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孙志业

孙志业


拼音:sunzhiye
奋飞的头雁
——记绥滨农场八队家庭养猪场场长孙志业
刘世建
1990年8月,正是北大荒收获的季节,在省城哈尔滨举办的“亚运之光”火炬传递仪式上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绥滨农场八队家庭养猪场场长孙志业,作为垦区70万职工的代表,激
动地接过熊熊燃烧的火炬,眼里溢满晶莹的泪花,会场上,照相机,摄像机闪烁不定,点燃
了他的感情之火,热烈的掌声阵阵如潮,撞击着他的心扉。
此刻孙志业怎能不激动呢?也许从他踏入黑土地的第一天起,就想到了要扎根于这千里
沃土,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要和养猪事业结下不解之缘,更没有想到几十年之后,自己竟因
养猪出名,成了北大荒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风云人物
头雁,从这里飞起
1984年春天,改革的春风吹到了黑龙江畔绥滨农场这块土地,吹醒了绥滨农场职工每一
颗躁动的心。孙志业,这个50年代的老垦荒队员,也变得不安分起来。
“队里的养猪场谁来承包?”职工大会上,队长带着乞求的声调问道。会场上鸦雀无声
,人们你看我,我看你,“那么大的家业,谁能办好。”“政策是人定的,万一政策变了…
…”人们思前想后,谁也横不下这条心,两个月过去了,队里还是没人敢站出来。
世界上的事难就难在“怕”字上,“我来承包!”一句话像一声响雷震动了整个会场。一
个刚才吧嗒、吧嗒吸烟的中年人站了起来,他顺手扔掉半截烟头,接着大声说道:“共产党
员带头行,发财我没想!”
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震动了整个会场,震撼了八队上百名职工的心。他就是孙志业。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一种追求,那么他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痛苦都能忍受

8月,骄阳似火,低矮的猪舍恰似蒸笼。孙志业光着膀子,身上的短裤水洗一般,汗水浸
湿了脚下的土地。为了母猪生产,他天天泡在养猪场。这算什么呢?干事业就要有一种拼搏
精神。孙志业没有别的奢望,他一心想给大伙带个好头。
那是一天深夜,灯光周围蚊虫飞舞,孙志业和往常一样,进行母猪“三元杂交”实验。
忽然,他胃病复发,剧烈的疼痛和劳累使他昏倒在猪舍栅栏旁。妻子望着脸色憔悴不堪的丈
夫,心如刀绞般的难受。“老孙,你别这么拼命干了。”孙志业望着一向温顺体贴的妻子,
默默地点点头,可是,第二天,他又出现在养猪场。
成绩是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孙志业终于培育出了“三元杂交”新型肥猪品种,他的养猪
场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有这样一串闪光的数字。
1985年,家庭养猪场盈利1.3万元;
1986年,家庭养猪场盈利3.7万元;
1987年,家庭养猪场盈利5万元;
1988年,家庭养猪场盈利10.8万元;
从1984年到现在,孙志业家庭养猪场共繁育仔猪6500头。育肥猪2480头,饲养母猪340头
,成为垦区首屈一指的“养猪大王”。
孙志业成功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的是共同富裕
孙志业富了,许多人都向他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目光,钱花在哪儿,孙志业有自己的主心
骨。
夜深了,下了一天的雨还没有停,风雨扑打着窗纸沙沙作响,老孙躺在炕上想着自己走
过的道路。
1959年,这个年仅19岁的山东汉子响应党的“有志青年到边疆去”的号召,第一个到公
社报了名。他背着父亲和哥嫂,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30多年过去了,孙志业在北大荒入了党,当上了劳模。如今又办起了家庭养猪场,走上
了勤劳致富的道路。没有党的培养,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哪有我孙志业的今天!想着想着,孙
志业忽然觉得眼前一亮,立即披上衣服,消失在雨夜里。
龚茂之是八队老职工,一家五口人,爱人常年有病,三个孩子都上学。
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龚茂之愁眉不展,一个劲地吸烟,这时,孙志业推门而入,
张口便问:“老龚,家里有什么困难吗?”龚茂之望着这位雪中送炭的好党员,心里一下子
热乎了许多。
第二天,孙志业便为他送了三头猪和一千元现金。两个月后又帮他盖起了豆腐坊,豆腐
坊开业那天,老孙赶来祝贺,龚茂之拉着老孙的手哽咽着说:“你真是俺全家的大恩人啊!”
说完泪水顺着面颊雨注般滴在他们的手上,也滴在了孙志业的心里。
队里有一个常年贫困户,他叫于仁财,家中孩子都小,又有一个年迈的父亲常年卧床不
起,眼看别人几年功夫都富了,他这个倔犟的汉子却躲在家里偷偷抹泪。
一天,孙志业来到于仁财家开门见山地说:“老于,我看养奶牛这行当不错,想干不?

“可这需要钱哪!”老于面露窘态,为难地说。
“只要你肯干,买牛的钱我帮你免息贷款。”说着,老孙把9000 元钱郑重其事地放在桌
上。
第二天临上车时,老孙又匆忙赶来,硬是塞给他50元,说是给他的路费钱。
孙志业致富后经常告诫自己三句话:致富不忘党和国家;致富不忘人民群众;致富不忘
社会主义。从1984年到现在,他先后为农场22个贫困户免息贷款51100元,用于发展生产。现
在经他帮助的贫困户全都脱贫致富,其中年收入达到5000元的就有13户。
这些年,谁能说清有多少人得到过孙志业的热情帮助和慷慨赠予,有人说他太实了,太
傻了。可他却笑着回答,如果说我傻,那么我傻得有理,谁让我是党员呢?我图的是大家共
同富裕。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如果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某种价值的话,那么孙志业在事业的探索和追求中找到了自
己的位置,在对社会和人民的无私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一个隆冬的早晨,寒风挟着尖利的口哨。孙志业早早地起床准备去猪舍干活。这时,他
看见几个小学生正抱着柴禾去学校生炉子,看到他们一个个冻得小脸通红,孙志业的心立刻
像被什么揪了一把。第二年春天,他便拿出2700元钱为学校安上了暖气。
谁能相信,腰缠万贯的孙志业全家四口仍挤住在仅仅27平方米的旧房里。妻子几次劝他
盖房,而老孙却认真地说:“咱现在的房子不漏风雨住得不是很好吗?如今咱们富了,可别
忘了咱是党员,为人民和社会谋利益才是最应该做的。”
1985年5月,正是北大荒生机盎然的春天,八队篮球场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孙志业家
庭农场篮球邀请赛正在这里举行,开幕式这天,孙志业西装革履,红光满面。他兴奋地说:
“我孙志业今天能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多亏党的好领导,今后每五年举办一次这样的篮球
邀请赛。”话音未落,场上响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1990年5月,正当全国各行各业都以崭新的风貌迎接亚运会召开之际,“迎亚运,孙志业
第二届篮球邀请赛”又在绥滨农场拉开了序幕。
有人为孙志业统计过,几年来,他为省少年宫、省体育中心、大兴安岭、安徽、江苏等
捐款6000多元,为农场教育事业捐款4700元,为举办篮球邀请赛捐款近万元……
他,一个普通的农垦工人,有着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宽广的胸怀,他奉献的不仅仅是
金钱,而是他勤劳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共产党员对祖国深沉的爱,是对党和人民忠
诚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