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重祥

李重祥


拼音:lichongxiang
碧水丹心
——记农垦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李重祥
于济川
翻开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院院史,几乎每项重要的水利工程都有李重祥参与勘测设计。
他是建院元老,而在建院前几年,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已经印下他的行行足迹。
李重祥1952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水利专业,他幸运地被分配到国营农场管理局工作,
曾参与制订《国营机械农场建场程序暂行办法》的起草工作。在农垦部工作阶段,他结识了
毕业于青岛工学院的王惠灵,事业和学术上的志同道合,使他们结为伉俪。
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分配到中央直属机关,定居在首都北京,应该是美上加美、
雷打不动了,应该是大学生中的幸运儿了。可李重祥总觉得一名专攻水利的学者,不应该在
漂亮的办公大楼内,趴在桌子上研究水,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到需要水的地方去,到需要治
水的地方去,水,是自然三元素——水火土之首,治水的用武之地,在茫茫自然中,不在舒
适的办公室或温暖的小家庭。他总想找机会下去施展施展。
机会来了。
1954年,他刚满24岁,农业部委派他到北大荒参与筹建友谊农场。这是他第一次到北大
荒,第一次在寒冬腊月住草房,啃冻馒头;第一次披着棉袄,缩着身子、在昏暗的烛光下,
通宵达旦地工作,也是他第一次尝到把自己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现实的兴奋。
他认定了,只有在最艰苦的实践中拼搏,学到的知识才有可能有效地用于实践。
机会又来了。
1957年,农垦部部长王震决定:成立“农垦部荒地勘测设计院密山分院”。他把农垦部
规划设计处处长陈林叫到跟前说:“你带领一支人马到密山,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勘测设计
,这就叫:‘边打边建’。”
跟随陈林到密山的,有技术人员,也有刚分配的学生,还有当时已是工程师的李重祥。
他把妻子、岳父母全迁到北大荒来了,这种要在北大荒扎根的决心,实实在在,毋庸置疑。
妻子王惠灵,也找到了用武之地。
安家落户、简单方便,住破房、烧野草,三块砖头支口锅就做饭,户口是集体的,家具
不需要买,四根木头支起一块木板就是桌子,椅子更简单,肥皂箱子立起来,垫个破棉袄,
又暄乎,又稳当。
30多年来,李重祥的足迹,遍布这块产金流银的黑土地,开荒治涝、排水防洪、灌溉修
路,有人粗算了一下,35年来,他搞外业的时间,大约是他在北大荒全部岁月的三分之二,
这三分之二岁月,绝大部分滚打摸爬在沼泽地。这是寻常的克服困难吗?这是一般人能想象
到的吃苦耐劳吗?这是一咬牙、一跺脚就能渡过的难关吗?35年的三分之二是28年,28年是
10220天,如果谁想体验一下的话,请在沼泽地站一个小时,只一个小时就足以理解勘测设计
人员的辛苦了。
垦区作家郑加真曾写过一篇关于勘测设计人员的报告文学,题目是:“他们从沼泽地走
来”。其中有一段文字是描写勘测人员生活的,笔者不妨借用一下:“……野人般的勘测生
涯,帐篷搭在平台上,厕所建在树叉上,粮站不需人看守,黑瞎子常在门外转悠!走路要跳“
塔头舞”,睡觉把脚吊起来,一年365天,有300天泡在酱缸里……”
平台,是在沼泽地上搭几块木板,上边铺上草,为什么厕所建在树叉上,那是怕解大便
时蚂蚁、牛虻把屁股叮咬,为什么睡觉要把双脚吊起来,是因为在沼泽地里泡一天,人的脚
肿得像个大面包,疼痛难忍,吊起来血液往下流,可以稍微消肿止痛,也好入睡。
李重祥从首都北京,中央直属机关,跑到北大荒来,就找到这样一块用武之地。大大小
小的水利工程,他参与指挥了50多个,开发良田上千万亩,节约资金近亿元,减少损失几千
万元!这只是粗略地概算,笔者带着这组数字请教过几位专家,他们一致认为:“精确的数字
不可能计算出来,即便是一元钱,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但李工在垦区的贡献,远
不是这些数字能表达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社会效果要比经济效益大几十倍。”这
话说得实在,如果用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本身经济价值来衡量它的全部效益,无疑是以点盖
面。李重祥主持设计的《洪河农场建场初步勘测设计》,荣获农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洪河农场是由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对农场的选址、场区规划、水利
布局、农田分布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李重祥主持设计的这个项目,能在全国夺魁,实
非易事,这是他精力和智慧的结晶。
他主持设计规划的别拉洪河《防洪治涝治理工程,获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水利部的日
本专家到现场参观时,连声赞扬。
别拉洪河的治理,关系着八五九、胜利、红卫、创业、七星、前进、洪河、前锋八个农
场的祸福,是建三江垦区的半边天。这项工程,纵横交错,难度较大,勘测设计工作,艰难
而复杂,总体设计,更要求精密准确。李重祥凭着他30多年的实践和经过实践检验的专业知
识,在这项工程设计中,显示了他的耿耿忠心和才华。直到现在,别拉洪河的治理工程,经
过多次洪水考验,证明它对建三江垦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重祥的贡献,不仅在黑龙江垦区,他还参与了海南、山东(农建二师)、苏北(农建三师
)、湖北、河西走廊、黄河三角洲等地区的勘测设计工作。1955年,李重祥还做为中国专家,
到蒙古人民共和国,援助蔬菜种植项目。他的专业知识,几乎百分之百地用于实实在在的社
会主义建设,这也是他学术生命上的闪光之处。
早在1954年,他在河北芦台农场搞水田灌区改建设计时,这项工程因采纳了他的合理化
建议,工期提前二个月,节约投资七万元,被这个场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55年,由于他
在芦台农场、柏各庄农场灌区设计,和友谊农场建场设计中工作突出,工效显著,被中央农
业部机关党委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李重祥主持的《黑龙江省洪河农场建场设计》项目,获农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并为建
设现代化农场,提供了一个比较先进的科学模式。
由于李重祥一贯忠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尊重科学,讲求实效,艰苦创业,不计名利,
1987年,被黑龙江省农场工程学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又被东北地区水利协作区评为
先进工作者。
李重祥年过花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他仍奔忙在垦区的农田水利战线上,为垦区建成上
交百亿斤商品粮基地,贡献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