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碧
张汝碧
拼音:zhangrubi
纯洁的灵魂
——记掏粪女工、共产党员张汝碧
杨宝才 肖荣江 帅勋明
一个掏粪工,30多年来,寒暑易节,从未无故间断过,一直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就
像浩翰宇宙中的一颗小星星,默默地发着光。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特等劳动模范
”张汝碧。
(一)
1960年春,19岁的张汝碧从四川农村来到宝泉岭。
这年夏天,她分到菜队工作,大家伙儿看着这个又瘦又小的姑娘,暗里思忖菜园的活她
能吃得消吗?可张汝碧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瞧瞧。
张汝碧在农村长大,对农活并不陌生。铲地时,有的人一根垅还没有到头,她已经铲完
了五根垅。积肥,张汝碧一天积了1500多公斤,而其他人最多一天才积900公斤,人们服了。
一天,队长孟广义把张汝碧叫到办公室,对她说:“现在积肥班缺一个掏粪工,组织上
考虑你工作比较勤劳,前不久你还被评为合江地区五好工人,打算叫你去,你看行吗?”这
个纯朴的四川姑娘憨厚地笑了笑:“行啊,只要是组织上安排的工作,干啥活都行。”
话,说起来轻轻松松,但要真干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谁能想到,这掏粪的工作张汝碧一
干就是30年。
1961年,张汝碧结婚了。一个少妇干上了连男人都不愿意干的掏粪工,很多人不理解,
也有人因此而瞧不起她,他(她)们聚在一起说三道四。这些她都不放在心上,依然勤奋地工
作。可日子一长丈夫不满意了:“你听听别人都说你些啥……人家女人走到哪都带着香味,
可你浑身上下都是什么味,走到哪儿,人家都躲着!”听了丈夫的话,张汝碧感到委屈了,气
哼哼地说:“我又不是才干这活,结婚前我就是个掏粪的,可你偏偏爱上我,那时不臭,现
在怎么就臭了?”……
一天傍晚,张汝碧的丈夫下班后,见妻子没有回来,便赶紧下厨房做饭,好让妻子好好
吃顿饭,休息休息。
饭菜做好了,张汝碧还没回来。
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她仍然还没有回来,丈夫有点急了,将手中的火钩重重地摔在地
上!
“吱嘎”,门开了,张汝碧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蹒跚着走了进来。“今天掏了五车粪
……”张汝碧似乎已无力把下面的话说完,就把掏粪时弄湿的衣服放在灶旁烘烤,屋子里顿
时散满了臭气。这下丈夫可火了,一把将妻子的衣服和鞋抢过来,扔出了门外。
张汝碧顿时感到一阵难以言喻的委屈和伤心,眼泪迅速地涌满了眼眶,刹那间,心里所
有的烦恼和苦闷都涌上心头,掏粪时别人故意把尿尿在自己身上,自己都没在意,别人看不
起自己没啥,现在连丈夫也这样对待自己。她呜咽着,心中好像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
、辣都有了,她想:我何尝不希望自己也像别的女人一样,整天穿得干干净净,照顾好丈夫
,管理好家务,但是做为一个工人,服从组织分配是最起码的。可转念又想,丈夫也确实够
操劳了,自己整天起早贪晚地工作,家务活都扔给了他,而他还要替自己承受一些人的闲言
碎语,也真难为他了。再说,自己才20岁,就干这行,啥时候是个头哇!
第二天,张汝碧没有去上班。
第三天、第四天……
孟队长来到了张汝碧家,关切地问她:“怎么,生病啦?”张汝碧的眼里顿时积满了泪
水。
“别的工作我又不是干不好,为啥非让我干这活儿不可?”
孟队长看出她是在闹思想情绪,就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你啥工作都能干好。”说着
孟队长拿出《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两篇文章说道:“小张,你在家好好休息几天
,抽空学习学习。”
同事们也来看望她。有的拉着她的手,有的坐在她身旁问长问短……热切的希望,真挚
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涌进她的心田。同志们的信任,党组织的关怀,使张汝碧克服了自卑的
心理。她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是受过苦的人,是党把我从苦海里救了出来,给我
工作的权利和一个温暖的家,可自己对组织交给的工作还挑挑拣拣这怎么对得起党和人民!”
偏巧这时,她从广播里听到了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的消息,给了她很大鼓舞。张汝碧心里
豁然亮堂了,她想:“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大粪臭,哪有瓜菜
香,连国家主席还尊敬掏大粪的呢,咱还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吗?还有啥子想不开的呢!”从此
,她不再理睬那些风言风语,把一个个厕所掏得干干净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汝碧每天用她那长长的粪勺,从粪池里把粪一勺一勺地舀到粪
桶里,又一桶一桶地倒进粪车里。一桶粪足有四五十斤,装满一车就得四十桶。张汝碧身高
不过五尺,体重不足百斤,干起活来显得是那么吃力,可从来没有人听她叫过一声苦,喊过
一声累。
一次,她脚下一滑,跌进粪坑里,急忙站起来,浑身沾满了黄乎乎的粪汤。别人看见了
眉头紧皱,赶紧闭上眼睛,并提醒她:“快回去换换吧!”她却说:“那多耽误工夫。”抖一
抖就又干了起来。
有一天,她着急赶车,没坐稳,从车上掉下来,车轱辘从脚面上轧过去,疼得钻心,她
揉巴揉巴,跺跺脚,又一瘸一拐上车了。
冬天,厕所里的粪便被冻成粪柱,把池坑都快堵满了,哈腰抡镐,粪柱几乎贴到脸上,
一镐下去,崩得满脸。她不敢张口吸气,小心翼翼地扩展,最后收拾得干干净净。
正当张汝碧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苦干的时候,一顶“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
帽子重重地压在了她的头上。
张汝碧曾多次中请,迫切要求加入党组织。
支部会上,有人说:“张汝碧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要是她也能入党的话,我们的党不
就成了劳动党了吗?”丈夫老欧也埋怨她:“你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图个啥子嘛?”
