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花
张银花
拼音:zhangyinhua
强者的超越
——记优秀共产党员张银花
张万彬
生活的道路,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
脚步,应向哪里迈进?各人有各人的答案。
张银花——红色边疆农场十队一名普通的女共产党员,在她走过的生活道路上,留下了
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党给予我的东西太多了。我为党工作的太少了。即使自己变成两个人,拼命地干工作
,也报达不了党的恩情。”这发自肺腑之言,是张银花对党的真诚感情。
1973年,只有27岁的张银花,丈夫不幸去世了。上有婆母、下有子女,生活的重担突然
全落在她身上。该怎么办?是党给了她答案,安排她参加了工作,生活困难给予照顾。张银
花深深感到党的恩重如山,她要对党无私地奉献。
张银花从1981年3月开始担任队里的售粮员兼物资仓库、粮种仓库保管员。为了减轻职工
群众的负担,她兜里的日记本记载着全队各家的住址。谁家几口人、吃多少粮,什么时候缺
粮油、缺饲料,她心里有本帐,每次从场部拉回粮油饲料,张银花便着手送往各家。五保户
贾大爷老两口的粮、油和喂猪的饲料,几年来都是她给送到家中。
张银花为了方便群众,自己规定利用早晚卖粮。一天中午,她刚刚把面条放到锅里,就
有人找她来买面。等她回来时,面条煮成了一锅粥。为了减轻队里的负担,她主动承包铲15
亩大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也是有叫必到,从没有耽误过工作。
“共产党员的品德就是贡献大于索取”。张银花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1985年春天,队
里决定将麦场两个人的工作交给她一个人。当时,仓库里有25万公斤大豆种,水份高,如果
发霉,家庭农场有种不上地的危险。张银花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晴天,她检查温度、湿度
、打开气窗通风;阴雨天,别人往家里跑,张银花却往麦场跑;夜晚,她一遍遍检查库房,
直到满天星斗;清晨,当雄鸡还没来得及报晓,张银花早已忙碌在种子库内。精心的管理使
25万公斤大豆良种播下了地,当豆苗破土而出时,张银花领悟了汗水、辛劳的意义。十队的
职工和家属都说:队里最忙的人是银花、工作最辛苦的也是银花。这话一点不假,从1981年
到1985 年5月,如果每天按8小时工作日计算,她四年半干了6年的活。
如果说女儿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是人之常情。那么,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
普通共产党员为党增添的一份光彩。十队的男女老幼都说张银花有金子般的心。张银花心灵
手巧,能裁会缝,正因为这样,她又把大部分业余时间贡献给了队里的群众。队里有五保户
老两口,几年来,不等换季,张银花早已为他们做好了衣服。两位老人逢人就说:“就是亲
儿亲女,也赶不上俺银花呀!”
家属王玉兰,流着热泪讲述了这样一件事:“4月,我患病去黑河住院,一去就是两个多
月,‘六一’时,我躺在床上想,孩子们穿不上新衣服了,我劝丈夫回去看看,丈夫说:‘
咱队有银花,你就放心吧。’当时我想银花也是孤儿寡母的,又有上了年纪的婆母,她有这
心思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呀。6月中旬,我病好了回家,一进门看见三个孩子都穿着崭新的衣
服,我愣住了。孩子们没问我病好没好,就急着说:‘妈妈,是张姨给我们做的新衣服。’
听到这话,看到孩子们感激的表情,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泪水不住地流了下来。我心想
,就是我在家又能咋样呢?”
自1973年以来,她为队里250多人裁剪、制作了3000多件衣服,没收过一分钱。去年春天
,张银花从外地开会回来途中,乘坐的客车翻了,她不顾个人的安危和携带的东西,救护了
一位老大娘。
共产党员的胸怀、共产党员的情操,在张银花身上体现着。她身为售粮员、保管员,好
面粉、精饲料她总是先想着别人。邻居家见她家的孩子经常吃着黑、粘面馒头,在一次拉回
好面时,多买了几袋,悄悄地给她送去,张银花又不声不响地送到了五保户家。孩子们埋怨
她,张银花深情地说,等你们懂事了,就会理解妈妈的心。
张银花27岁失去了丈夫,当时她痛苦极了,偷偷地流过泪,当她看到三个年幼的子女,
上了年纪的婆母和还没到成年的小姑子,她想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她心想:如果党组织叫
我抚养她们,我能讲代价吗?她的亲戚劝她改嫁,她说:“改嫁,我何尝没有想过,可我能
为个人的幸福,毁掉一个家庭吗?”人们反复地劝说,但张银花却坚持一条“就是要找,也
得找能和自己一道孝敬老人的。”
张银花的婆母身患冠心病、气管炎等多种疾病,有时十天半月下不了地,为了治好婆母
的病,她学会了打针,掌握了药物的一般常识。每次外出或开会,她总要到医院、药店为婆
母买些紧缺高档药品。丈夫去世不久,一次听说外地有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她就借了100元钱
为婆母去求医。生活富裕的家庭,对待金钱也可能不吝惜。可对当时每月工资只有30几元的
张银花,花一分钱都要掂掂分量,对婆母她却格外的大方。领到工资,她首先想到的是为婆
母买奶粉、白糖、水果等。听说喝鸡蛋水能败火,自1979年以来,她天天为婆母冲一碗鸡蛋
水。人们说张银花是从嘴里抠出来钱孝敬婆母的。老人见张银花一天天消瘦下去,多次对她
说:“孩子,是我拖累了你呀。”张银花却腼腆地说:“是党教育我这样做的。”
节衣缩食的清贫生活,张银花有过后悔吗?还是看看这样的事实吧。当她看到婆母生活
寂寞时,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之中,又喂养了两口肥猪,到年底硬是抱回一台电视机。当她
看到全家老小坐在电视机前,心里感到无比的快慰……
党员,多么响亮的名称;党员,又有何等重要的责任。张银花,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党员
,就是这样,赢得了众人的心。队里的女同志之间闹矛盾,都愿找她解决;家庭发生了纠纷
,都愿找她说说心里话;一名党员受到批评,心里想不通,张银花一席话,使她心悦诚服;
队里做绝育手术时,一名青年妇女回南方探亲,张银花一封信,这名妇女高兴地到当地医院
做了绝育手术。亲友们说:这个银花是啥干部,说话这么灵。“她是普通党员,我们信赖的
人。”正是这些,少交一袋面钱的家庭妇女,想起来立即送了去;多领了两袋化肥和25公斤
种子的家庭农场,发现后及时退了回来。十年来,张银花共售粮、油、饲料160多万公斤,分
文不差、斤两不少。它记载着张银花的工作成绩,也体现了一个党员和群众的骨肉之情。
我们的党,对她的女儿有慈母般的爱,更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张银花,这个普通的女
党员,几年来先后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农场总局、管理局、农场的劳动模范、优秀共
产党员。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党员,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却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为党增
了光添了彩。这是为什么?还是让张银花自己回答吧:“对于一名党员来说,生活的乐趣、
幸福及意义,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工作的顺心、家庭生活的富裕、夫妻间的恩爱,而是存在于
为理想、事业和他人幸福的奋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