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兰
董延兰
拼音:dongyanlan
“潮头”巾帼
——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延兰
王亚光 李健
她是垦区第一批女拖拉机手中的一员,曾亲手翻起了友谊农场第一犁;
她做为我国六位代表中的一名,参加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世界女工代表大会;
她以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身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人们誉为“改革书记
”、“开明书记”;
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达30多项……
她就是董延兰!佳木斯肉联厂原党委书记。她从50年代起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这片
神奇的土地,走过了35年的风雨路,她虽已逾“天命之年”,但依然那样精力充沛,思想敏
锐,始终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35年,对董延兰来说是无愧的35年,她始终以北大荒人“顾全大局,艰苦奋斗,锐意开
拓,勇于献身”的精神鞭策自己,浑身有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朝气,保持了一个
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光荣本色,体现了热情、向上、开拓、进取的旺盛斗志。她先后被评
为(场)厂级劳模、优秀党员15次;农场管理局劳模2次;省农场总局特等劳模1次,劳模、优
秀党员、“三八红旗手”6次;省特等劳动模范1次,1986年,她成为农牧渔业部授予的全国
百名优秀政工干部之一。在肉联厂的6年中,她曾先后协助三位厂长,坚持改革,勇于改革,
支持改革,风雨同舟,果断进行了企业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内部机制的配套改革,转变
商品经济观念,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企业从亏损边缘的低谷走了出来,取得了产值利税和出
口创汇年年同步增长的可喜成果。产值由1982年的613万元增长到1987年的2053万元,利润由
1982年的2.6万元增长到1987年的200万元,出口创汇由1982年的16万美元增长到1987年的30
6万元,五年共向国家上交利税7422万元,平均递增43%;共创汇900多万美元,年递增21%。
企业已由单一的屠宰业发展成为以罐头生产为主,屠宰、冷冻、饮料、制药和熟食加工六大
产业百种产品配套生产的“全天候”生产体系,成为国家出口罐头定点生产厂。在董延兰任
党委书记的几年中,肉联厂赢得了广泛的社会“知名度”,曾先后荣获“省六好企业”、省
质量管理奖企业、省文明单位、省级先进企业等称号,还被省农场总局授予“农垦先进企业
”、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党委、端正党风先进集体。1987年12月5日,在北京崇文区
文化馆“黑龙江省垦区现代化建设成就摄影展览”上,她受到田纪云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
的亲切接见。
提起这些功绩和荣誉,董书记并不看得过重;可是,谈起这几年工作的经历和体会,她
却是感慨颇多。她说:说实在的,做党委书记,我可是“门外汉”。因为我过去一直当行政
干部,现在改行搞政治思想,做人的工作,心理上要有一段适应过程,而且,在改革和商品
经济的形势下,做思想政治工作更不是讲讲大道理,耍耍“嘴皮子”所能奏效的,这需要感
情与感情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尤其是在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怎样当好党委书记,
过好党政分工之后的“权力关”,做好监督保证工作,难度更大,标准也更高了。
1983年4月,她被调到肉联厂担任党委书记时,肉联厂日子可不那么好过,虽也是“名声
在外”年年略有盈利,但却不让人放心。因为肉联厂从1965年投产以来,一直是以屠宰生猪
、出口白条肉为主业,年年盈利,最高年份杀猪18.4万头,盈利达300万元。可自1980年以来
,由于政策变化,垦区养猪业大起大落,加上关内猪肉进入黑龙江市场,农民和职工养猪的
积极性受挫,生猪存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肉联厂屠宰业的发展与繁荣。1982年屠宰生猪
仅2.5万头,近两年只有几千头。进厂时正面临原料缺乏,大部分车间没活干,预计经营亏损
