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黎叶梅

黎叶梅


拼音:liyemei
“小火箭”起飞了
——记第九届国际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黎叶梅
张斌仪 郑天阔
1990年金秋季节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国际马拉松比赛中,黎叶梅力克群雄,摘取了女子
组桂冠,成绩2小时30分13秒,比亚运会冠军的成绩快3分10秒。喜讯显示在家家户户的电视
屏幕上,顿时,北兴农场沸腾了!
24日,农场党政领导代表全场2.3万人民,敲锣打鼓,抬着礼物到退休老工人黎宏发家热
烈祝贺。祝贺他们培养教育出这样的好女儿,为祖国增光,为黑龙江省增光,为垦区增光,
也为北兴农场增光。
(一)
黎叶梅,原籍江苏省高邮县,1969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北兴农场场部一个锻工的家里。父
亲黎宏发、母亲王寿英曾为北兴的开发建设,作出过卓越贡献。黎叶梅姊妹兄弟6人,她排行
老五。1981年,她从小学升到初中,第一次体育课,就引起了任课老师曲绍和的注意。他发
现这个小姑娘的动作和别人大不一样:跑跳灵活敏捷,回旋优美流畅,是个天生的运动员材
料。曲老师像发现璞玉一样,满怀喜悦地对她进行检查测验,结果是:心肺功能和臗关节柔
韧性都非常好,特别是心理素质尤其难得,小小年纪就不怕辛苦,不惧艰险,勇于拼搏,敢
攀高峰。
不久,黎叶梅被选入一中田径训练队,在曲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开始了长跑的正规训练
。训练当中别的队员多少都有怕苦怕累的表现,唯独黎叶梅如鱼得水,练起来就像做游戏那
么高兴。曲老师的劲头儿也很大,他伴着小叶梅室外作耐力和速度练习,室内作素质和心理
训练,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经过一段系统训练后,她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进步。1982年5月在农场越野赛跑中脱颖而出
,得了第一名。
由于学校决定曲绍和要在10月到哈师大进修,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也为了黎叶梅的前
途,曲绍河老师征得家长的同意后,亲自把小叶梅送到红兴隆管局少年体校赵景云老师门下
深造。
(二)
1982年5月,北兴农场工会牵头举办全场越野赛跑,赛程全长5公里。
俱乐部前,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农场党政领导多数前来主持或参观这一盛会。中央大
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运动员出场了。其中有虎背熊腰的壮实小伙子,也有历届田径场上夺魁的能手。黎叶梅
穿一身鲜红球衣,夹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可是脑瓜皮顶不着别人的胳肢窝,小腰没人家大
腿粗。看起来她好像大船边的一叶小舟,实在太小了,那年她才13岁,只1.4米高。
枪响了,小叶梅却第一个冲了出去,跑到前面。曲绍和老师骑着自行车紧傍在她的身边
,手里掐着表。不到9分钟黎叶梅绕过定点往回跑。她跑回办公楼前正往中央大街上拐,忽听
曲老师喊:“小黎冲刺!”她立刻加快脚步使出全身力量,直扑终点。大街上的观众掌声雷动
,高喊“加油!”黎叶梅高举双手越过终点线。计时员高呼:19分2秒。书记场长不约而同地
赞叹说:“简直像枚小火箭!”小叶梅由此得了个“小火箭”的绰号。
1982年黎叶梅离开北兴到红管局体校学习。受到赵景云教练的精心培育,进步很快。19
84年在黑龙江省少年运动会上,接连取得1500米和3000米两项冠军,因而从体校选入黑龙江
省体工队。省体工队先后到鸡西和河北省兴隆县训练基地集训,那里地形复杂,条件优越,
加上王德显教练的严格要求,黎叶梅的成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5年10月,年仅16岁的黎叶梅取得两项重大成绩:一是第一次跑完马拉松全程,在济
南市举行的“泰山杯”比赛中名列第八,进入录取名次;二是在日本新泻国际田径赛中以17
分40秒的成绩夺得5000米冠军,在国际体坛上初露头角。同时,“小火箭”开始名扬海外。
1987年3月,在天津第六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中,黎叶梅打破女子组全国纪录,被评为全
