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群
郭士群
拼音:guoshiqun
老兵风采录
——记查哈阳农场家庭养猪场场长郭士群
郑学成
在北纬44度到54度,东经122度到135度之间的中国版图上,有一片古老而又肥沃的荒野
。
1958年,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官兵开进了这沃野千里的北大荒,打响了开垦荒原,建设粮
仓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一场人与自然的大搏斗开始了,在垦荒战士的行列中,有一位来
自广西桂林军校,佩戴少尉军衔的青年军官郭士群。
脱了军装的郭士群成了查哈阳农场的一名职工,他与北大荒的70多万职工一样,春种秋
收,养儿育女,一干就是30多年。
30多年里,郭士群用智慧和双手,在这黑色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一)
夜阑人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郭士群躺在炕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
着,思绪搅得他浮躁不安,腰伤使自己不能弯腰干力气活,二女儿又患小儿麻痹症,这个病
残的十口之家,靠每月50多元的工资来维持生活,真是有买米的钱,没有买油盐的钱。多年
来,一直是队里的救济户。可咱不能总这样靠救济过活呀!
“咳——”老郭长叹一声,翻身下地踱来踱去……
“现在猪肉紧缺,我们要积极发展养猪业。”队长动员职工办家庭养猪场的话语又在耳
边响起,个人办猪场没经验,近两年猪灾大,死亡率高,别人都不养,咱本来就挺穷的,赔
了岂不……可都不养缺肉咋办呢?老郭挠了挠花白的头发,“咋办呢?”他喃喃自语了一阵
,卷上一支旱烟,点燃,慢慢地吸了起来。
“当!当!……”挂钟响了,这12声钟响标志着新的一天开始了,老郭摔掉手中的半截旱
烟卷,站起身来:“干!办养猪场。”
第二天一早,老郭就来到队部签了办猪场的合同,又包15亩甜菜地。他借了300元钱买回
10头小猪崽儿,办起了家庭养猪场。老郭向兽医请教,又找来生猪饲养及管理等方面的书籍
硬啃。他采取比例调料,精细搭配,定食定量的办法,小猪崽好像有意成全老郭似的一个个
赛着长……
金秋10月,郭士群的甜菜丰收了,一家人忙着起甜菜、交甜菜……
一场早到的冬雪,给大地铺上一层白色。冻层随着下降的气温逐渐增厚,修理甜菜的难
度加大了,生产队召开紧急会议,动员职工抢收甜菜,郭士群第一个站起来,包了75亩。
雪夜,阵阵北风在雪地上抖瑟着,甜菜疙瘩在结冻的土地上呻吟着。远处的三盏马提灯
在夜色中闪着光亮,郭士群一家人借着灯光正在专心地修理甜菜,只见老郭双膝捆着塑料布
,跪在甜菜堆旁,一下一下地修着。
“该死的腰。”郭士群放下刀,站起身来轻轻地揉了揉伤部,活动活动跪麻的左腿后,
跪下右腿又干了起来。就这样,左腿麻了,换右腿,两条腿来回交替着……
夜深了,虽然风小了些,寒冷却好像更甚了,郭士群望着女儿们那冻红的脸,起身为孩
子轻轻地揉着,心疼地说:“让你们跟爸爸受罪啦。”
“爸爸,您不是常说苦和累能锻炼人的意志吗?”懂事的孩子满不在乎地劝慰着父亲。
“走,咱们先攒攒堆,暖暖身子再修。”说完就领着孩子们攒堆。
老郭弯腰从雪地里拔出早已被起甜菜机松动过的甜菜,用力摔掉疙瘩上的冻土,拔着、
摔着,拾起一堆送到10米远的大堆上,孩子们也跟着拔、摔,活动量增大,冻僵的肢体逐渐
地温暖了,老郭又跪下修理起来。黑黑的夜幕、红红的光亮、黄黄的叶子、白白的雪——构
成一幅拼搏的图画。
一家人每晚都要干到午夜。75亩地的甜菜修理完了,可是老伴和四女儿桂芝的脚却冻得
红肿了。老郭仅捆双膝的塑料布就用了整整20块呀……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当年收入3000
元,第二年又收入了7000多元,还上了欠了多年的陈债,甩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子。
(二)
烈日当空,炎热逼人。麦场上,人声鼎沸,机声轰鸣,人们顶着骄阳正忙碌着卸粮、做
囤、交粮……
刚刚装完粮车的郭士群,擦了擦满脸的汗水,坐在麦堆旁。望着眼前这粒粒渗着汗水的
麦种,沉浸在繁殖良种成功的喜悦之中,记忆之神把他拉到今春喷小麦时的场景中去:
银白色的滚移式喷灌机组,放射出无数串白色的水珠,喷洒着黑土地,在太阳的照射下
飘起一层蓬蓬勃勃、朦朦胧胧的薄雾。时间一秒秒地向前移动着,水在一毫一毫地向地里涌
透着,30分钟过去了,干土层消失了,喷灌机组向前移动30米再喷。这30 米要靠人力推动。
北大荒的四月,初暖犹寒。郭士群和老伴挽着裤腿,光着脚,踩着冰冷的泥水用力向前
推着喷灌机管子。泥水冰冷刺骨,一股寒流窜遍周身,老俩口咬牙挺着。突然,一种异样的
感觉传入老郭的神经:“抽筋啦!”他双手按住膝盖,蹲下、立起、伸腿、踢脚,活动一阵又
与老伴一同向前推去。
移动了30米的喷灌机,又轰鸣着喷洒着雨霭。郭士群老俩口坐在未喷的干地上,两手捧
起干土面,撒在腿脚上,搓揉着,30分钟推一次,留下两行深深的足印,30米搓揉一阵,搓
掉两腿脚的泥水。望着爸爸妈妈那灰黑的面孔,红肿的眼睛,一身泥水的衣裳,肿胀的光腿
,女儿劝他们穿上靴子。老郭深情地望着女儿,吐出几个不容更改的硬梆梆的字来:“我要
的是保苗株数!”