几十万元的局面。压力与动力同在,失败与成功并存,关键是要有勇气,有信心。当时董延
兰的家还在密山,一个人在厂里住了八个月的办公室,每天开会,下车间,班后还要找很多
同志谈话,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职工群众看到书记这样忘我工作,增加了理解和信任。
1984年,原肉联厂厂长因被总局指定筹建三江食品公司大豆综合加工项目,厂子的全面
工作由书记主持。当时猪源紧缺,出口罐头任务又很少,工厂急于“等米下锅”。厂销售人
员从外地得到信息,沙丁鱼价格低,国内市场鱼罐头又紧俏,问要不要。这是决定工厂命运
的大事,厂长不在,书记岂能推托不管。风险再大,也要承担,当即拍板定购1000吨。那年
春节放了5天假,书记亲自在厂里等了4天鱼。后来这批鱼成为首批内销产品“茄汁沙丁鱼”
罐头原料,给工厂带来较大效益。以后这个品种成为内销产品的当家产品。销往京津等27个
省市自治区。厂长回来后,对书记这一决策很赞赏,对党政配合信心更大了。
过去,党委书记是“一把手”;董延兰决心当好“二传手”,也就是当好厂长指挥领导
生产的参谋顾问。就说1985年5月吧,新任厂长孙世明到厂不到2个月,情况不熟,董延兰感
到那一年垦区的生猪大部分要分流到地方屠宰厂,原来预计屠宰5.5万头猪的计划要落空,这
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影响全年经营成果。于是,她建议厂长调整计划,考虑增加出口
罐头生产,以弥补生产吃不饱的局面。厂长根据这个建议,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制定了降低
成本,增加效益的可行措施,大胆决定接受省外贸下达的700吨对苏出口清蒸罐头任务。这一
决定是冒风险的,因为历年来生产出口罐头都亏损,这次接受如此大的任务,是盈是亏,会
直接左右全厂的经济形势。为了保证厂长这一决策实施,党委成员积极到第一线帮助工作。
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分别到罐头车间、制罐车间蹲点。使这两个车间配合紧密,降低了成
本,增加了产出。而厂长集中精力抓原料采购,质量管理和技术攻关等大事。全厂同心同德
,背水一战,当年出口清蒸肉罐头917吨,仅此一项盈利15万元。全年生产罐头2043吨,出口
1100吨,罐头车间盈利61.3万元。车间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从而实现了由屠
宰生猪为主转向以生产罐头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罐头产品成为肉联厂主导产品和“
拳头”产品基础和地位。
在推行厂长负责制过程中,要想真正起到保证监督作用,党委书记还必须会打“补丁”
、敲“边鼓”,当好配角。董延兰不但自己注意不包揽行政工作,尊重厂长的指挥,还教育
党委成员和各支部书记,要还权于政,当好“配角”。在一个车间主任的人选上,开始书记
同厂长认识不一致,但厂长决定后,书记无条件服从。半年实践证明这位同志的确不称职,
车间搞乱了,亏损2.5万元。这时书记找厂长谈,建议撤换人选,厂长果断下决心撤换了这个
车间干部。这个车间形势好转,实现连年盈利。事后,书记又会同厂长先后找那个车间干部
谈话,帮助他认清自己的责任,妥善安排了他的工作,使他心悦诚服地离开了岗位。这几年
肉联厂每年都有3%职工晋级,为了使厂长更准确地行使这一权力,在厂长授意下,书记去组
织工会、劳资干部深入到车间摸底调查,然后提供厂长参考,书记和其他干部都不搞特批、
送人情指标这一套,全用厂长“一支笔”。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书记就主动配
合厂长,找有关同志谈心,解思想“疙瘩”,保证厂长的决策顺利实施。多年来,3%晋级工
作中没有闹事的,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生产的作用。在这些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的问题上,党
政必须紧密配合,当书记的要及时给厂长“补台”。每当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只要书记在
场,厂长又忙得脱不开身,书记都会主动抓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会袖手旁
观。一次在下车间了解生产情况的时候,书记发现罐头的质量问题急待解决,就没多加犹豫
,马上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生产分析会,找出了症结。会后,书记和厂长沟通了情况,厂长
不无感慨地说:抓得好、抓得及时。
如今董延兰同志虽然已经离休了,但她离休不离岗,仍在为垦区的腾飞默默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