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金
李兆金
拼音:lizhaojin
车轮滚滚
——记黑龙江省劳动模范李兆金
邵旭琨
新华农场运输公司经理李兆金,1947年11月生于山东省荏平县一个偏僻的平原小村。19
60年,13岁的李兆金跟随父母来到北大荒,来到蜿蜒曲折的伏尔基河畔。那时,生活很艰苦
,物资匮乏。李兆金与父辈们一起,战天斗地,开垦良田,饱尝了创业的欢欣。1970年3月2
5日,23岁的李兆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地向党旗宣誓,共产主义的信念在他
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20世纪90年代,不惑之年的李兆金,已经有30年工龄、20年党龄,在同龄人中他算是资
历颇深。从通信员、汽车司机、车管助理员到运输公司经理,李兆金在北大荒整整奋斗了30
个春秋。30年来,李兆金有辛酸与甘甜、也有痛苦与欢乐。更使李兆金深深地懂得了:生活
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的真谛在于奋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唯有追求、奋斗、奉献才是
佼佼风流!
勇闯新路
1984年,李兆金挑起了新华农场运输公司经理的重担。当时,李兆金面临的是:活源短
缺、运力过剩、油料大幅度涨价、技术管理落后……农垦运输企业立足艰难的局面。出路何
在?面对困境,李兆金不怕风险,敢闯新路,立足于企业内部,以改革为主旋律,施行开放
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大面积推行劳动合理组合。分离48名富余人员充实生产一线,建立了
比较合理的一线精、二线兼、三线减的生产组织结构,进而达到人减产值增,职工收入高,
上级、企业经营者、职工“三满意”。此外,还构建灵活的承包经营格局。公司实施统一管
理、统一调配、统一结算、统一维修的“四统一”经营机制,从整体上强化企业的生产、经
营和行政管理职能。对汽车队实施“定额上交、自负盈亏、超利分成”的分配方式,落实了
“三定三包”盈亏奖罚责任制(即定经济责任、定经济权限、定经济利益;包产量、包利润、
包消耗)。对所属后勤、修理、商店、客运等实体实施财务砍块,普遍引入承包制和满负荷工
作法,变喝大锅粥为分灶吃饭,多盈利多分配,少盈利少分配,不盈利不分配,劳动成果与
经济效益挂钩。
在改革中,李兆金按照车种车况,出色地将车辆划为6个类别,分别把农场下达的利润指
标承包到班组、车间、个人,打破等级工资制,每月完成利润指标得企业平均工资,完不成
指标者按比例扣罚工资,超利分成年末超利润者浮动部分全部返还,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完善定额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在层层落实承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技术经济责任制
的基础上,定人员、定任务、定指标,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小指标分解,形成了公司、车间
、班组、单车、个人网络承包体系,致使劳动者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联结,从而形成了
“企业重担大家挑,人人肩扛硬指标”的局面。
然而李兆金并不满足于一得之功。针对一些企业承包后撒手不管、拼设备、吃老本、不
注意后劲的行为,他在选择承包形式上立足于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妥善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使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1987年,李兆金在
总结前儿年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了联利承包、超利分成、挂帐分担、自负盈
亏等多种形式的承包机制,与农场签订了每年上缴利润递增5%的承包合同,使企业不断注入
新的活力。
改革给新华农场运输公司带来了盎然生机。公司上下人人讲节约、重安全,提高了工效
,年节约费用5万余元,老企业唱出了“新戏”……
物竞天择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说过一句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么,大浪淘沙的
市场竞争中,衡量企业生存的尺度是什么?“效益!”李兆金回答。
前些年,汽车队的30多台“老解放”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主要忙于场内服务。不
知从何时起,社会车辆剧增,纷纷涌入铁路、工厂、矿山、林区争抢活源。农村推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后,兼营运输的胶轮拖拉机日益增多,相当一部分家庭拥有“小四轮”自运能
力增强,使得活源锐减,给农垦运输企业造成巨大威胁。人们望车慨叹:无米下锅……能否
找到货源,开辟新的运输市场,已成为运输企业生存的关键。李兆金把眼睛紧紧盯在市场上
,设置了信息窗口,亲率信息人员奔波于厂、矿之间,捕捉经济信息,预测市场变化趋势,
找米下锅,并依据市场信息,有效地组织经营活动。
1984年10月,某钢铁厂急需原煤,李兆金获悉后迅速前去洽谈。但厂家根本没有把小小
的农垦运输公司放在眼里,苛刻地要求他们在3天之内将1000多吨原煤从140公里以外送到厂