五天过后,195亩小麦喷透了,郭士群老俩口那红肿的腿和脚上,也留下一道道血口……
“老郭!”喊声把他队回忆中拉回来,寻声望去,原来是熟人老刘领着一家种子公司,前
来高价买他繁殖的高产麦种。听明来意后,老郭笑了笑说:“老伙计,我这是为场里繁殖的
麦种,理应交公呀!”
“老郭,我买的是你合同外超产的6吨多,每斤6角钱,比你卖给场里要多收入3800多元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啊。”买种人诡秘地笑了。老郭伸手抓了把麦种,看了看说:“咱不能
把眼睛盯在钱上,要知道,场里还穷,为场里分忧,是每个职工份内的事,你的好意咱领啦
,这麦种只能全部交给场里!”
生产队的帐本上记着郭士群交粮的情况。
1990年:交小麦12.3万公斤;
交麦秸15万公斤;
交甜菜13万公斤;
七年共产粮豆25.9万公斤;
应交合同指标16.4万公斤;
超交9.5万公斤。
(三)
四月中旬,春天才迈着姗姗的脚步来到北大荒,雁阵横空,大地复苏。
郭士群一家刚栽完松苗,就遇到了罕见的春旱。旱风这个不速之客,把天空搅得灰黄,
混浊……
老郭一家人在风沙里肩挑、盆端地浇灌着松苗。土壤长期的干渴,又加上场场旱风,一
舀水浇下去,眨眼间就被吸干了,干了浇,浇了又干,干了再浇……
过度的劳累,使老郭腰伤隐隐作痛,他咬牙挺着,一摇一晃地挑水浇苗。疼痛难忍时,
就直直腰,揉揉腰伤,豆大的汗沁满了额头。女儿们心疼地劝道:“爸爸别挑了,有我们姐
几个就行了。”孩子们为他擦汗、揉背,老郭爱怜地轻轻抹去孩子脸上粘有尘沙的汗演说:
“不碍事,爸爸慢慢挑就是了。”说罢,从衣兜里摸出两片镇痛片吞下去。一会儿,就又挑
桶走了。
晚饭后,女儿桂芝半跪在炕上,用毛巾沾着温水为劳累了一天的爸爸按摩腰伤。望着爸
爸那高凸错了位的脊椎,桂芝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郭士群的伤残是朝鲜战场上留下的,按理说这把年纪,加上这个伤残的身体,郭士群该
养养身子了。可是,他总要自找苦吃。年初场里要淘汰杨树,改栽松树。因栽松树风险性大
,收效少,又没经验,职工都不愿栽,郭士群又包了10.5公顷地,劳力已够紧张的,但他还
是带头栽了36亩。苦干了一年,松苗死了一些,今后干不干呢?难道我老郭,就在自然这个
暴君面前认输了么?
