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宋宝成

宋宝成


拼音:songbaocheng
炉火熊熊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宝成
王建国
(一)
夜,万籁俱寂,宋宝成独自在锅盔河畔徘徊。这是1985年6月。
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而从事30多年农业生产、年近50 岁的宋宝成,又面临着一次
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选择。
组织上要调他任八五一○焦化厂的厂长,此时他的心情是那样矛盾,那样复杂……
是的,他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和热爱锅盔河畔这块土地。这里有他执著的追求,有他匆
忙的足迹………他对那几经沧桑,曾给这片土地带来无比喧闹的小厂,同样浸透着感情。
去?还是不去?
他想到了竞争的残酷,他在思考着自己的能量,他终于坚定了决心,他要去追赶那竞争
的潮头,他要追赶焦化厂那铺满阳光的前程。
(二)
宋宝成就任八五一○焦化厂厂长了。
正如法国有句名谚说的那样,50岁是老年的青春期。宋宝成生平第一次感到,做为一名
共产党员,他那造福一方的理想之火,在这片土地上燃烧起来了。
他一头扎进车间班组、走访、谈心、调查、摸底。两个月的鞍马劳顿,换来了一套46项
6万多字的《八五一○焦化厂管理办法》。
他为了熟悉和掌握炼焦生产工艺,一上任就天天跟班劳动,认真学习,努力干,在此同
时,他心中孕育着焦化厂发展的宏伟蓝图。
由种、管、收到产、供、销,这简单而又根本的变化,使宋宝成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花费了多少血和汗哪!
他无缘拜读老祖宗的大部头,但他对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点却心领神会。他
深信,人活了,企业就有了活力。
全场职工大会上,他诚挚地对大家说,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很多,我这个门外汉,还要
依靠大家,才能使焦化厂起飞,只要全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企业就一定
能够兴盛。
宋宝成这含蓄、内秀、具有典型东方民族特征的思考型和决断型相混合的厂长,靠他那
颗赤诚,炽热的心,靠他那淳朴,扎实的韧劲,赢得了全厂职工的心。桔红色的火焰在焦炉
上升腾跳跃,它与深秋的红叶相互辉映,映得焦化厂人容光焕发。
宋宝成像一位文明的音乐指挥那样,指挥着全厂机器欢快和谐地弹奏着,指挥着全厂的
职工齐唱着一支亢奋的艰苦创业之歌。
(三)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科学的管理使焦化厂的生产步入正规。宋宝成厂长的挚诚换来
了职工的干劲,可是一个设备陈旧落后的老厂怎样才能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呢?宋宝成吃不
下,睡不宁……
通过调查他发现,四座焦炉全都在超期服役,炉体变形,不得不大幅度减孔。由每班烘
焦72孔,减少到24孔,严重影响了焦炭产量、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扭转生产徘徊的局面,有时他一天十五六个小时蹲在焦炉前和工人一起出焦。一边
观察、分析、研究出焦难的原因。夜里本来就仅有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他被出焦难的问题
占去了一半……
他从原煤、洗煤、上炉、烧焦、出焦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分析。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
校对,终于找出了问题的原因——精煤含水量过低是造成出焦难的重要原因。
但在滴水成冰的北国冬季,往精煤里加水,不是运煤传送带结冰,焦炉进孔堵塞,就是
精煤结块无法加煤,给生产造成更大的困难。
怎么办?宋宝成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职工们争相献计,向精煤中加冰试试,
宋厂长带领工人经过反复试验,将大冰块粉碎成颗粒状加入精煤中,使精煤含水量由过去的
4—6%,提高到10—12%,解决了出焦难的问题,开创了建场以来满负荷生产纪录。
宋宝成不负众望,任厂长不到一年,焦化厂就实现了全年焦炭产量第一次接近焦炉设计
能力,达到了年产焦炭3.65万吨,比上一年增加了1.7万吨,当年盈利186万元,焦化厂迈上
了一个新台阶。
(四)
近几年,焦化生产如雨后春笋,在各地竞相崛起。焦炭生产市场供大于求:原煤价格大
幅度上涨,三角债困扰企业……
如何使八五一○焦化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上新台阶?全厂职工都在看着宋宝成

宋宝成坚信,两军相逢强者胜,企业的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掌握企业命运的上帝是职
工自己。企业的竞争便是质量、信誉、技术、管理的竞争。
宋厂长视质量为生命。
他上任不久,有的用户反映焦炭中的小碎块焦炭拉回去用不上,只好白白扔掉,他便打
破焦炭出售惯例,“独创”了用筛子筛出碎焦炭后再出售。就这项,工厂每年就失掉了利润
10万元,却赢得了信誉,抓住了用户,使工厂的产品在竞争中经住了考验。许多用户宁可先
付款买八五一○焦化厂的焦炭,也不去其它厂家做先用焦炭后付款的买卖。这使八五一○焦
化厂的产销进入了长期稳定的良性循环状态。
“练内功,自壮筋骨”,是宋宝成的管理信条。为降低成本,创出高效益,宋厂长十分
重视企业内部的技术挖潜,设备改造和双增双节活动,还在全厂职工中开展了“我为厂长献
一计”活动。几年来,全厂革新成功项目超过40多项,直接增加经济效益230万元。
“竞争不等于自相残杀,市场海阔天空,我们要独闯蹊径”。宋厂长为了使自己这条小
船免遭颠覆,他先后上了水洗焦、硫化碱、岩棉等短、平、快项目,为小小的焦化厂呈现出
光辉灿烂的前程。
(五)
宋宝成经常这样说,职工群众才是我们企业的脊梁,他们竭尽全力的工作热忱是企业拥
有的最大资本,是企业充满活力的真正源泉。
他把职工群众捧为上帝,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铺路、修房、吃菜、子女就业……他都为职工想到。
为了改善职工作业环境,他扩建了工人和夜班司机的休息室,改造了换向室,结束了为
通风常年大开门窗的历史。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士道变成了一条7米宽的水泥路……
“职工需要的,就是我所要的。只有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企业精神才会振奋”。
的确,对于这个问题,他从来未敢忘怀。
这来自内心的精神之火,就像永远燃烧的太阳给万物以生命。它给企业带来了凝聚力,
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如果说,青春期是人生的春天,那么50多岁以
后应是人生的丰收季节。
如今54岁的宋宝成,既充满了青春的欢欣,又有着秋收的喜悦,因为他也在那里洒下了
心血和汗水,因为他在那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一串浸透着心血的阿拉伯数字都会为宋宝成据理力争。
八五一○焦化厂这个仅有300多名职工,两组红旗三号型焦炉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五年迈出五大步,累计盈利1322万元,成为垦区闻名的盈利百万元企业。
企业连年被农场、管局、总局授予“先进集体”、“文明标兵”、“经济效益优级企业
”等光荣称号。
宋宝成的名字也镶嵌在“牡丹江市优秀党员”、“总局优秀北大荒人”、“农垦总局特
等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光荣册上。
他在艰辛、曲折、坎坷不平的道路上,踏出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这足迹,在神奇的黑土地上延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