家。迎着困难上是李兆金的品格,他自信地接受了生意并坚定地答应了条件。回到公司,李
兆金立即作了“战前动员”,很快组成了以党团员为骨干的“抢运突击队”。公司上下一致
表示:一定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李兆金带领40多名司机、20多辆带挂汽车奔驰在14
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从而揭开了新华农场运输公司对外营运的历史。驾驶员黑白班轮流干,
李兆金连轴转。饿了,啃口慢头;渴了喝口凉水。结果,仅用两天时间1000多吨原煤就抢运
到目的地。西林钢铁厂的领导服气了,对新华农场这个小小的运输企业不得不刮目相看,并
主动与李兆金签订了长期营运合同。从此,新华农场运输公司声名大振,跑出“垄沟”,驶
进城区、工厂、矿山、林区,薄利多运,不断开辟新的阵地,跻身于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
几年来,李兆金先后设立20多处联系点,每年提供信息百余条,新辟货源遍布全省,渗
及河北、山东、吉林等地,先后与几十家大中型企业挂钩,代购、代贮、代运,价格合理,
保质保量,互惠互利。7年内,公司80%的货源来源于外部市场,年增加货运量9万余吨,年创
产值约170万元。李兆金这招叫“拳头向外打,客户遍天下”。
刀越磨越亮,生意越做越活。夏天的煤质量好、价格低、买煤户少。李兆金在公司院内
开辟煤场,运进优质煤。入冬后,以合理价格推出。他还调动所属车辆为百货、副食、杂货
商店代运。驾驶员们手执提货单,代行提货、押运、结帐。1987~1990年,运输公司垫付资
金代办1000余次,代运货物3万余吨,追加利润3万余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李兆金深深懂得:能否稳固原有阵地,不断开辟新的经营领域,
关键在于提高服务质量。李兆金的经营宗旨就是“永远为顾客提供优良的服务”。七年来,
李兆金始终要求职工恪守职业道德,牢固树立“货主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
克服官商作风。并建立了回访用户制度,经常主动向货主征求意见。1989年2月,公司组织部
分车辆到某林场运木材,个别司机借工作之便索要木材。李兆金得知后,马上回访用户,赔
礼道歉,并责成司机按价付款,还对责任者实施经济处罚。信任胜过有声的命令,客户极为
钦佩李兆金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地赠送新华农场运输公司一面绣有“优质服务、信誉第
一”字样的牌匾。李兆金的运输公司,终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生存的空间。
经营之道
运输公司摆脱了困境,但李兆金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若在竞争
中站稳脚跟,必须面向市场,增强生存能力,壮大发展后劲。
多年来,农垦运输企业主要活动在农场这块较为闭塞的天地里,运输工具、装备数量长
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车辆技术构成落后,“老解放”占90%,车龄老化,平均车龄1
4年,有些车已行驶百万公里以上。作为专营运输公司,李兆金焦虑不安:竞争能力差、完好
率低、修理费高、保修设备简陋、工人劳动强度大,何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根据国家
10个部委的要求,有26台车属1973年前生产的需全部报废,而农场资金极度困难无法解决…
…面对外部条件的变化,李兆金采取集资和租赁的方式加速更新车辆。在集资购车中,李兆
金号召全体公职人员人人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效力。并决定集资款按3年定期存款利率付息,
保证3年还清,他一马当先。从银行取出3000元存款交到公司财务室。在李兆金的带领下,仅
三天时间全公司筹集资金62.5万元,236名职工人人出资,多者4000元,少者50元。李兆金用
这些集资款又从公司利润留成中支出一部分资金,一次性购置5台波兰进口“星”牌柴油载重
汽车、3台“东风140”、6台“解放141”。几乎在这批崭新的汽车开进公司大院的同时,李
兆金又在有关厂家租赁4台“解放141”货车,还从省城哈尔滨购置3台“龙江”大客,又开辟
了新华至鹤岗、新华至宝泉岭、新华至佳木斯3条客运线。至此公司营运区内通车里程达500
多公里,年营运收入占营运总收入的30%。还投资9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客运站,
大大方便了职工群众,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拖而不决的“乘车难”的问题。李兆金任职期间,
共投资110余万元,更新车辆36台。1984~1990年,全公司共完成货物周转量61123千吨公里
,货运量890千吨,货运量年均递增6.57%。
李兆金是位有胆有识的人,他果敢地打破单一的经营格局,改变单一生产结构,“以运
为主,兼营它业”,广辟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在李兆金的倡导下,运输公司开办了商店,
将原修理所扩建为修理厂,现为省一级修理厂,年修保台数380台,产值23.5万元,创利2.1
万元。组建了装卸服务队、养路队,扩大了经营渠道,开拓了业务范围,安置80多名富余人
员。1988年,李兆金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考察和可行性分析论证,集资27万元,破土兴建了占