张汝碧困惑了。过去自己这样工作,人人都称赞,都鼓励。现在自己还是这样工作,为
什么就成了唯生产力论的典型了呢?难道实干错了吗?
张汝碧思索着……
“干工作没错,积极要求入党也没错,”她下定了决心,又默默地推起了粪车。
1975年12月25日是张汝碧最难忘的日子。
农场党委责成有关部门,深入菜队进行摸底,在做了全面认真的调查之后,肯定了她的
工作成绩。党旗下,她庄严地举起了右臂,晶莹的泪花挂在她的脸颊,这是她的夙愿啊!怎能
不让她感慨万千。她深深地感到,党是关怀自己,信任自己的。她只有加倍地努力工作,才
能不辜负党对她的培育之情。
(二)
张汝碧是个慈祥的母亲,但由于她忘我地工作,很少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家务担子全都
落在了丈夫的肩上,她为此时常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更对不起自己的丈夫。
有一次,张汝碧去参加学生家长会,当她推门走进教室,就听到有人说:“张大粪来了
。”她的内心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回到家,女儿撒着娇对她说:“妈呀,您都这么大
岁数了,别再干了,人家都叫你张大粪,我们都长大了,同学们也看不起我们。”女儿的话
牵动着母亲的心,张汝碧把女儿拉到身前,抚摸着女儿的秀发,意味深长地说:“乖女儿,
不管人家怎么说,我们都不要去理睬,大道理妈妈说不清楚,但妈妈知道,庄稼离不开粪,
有了粪才有产量。妈妈掏粪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别人瞧不起咱,那不是咱的错,这么多年,
党给了妈许多的荣誉,这就足以说明党对妈的工作是肯定的,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妈没有怨
言。”
为了女儿,为了丈夫,张汝碧每天下班回家,总是把脏衣服脱在外面再进屋。
凛冽的北风,砭人肌骨,张汝碧每次换衣服都冻得直打哆嗦。丈夫劝她进屋,她仍然坚
持在外面换。女儿望着母亲那日渐消瘦的面容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扑在了母亲的怀里,泪水
夺眶而出。连声说:“妈妈,您进屋换衣服吧,我们不嫌你。”
丈夫的理解,女儿的安慰,家庭的温暖坚定了她的信心,张汝碧更加努力工作了。
寒冷的冬天,天空飘着雪花。张汝碧像往常一样拉,着爬犁,带着铁锹和镐头去刨粪。
半路上她突然晕倒了,她的身旁围满了人。
“这不是张大姐吗,怎么摔倒了?”
“唉!累的呗。”
“也是的。前几年怀头一个孩子的时候,才7个月就累得早产了。”
张汝碧被送进了医院,她患的是肝炎和中毒性痢疾。
躺在病床上,张汝碧望着窗外正在往下滴水的房檐,猛然想起春天来了,冬天积的肥该
往地里送了。她再也躺不下去了,下了床找到医生,再三要求出院。医生被张汝碧忘我的工
作热情所感动,但对她的健康状况又不放心,只好说:“你回去安排一下,马上就回来。”
张汝碧回到岗位后,硬是亲自把25车粪全部送到了地里……
住院休息期间张汝碧竟掏了15车粪。
1978年,张汝碧得了麻痹症,她又一次倒下了。医院的“病情日志”上这样记载着:
病情:下肢瘫痪,肚脐奇大,中毒性肠炎传染。
病因:长期从事掏粪工作,接触粪便,粪菌浸入体内。
处理:对症治疗,长期休养,建议愈后调换工作。
领导和同志们对她的病情都非常关心,经常去看望她,鼓励她,并考虑到她已经干了十
多年的掏粪工,身体又不好,决定给她调换一下工作。张汝碧自己也觉得,掏了大半辈子大
粪,该换个工作了。但同时,她又想:农场比不了城市。掏粪还得用人来掏,我不干势必有
人来接替,何不豁出我一个人继续干下去?!想到这,她对领导表示:“我已经干了十多年,
再干十多年又有啥子不行呢!”……
春节快要到了,家家户户挂起了彩灯。
初一的早晨,老伴起床后发现张汝碧不见了,到厨房一瞧,除夕夜拌好的饺子馅仍然摆
在那里。“老张一定又是刨粪去了。”当丈夫在一个厕所旁找到她的时候,她的身边已刨起
了一堆粪。“大年初一也不在家休息,咱家的团圆年还过不过了?”丈夫的话里带着怨气,
但更多的是心疼。是啊,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谁不希望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张汝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看透了丈夫的心事,说:“老欧哇,我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
这么多年你也该理解我,现在有几个厕所的粪已经满了,再说现在正是积肥的好季节,不抓
紧时间就要误农时啊。”
张汝碧的辛勤汗水得到了同志们的信任,得到了党的关怀和给予的荣誉。她先后被评为