“队里号召的事,咱是党员,要带头响应才是,这些日子我琢磨着改换树种准行。”郭
士群对老伴说。
“那就栽吧,你身子骨可不像早些年了,你掂量着办吧,唉!”老伴叹着气说。
翌年初春,老郭补栽到地里5000棵云杉松苗,把拉回的土和粪按比例拌匀,装满买来的
2000个小塑料袋后,再栽上松苗,移植到门前的小园里。雨季,又把松苗移到地里,几场雨
后,松苗绿油油的喜人。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大荒的严冬是令人生惧的,在白雪铺地的旷野里,郭士群挥舞
着鞭子,驱赶着一群“入侵绿洲”的牛羊。
在没有遮风处和取暖物的雪地里,老郭的眉毛,胡子都挂满了冰霜。零下35℃左右的严
寒,冻得他直打哆嗦,他就绕着松林跑一阵,跳一阵御寒,就这样,他每天都是牲畜未出栅
就上岗,地里的牲畜走光了才回家。就连大年三十,他也是在寒气袭人,寂寞空旷的野地里
,陪伴松苗度过的。
36亩松林地为证:
1985年栽松苗10000株;
1986年补栽松苗5000株;
移栽松苗2000株;
买塑料袋2000个。
(四)
居民区内,一栋民房墙上的红砖早已由鲜红的本色变成褐色。房前用篱笆和石头构成的
院内,停放着一辆平板马车,给这个农家小院注入几分生气。推门进屋,只见几样老式家具
,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张裂了两道缝的三屉桌子,两把褪了色的木椅子。这栋1973年建成的
知青宿舍改成的极普通的民房里,住着早已出了名的富裕户——郭士群。
郭士群经常对女儿们回忆过去:他八岁开始要饭,为了要口饭,往往要跑上一天。饿得
没办法就扒树皮,挖野菜,那时挨饿受冻是家常便饭。九岁那年就给地主石常宝家放羊,还
是吃不饱,常常挨骂挨打。有一次,狼咬死一只羊,石常宝就扒下他的衣裳,用鞭子抽,疼
得他哭天喊地,昏死过去。晚上,寒风把他吹醒,借着月光,他看见身上道道血痕,有的还
往外渗血……
女儿桂芝边哭边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们绝不忘本,今后,再也不讲吃,讲穿了,
啥苦活累活我们都能干,绝不让你和妈妈操心。”说完就扑在爸爸的怀里痛哭起来。
原来,郭士群发现随着生活的富裕,孩子们的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讲究穿戴,不愿住
这破旧的房屋,干活也不如以前那样卖力了,甚至有时对扶贫的事也看不惯。针对这些变化
,郭士群通过家庭忆苦思甜会,来教育孩子要继续艰苦奋斗。
从这以后,小姐妹们事事都替爸爸着想,家里地里的活都争着做,抢着干。经过锻炼,
庄稼院里的活,全都拿得起,放得下,乡邻们都夸她们个个赛过“穆桂英”。
近几年来,牲畜的饲养量逐渐增大,路边坑边,柴草垛四周以及遮风处几乎都成了猪、
马、牛、羊排泄粪便的场所了,这也为郭士群积蓄了充足的上等粪肥。老郭父女几人,每年
都要捡50 万公斤粪肥,肥多粮多,收入也增多了,在他们的带动下,一队捡粪的人多了,居
民区内洁净了,生产队也成了场里的积肥先进队。
今年3月,老郭参加省农场总局北大荒精神报告团,临行前,给队里送去1.5万元,让队
里代他为那些春播有困难的人垫资。
郭士群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赞誉,乡邻们回报以这样和那样的感激,组织上送来了这样和
那样的荣誉,可老郭还是老郭,有钱自己舍不得花,五个女儿出嫁共花了2000多元,可在乡
邻有困难时,他却伸出热情之手。
武传义患癌症急需钱医治,他送去500元。
侯井昌生活困难,他常接济些零用钱,农场建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他捐款120元。
生产队维修校舍,他捐款300元。
大兴安岭救灾,他捐款50元
……
(五)
“砰砰……”一个新的家庭在这阵阵贺喜的爆竹声中诞生。
“苏奎安的儿子娶媳妇啦!”喜讯随着爆竹声传进了各家各户。
在席桌前,苏奎安老汉久久地拉着前来贺喜的郭士群的手,两眼流出感激的泪水,许久
才语音颤抖地对新婚儿子、儿媳说:“快,快给你郭叔敬个札,要不是你郭叔,哪有你们的
今天呀!”一对新人诚挚地敬完礼,又斟满了一杯酒,双手捧起酒杯送到老郭面前:“叔叔,
请接受我们诚挚的敬意。”老郭接过酒杯,喝下了这杯溢满感激、富裕和快乐的喜酒。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年,老苏在铡马草时,被铡草机铡掉半只手。使原来就紧巴的家越
来越贫困了。老俩口时常望着三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发愁,谁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受苦呢!