地560平方米的药用胶囊广,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年创产值
5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使本企业和农场的109名待业女青年有业可就,为社会办了件实事
、好事。
为了培养人才,李兆金经多方努力,与鹤岗汽校联办3期后备汽车驾驶员培训班。培训学
员2300多名,既增加了企业收入,又为场内外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汽车驾驶员,小企业的空间
更加广阔了。
“运业精,多业兴”,这就是李兆金独特的经营之道。
廉洁自律
有人说干啥吃啥,在运输公司工作用车应当便利,可李兆金却例外。1988年,“建房热
”兴起,如果车辆管理失控,将给公司造成数万元的经济损失。李兆金对领导干部约法三章
;(1)坚持原则;(2)严以律己,个人用车必须按章交费;(3)不开“人情车”。李兆金个人建
房用车运费合计1160元,一分不少交到财务室。在李兆金的影响下,全公司30多建房户没有
不交运费和乱用车的,给亲朋好友出“人情车”的现象也极少。
李兆金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行得端走得正,腰杆才直,说话办事才硬气。1987
年春,李兆金与鹤岗某矿洽谈购买1万吨原煤生意,按行情每吨32元。李兆金提出每吨按30元
订货,对方坚持按每吨32元订货,每吨“回扣”0.5元,1万吨煤共提好处。费5000元给李兆
金个人,而且保密。李兆金拒绝说:“我收取500 元‘回扣’是犯罪,给国家造成2万元经济
损失就是罪上加罪。”对方无奈,只好按30元1吨签了购货合同。李兆金在重金面前本色不变
的凛凛正气,为企业争得了经营主动权,树立了国营企业干部的良好形像。
有人说,官不打送礼的。这话对李兆金来说却不灵验。一次,有人托李兆金办事,李兆
金按正常手续办完,那人到他家拿出480 元钱表示感谢。李兆金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人说:
“480元就是‘四平八稳’,不出‘漏子’。”劝李兆金一定要收下。常言道:“险关好过,
人情难却”。李兆金见“软功”不行,便严肃地说:“收不义之财能‘四平八稳’吗?我们
党员领导干部,为群众办事是应尽的义务。”那人只好尴尬地走了。领导的凝聚作用不在于
权力,而在于职工群众这个“上帝”的向心程度。
职工崔尚义,6口之家有80多岁卧床不起的老父亲和1个13 岁患肺结核住院的儿子,生活
困难,李兆金把这件事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决定把崔尚义作为自己的扶贫对象。每逢年节
,李兆金便带着“慰问品”到他家看望。崔尚义的长子批合同工后,一直未分配工作。李兆
金经与场有关部门多次协商,将这位小青年安排到运输公司,老实巴交的崔尚义感动得眼泪
扑簌簌地往下流……
1990年元月,某市决定调李兆金任运管处长。“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提职又进
城,按理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李兆金不是没有考虑过,公司一些老工人听说后排着队到
李兆金家挽留。有位老同志含着眼泪说:“李经理,你舍得离开你苦心经营的公司吗?舍得
离开你一起工作多年的职工兄弟吗?公司需要你,我们需要你,你留下吧!”2月8日,运输公
司全体干部职工联名给党委写信,请求党委不放李兆金。夜深人静,李兆金躺在床上思来想
去,来北大荒那阵儿才13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是北大荒这块溢满芳香的沃野哺育了我
,是老一辈拓荒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高风亮节感染了我,魂系大荒,
根在农场,我怎能离开这片土地,离开朝夕相处的父老兄弟……在留与走的天平上,李兆金
选择了前者。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在李兆金的苦心经营下,黑龙江垦区新华农场运输公
司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从一个不起眼的“老企业”成为拥有53台营运车辆、几百名职工,能
适应对内对外经营,经济实力雄厚的先进的农垦运输企业。
1984~1990年,公司累计创产值1486万元,实现总利润317 万元,人均收入由1984年12
00元增至2200元,平均年递增13%。
1984年以来,这家公司连年被农场、管理局、总局、省评为模范集体、先进企业、文明
标兵单位……1988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国家交通部命名
为“文明车队”。
李兆金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农场、管局、总局、鹤岗市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
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劳动模范、特等劳模、北大荒人标兵……1987年,被黑龙江省交通厅命
名为“优秀企业管理者”。1991年4月末,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省、
市、中央级多家报刊多次以显著位置报道了新华农场运输公司和李兆金个人的事迹……成绩
,并没有使李兆金陶醉。为了信仰,为了追求,为了事业,已到中年的李兆金,紧紧抓住每
个瞬间,去拼搏、去开拓、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