是这样勤奋而忘我
的工作。有人为修德山计算过,老修自工作以来,几乎没休过星期日,他工作的星期日和加
班的工作量之和,相当于他多工作了近10年。修德山同志就是这样36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
位上,谱写着无私奉献的歌。他得到农场级以上奖励38 次,其中受总局奖励5次,荣获省劳
模4次,出席全国群英会4次,3次幸福地得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余热生辉
1983年修德山退到二线,可他怎么也闲不着,早晚帮机关烧大水炉,冬天还要看管暖气
循环泵,每天都天黑后才回家。凡是机关的杂事,如扫地、送信、装车、卸煤,他样样都抢
着干,后来他看到机关车队每年到外单位充电、补胎、焊水箱等修理费需要好几千元后,又
主动承担了10多辆车的充电、补胎和修理等工作,不管谁的车,只要有毛病,无论多晚,修
师傅都要帮助修好,仅那两年,老修一人为车队节约费用就近万元。
北大荒这块神奇沃土,她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无私奉献者。
别人都称修德山满身是荣誉,但他从不骄傲,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时时处处以
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1985年在退休后的花甲之际还被农场授予端正党风优秀党员的称
号。他常说:“我做的工作都是份内的事,离党的要求还差很远!只要我能动,我还是要干的
。”这些话虽然不是豪言壮语,但是朴实而有份量,表现了老修一颗为党,为人民的赤子之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