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孙维本同志在黑龙江省转复军人开发建设垦区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孙维本同志在黑龙江省转复军人开发建设垦区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黑龙江省转复军人开发建设
垦区纪念大会,这是黑龙江省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
的召开,充分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几十年来艰苦奋斗在祖国北
疆垦区的广大转复军人的高度评价和深深敬意,充分说明了
垦区广大转复军人在黑龙江大地上确实干出了值得称颂的业
绩。我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向参加今天
大会的四百多位转复军人代表,向垦区七万名转复军人和他
们的家属,向同转复军人共同战斗的垦区全体职工,致以热烈
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黑龙江垦区的开发和建设,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和兄弟省区垦区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今天,党
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兄弟省区垦区又派来领导同志参加
这次大会。我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代表
垦区的转复军人和全省人民,向到会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
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黑龙江垦区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创业史,是一
部勇往直前的开拓发展史。早在1947年,解放战争的战火还
在燃烧的时候,一批征尘未洗、伤残未愈的荣誉军人,来到了
沉睡的“北大荒”,创建了我国第一批国营农场,揭开了中国农
垦事业的第一页。1956年,王震同志创议开发虎、饶地区,国
家把黑龙江垦区做为开发的重点,铁道兵等几个兵种的复员官兵开进了渺无人烟的三江平原
,一批新的国营农场又诞生在黑龙江的大地上。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进“北大荒”,黑
龙江垦区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国营农场群逐步形成。先后来黑龙江垦区参加开发和建设
的转复军人,共七批十四万人,现在仍有七万多人继续战斗在这里。经过近四十年的艰苦创
业,我省的国营农场总局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有一百个国营农场、八千六百万亩经营面积、
三千万亩耕地、七十一万职工的全国最大的垦区。沉睡了亿万年的茫茫荒原,如今已经变成
了万里良田;过去人烟罕至的旷野上,现在已经建立了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在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版图上,“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这是一个
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个伟大的转变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广大转复军人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
春和心血。他们曾经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过,但打下天下之后,他们没有荣归故里,
也没有以此为资本向党和人民索取安逸的生活条件,而是转战“北大荒”,在新的战场上继
续艰苦奋战。他们这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利国利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不怕艰难困苦的
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发。他们不愧是为祖国解放事业建功立业的英雄,不愧是保卫边疆
、建设边疆的功臣。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营农场,是以转复军人为骨干的七十一万农垦职工正在努
力登攀的新的目标。赵紫阳总理1983年在新疆垦区提出,要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建立“大农
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来我省垦区视察时又指出,要快办、
办好家庭农场。垦区广大职工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
和政策,坚决贯彻执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国营农场的改革
逐步推向前进。现在,全省垦区共有十万多个各种类型的职工家庭农场,“大农场套小农场
”的双层经营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改革为国营农场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巨大的活力,职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了,一业为主,各业兴旺。很多过去陷
入困境的单位和职工,走上了先富、快富的康庄大道。去年大灾之年,全垦区粮食总产量仍
然接近上年,工农业总产值仍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点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大机械化的优势
相结合的各种有效形式,正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广大转复军人同垦区其他职工一道
,拿出了当年创业时期那股坚决听从党召唤、坚韧不拔闯新路的劲头,为国营农场的改革、
开放和搞活,一往无前。
广大转复军人在垦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这同时,也创造了宝
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顾全大局、艰苦奋斗、锐意开拓、勇于献身的“北大荒精神”。早在
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同志率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南泥湾精神
”。五十年代的和平建设时期,王震同志又率领十几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南泥湾
精神”在“北大荒”生根、开花、结果,发扬光大。“北大荒精神”是“南泥湾精神”在新
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它的核心就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舍得牺牲个人的利益;为
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吃苦受累。战斗在黑龙江垦区的广大转复军人,既是“北大荒精神
”的创造者,又是“北大荒精神”的体现者,还是“北大荒精神”的传播者。“北大荒精神
”曾经鼓舞着老一代垦荒者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现在,它也同样给新的一代建设者带来巨
大的勇气和力量,激励着他们再展宏图。“北大荒精神”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源远流长。
它不仅是垦区广大职工的精神财富,而且也是全省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同大庆的“铁人
精神”一样,正在鼓舞着全省人民为振兴黑龙江而努力奋斗。
回顾过去,广大转复军人在中国的农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光辉足迹;展望未来,广大转
复军人和农垦职工,正在面临着新的更加艰巨的历史重任。我省垦区大规模的开荒阶段已经
过去,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高、土地等资源丰富、职工思
想、文化素质高等方面的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探索出一条
适合我省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的发展道路,使国营农场的经济效益有一
个大的提高,成为我省农业地区先富快富和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为了实现这个宏
伟的目标,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进一步解放思
想,坚定不移地把国营农场的改革推向前进。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总
结经验,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要在实践中进一
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它更加成熟地确立起来。要坚决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
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发挥国营农场商品粮基地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粮食
生产尤其是大豆的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尽快适应兴办家庭农场后,国营农场
剩余劳力和职工剩余劳动时间逐渐增多的趋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加强调整产业结构,使
垦区的第二、第三产业尽快发达起来,从而促进垦区经济的全面繁荣。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
富民政策,敢于先富,善于先富,使垦区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尽快地有一
个更加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要坚决贯彻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
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大力推广和普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
增强国营农场的经济实力。要坚决贯彻执行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紧密结合新的
历史条件,对广大农垦职工进行“北大荒精神”的再教育,使垦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大
的成效。当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足、风气良好的国营农场呈现在全省人民面前的时候,它
必将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省委、省政府相信
,奋战在黑龙江垦区的广大转复军人和农垦职工,一定会充分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拿出
更大的干劲,为我省农垦事业的大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祝大会圆满成功!
祝全体转复军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