国优秀田径运动员。
1988年6月19日,在哈尔滨“连环杯”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她出色地摘取了桂冠。
1989年4月,在意大利米兰市第三届“世界杯”马拉松比赛中,获第三名,跑出了2小时
32分53秒的好成绩。当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佳”运动员。
1990年1月,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4月到英国伦敦参加了选拔赛。
9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10月21日,在北京第九届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夺魁,创造出她
个人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自从进入省体工队后,她为黑龙江省和垦区捧回一个又一个奖杯,仅红管局体校就陈列
着5个。她已先后11次出国参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三)
黎叶梅是出名了,可有谁知道她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在红管局体校时,节假日别人出去游玩,她照常完成训练项目。有时因训练错过了食堂
开饭时间,碰上手头没钱,只得到舅舅家去吃来回10公里,又是一通跑。冬天下了大雪,马
路上没法跑,别的同学借故休息,她就在住区围着房子转圈跑。一次天太冷,小脸上冻出了
水泡。赵景云教练忙拉她回家为她医治,心疼得掉了泪。这时她才停止嘻笑,掏出手绢给老
师擦脸。
1984年她们在鸡西集训,为调剂生活安排了一天去兴凯湖旅游。当汽车要出发时,却怎
么也找不到黎叶梅。还是教练心里有底说:出发吧,别找了,她准是训练去了。下午人们回
来吃晚饭时,她满脸大汗挟着衣服来到餐厅。
1986年回家探亲,短短几天,锻炼也照常不误。
一次在上海江湾参赛,赛前得了感冒,大家劝她退出,她偏坚持上阵。中途休克,人们
吓得不得了,苏醒后她却毫不在乎。在竞赛场上,黎叶梅关心的只是成绩,而不是名次。19
85年在佳木斯举行的环城长跑,事先运动员们没察看过路线,路上也没设标记。起跑以后,
黎叶梅一路上遥遥领先。大约跑了10余里,不用说人群,就连第二名的影也看不见。忽然骑
摩托监护的说:我负责保护前二名,现在第二名都没上来,我得回去看看。
“那怎么行!我不认路咋跑?万一跑错了怎么办?”
“保证不会错,你就一直往前跑,一会儿我就回来了!”说完拐车返了回去。
黎叶梅只好往前跑。时间不长,面前的道分岔了。她四下一看,见有位老太太,忙问:
“老奶奶,马拉松跑哪股道?”
“马什么松?我不认识。”
无奈,她拣了一股较宽的道跑下去。又出去2里多,听见后面骑摩托喊着冲过来:“错了
,错了!”她一愣,噔地站住,禁不住喊:“我应该第一!我应该第一!”
“应该第一,我证明。”监护员大声说。可是,黎叶梅进入场地时,已经有俩人越过终
点线,第三名剩下不到200米。谁证明也没用,她只能名列第四。黎叶梅看着那几个被她远远
甩在后面,而现在又是“名正言顺”的前三名,和那个还在断断续续争争吵吵的监护人,觉
得自己长了见识,经了一次世面。心里想真金不怕火炼,下次再见。
(四)
北京夺魁后,黎叶梅回到北兴农场,这是她第三次探亲。农场领导举行欢迎会,并请她
给中小学生作报告。黎叶梅在讲了自己刻苦训练的经过之后说:我离成功还差得很远很远,
还没参加过奥运会,还没上过大学,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进取。有很多人认为:要想成功必
须具备天赋、机遇、勤奋三个条件,少一个也不行。其实这三个条件是有机结合着,不是各
占三分之一,同等重要。天赋和机遇很次要,最根本的是勤奋……
最后黎叶梅诚恳地说我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都是北兴的曲绍和老师、红管局的赵景云
老师,省体工队王德显老师以及其他很多老师教导的结果,我永远忘不了他们。衷心希望同
学们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勤奋进取!……
黎叶梅的前面,还有一段艰辛的拼搏之路,但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理想和目标,“小
火箭”将更高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