一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裕,如今咱富了,要想法子帮着贫困的乡邻们
脱贫。这是刚刚脱离贫困的郭士群的心愿。
月明风清,夜深人静,喧闹一天的村子沉浸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苏奎安家里还亮着灯,
窗口上闪着两个晃动的人影,这是郭士群和苏奎安一同合计脱贫的道道。几经琢磨才认准养
羊这条见效快的富路。当谈到资金时,老苏长叹一声:“唉!兄弟,路,倒是条好路,可我…
…”没说完就用一只手捂着脸,慢慢地低下了头。
“噢,钱的事你就不用管了,我先给你垫上3000元。”郭士群笑了笑,起身拍了拍苏奎
安的肩头。
几场春风,把大地吹得酥软了,郭士群和苏奎安的两个儿子,赶着新从40里外的农村买
的绵羊往回走。苏家小哥俩忘记了五天的焦急和劳累,赶着80只绵羊,乐得合不上嘴。又是
唱又是跳,老郭望着他俩这个高兴劲也欣慰地笑了。
一年里,郭士群常到苏家帮着解决困难,在老苏的精心饲养下,绵羊个个长得毛亮体壮
,连羊羔,带羊毛当年就还上了底子钱,三年后收入翻番,从此走上了富裕路。
冬去春来,人们又开始谋划一年的打算。刚从外地迁来的刘华和妻子杨金萍在队里没有
熟人,又没有钱包地,小俩口整天蹲在家里发愁。
郭士群知道后,心想:刘家生活本来就挺紧巴,年纪轻轻的再不包地,咋生活呢?别因
为这个做出别的事来,我得帮助他。
吃过晚饭,老郭来到刘家,寒暄几句之后,老郭先开了言。
“刘华呀,人最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没有志气,你要打起精神,战胜眼时的困难才是呀
!”说罢,郭士群从衣兜里掏出一沓钱放在炕上。“这500元钱,你俩先拿去包一顷甜菜,我
替你俩合计好了,甜菜经济效益高,一顷就能收入2200多元,可以缓解一下困境。”老郭掰
着指头为小俩口算着。
“郭叔,这不行,我们不熟悉,怎好用你的钱呢。”刘华说着,拿起就往老郭兜里揣。
“小刘,你这是干啥,眼下要紧的是种上地,只要好好种地,有个好收成,我就没白为
你垫钱。”老郭说完,又帮刘华筹划起买种,买肥的事来,一直到很晚。
小苗绿油油的喜人,可杂草也不示弱,它依仗着数量上的优势,欺压弱小的甜菜苗。小
杨望着这密密匝匝,黑黑压压的杂草犯愁了,爱人为了改变贫困的家境,到桥队出劳务去了
。农时不等人,自己一个女人,就是每天起早贪黑地干,也得20多天呀!到那时,小苗早就被
杂草欺死了。
“唉!”小杨擦了擦满脸的汗水,又铲了起来,突然,她看见地中间闪动着三个熟悉的身
影,小杨一下子就认出是郭士群和他的两个女儿又来帮铲地了。
“郭叔呀,在我有困难时,你总是来帮忙的。”小杨自语着,撸了撸袖子,往手心上啐
了口唾沫,用力向前铲去。在这一顷甜菜地里,不论是整地,播种,还是铲地,间苗,每一
步都留下了郭士群的身影……
初冬的一天,老郭正在家里吃饭,刘华夫妇走进来,将拎来的酒、糕点等礼品放在桌上
。
老郭放下碗说:“回来了,快说说你在桥队干得咋样?”
小刘吐了个烟圈,兴冲冲地说:“郭叔,我在桥队挣了800多元,金萍在家里又收入了1
700多元,这可全靠您老啦!”
“小刘呀,你一年脱贫这是好事,我也为你高兴,可这礼品么,我绝不能收!”老郭笑哈
哈地说……
人们心中有本帐:几年来郭士群为分场集资5000元,为贫困户垫资3万元,长年在贫困户
手中周转1.5万元。
扶持脱贫的有苏奎安,赵成礼,刘华,李国华……
如今,年过花甲的郭士群,虽然略微有点躬背,但他那棱角分明的古铜色脸庞,高凸的
颧骨,尖尖的下巴上那花白的络腮胡须,额头上刀刻般的纹,深邃的双眼,仍然是精神矍铄
,慈祥可亲。
翻开郭士群的相册,映入眼帘的是幅幅凝聚着心血和汗水,信任和鞭策的照片。
农场优秀共产党员合影;
农场劳动模范合影;
农场好职工标兵合影;
嫩江局北大荒精神报告团合影;
齐齐哈尔市优秀党员合影;
省农场总局优秀党员合影;
省农场总局劳动模范合影;
省农场总局北大荒精神报告团合影;
受国家副主席王震接见时的合影。
这就是一位老兵的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