农场、管局、省的五好工人、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1983年出席
省六届工代会,同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4年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1985年春
节,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党委副书记王桂林一行9人专程到她家慰问并拜年,1986年春节,
她应邀参加了省农场总局举办的迎春文艺晚会……
(三)
1985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垦区大地,家庭农场应运而生了,农场领导一次次对张汝碧
说:“你掏粪已经20多年了,换个工作吧!”张汝碧说:“我是一名党员,党给了我这么高的
荣誉,我应当再接再厉,把这份工作做好,还是让我继续干吧。”
张汝碧用900元转让款买下了队里的一台旧车和一台使用多年的老黄牛,包下了农场场部
地区27个公共厕所,同时承包5亩菜地办起家庭农场。她起早贪晚,又种菜,又掏粪。到年底
当一叠子的人民币送到她手里的时候,她首先还清了队里的转让款。
承包后,谁不想成为万元户,张汝碧有牛车,可用它来挣大钱,可事实相反,她经常用
车给大伙义务劳动,本应收取费用,可看着大伙手头都不宽裕,尽管自己也紧张,却尽量不
收钱,宁可自己吃亏。她说:“勒大伙脖子富自己,这事不能干。”
勤劳,使张汝碧的生活逐年富裕起来。但她常想:“做为党员,自己富了还不行,应当
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几年来她的各种赈灾捐款累计1000余元,还为有困难的职工义务出车
送粪、拉柴、拉砂石60余车,为他们义务耥地60多亩。承包厕所,按合同规定,在完成承包
任务后每多掏一个厕所,可挣200元,而她却只收75 元。有人说:“张汝碧又种菜又掏粪,
已经累得够呛了,还为别人白出力,一年下来少挣2000多元钱,什么时代了真傻气。”张汝
碧对此却毫不在意,她对女儿说:“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帮助人。白求恩大夫跋涉千里来到
中国,支援抗日,他图过什么?现在承包了,就只顾自己赚钱,那还是党员吗?”这就是一
个党员向党和社会的答卷,默默地给予,无私地奉献。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张汝碧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楷模,成为广大青年尊崇的榜样。1989
年5月1日,《工人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再次刊出了她的大幅照片及事迹。
张汝碧为人解难,从不惜千辛万苦。一次,张汝碧去农场机关的一个厕所掏粪,银行储
蓄员张晓东惊慌失措地跑来。焦急地说:“张姨,我的金柜钥匙不小心掉进厕所里了,求求
您帮帮我吧!”
两米多深的粪坑,稀里咣当,一小串钥匙掉进粪池里,连个响都没有,咋个捞哇?张汝
碧二话没说,立即答应帮助她找。
时值七月,烈日炎炎。张汝碧拿着粪勺,从粪池里把粪便一勺一勺地往外舀,掏干粪池
仍不见钥匙,她不顾恶臭,穿着靴子下到粪池中,用脚一遍遍趟,趟不到就带上手套哈腰一
遍遍摸,还没有,她被浓烈的氨气呛得几次险些晕倒,臭气熏得直想吐,她爬上来,呼吸一
下新鲜空气,望着那眼泪汪汪的姑娘,她狠狠心把手套摘掉,下到池里,用手慢慢地一点一
点地摸遍了粪池里的每一个角落。浑浊的粪汤在指缝间流来流去,她咬紧牙关坚持着,上边
看的人,也为她着急,有的还大发议论:
“也就是她吧,换个人也不会这么傻干。”
“这事要是轮到我头上给多少钱我也不干。”
钥匙找到了!张晓东高兴地跳了起来,“张姨,这让我怎么感谢您哪?”张汝碧却说:“
谢啥,你快用水冲净钥匙,去工作吧!”
这就是张汝碧。钱包掉下去,她帮着捞,手表掉下去,她帮着找。职工们赞叹地说:“
别看张汝碧整天掏粪便,又脏又臭,可她的品德高尚,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啊!”
她夏天赶牛车,冬天拉爬犁,30多年来用过5台车,换了6头牛,掏积优质肥3万吨,农场
的每一个金秋,都载下了她默默的奉献和辛勤的汗水,她时时以一个共产员的标准对照自己
督促自己。尽管她已年愈50,可她依然精神焕发地赶着牛车,载着掏粪工具,行进在宝泉岭
农场场部的大街小巷,为广大人民群众干着“一人脏万人洁”的掏粪工作。她忙着、干着、
不觉得累、不觉得苦,她早已把为人民服务化为自己的终身乐事。
她的手上仍然拿着粪勺;
她的声誉,香遍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