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预一、七师转业北大荒琐忆

预一、七师转业北大荒琐忆


作者:吕正衡

坚持真理做强人,
戎马大荒沐风尘。
廉洁自律清如水,
敢对苍天无愧心。
1998年4月26日,原预一师预七师在合江农垦局工作过的老同志,在佳木斯举行了“纪念
预一师预七师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四十周年”活动。到会有60多人。其中有总局机关和
直属单位的“老预师”,也有后来调入佳市工作的当年英姿勃勃的青年军官,如今已是满头
飞雪的老人。这次相见,心情格外激动。他们回忆了大荒岁月,畅谈了今日改革开放的新变
化,缅怀了已长眠黑土地下的老战友。拨开岁月的帷幕,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1958年,在十万转业官兵挺进北大荒的行列里,有两支队伍引人注目,他们是原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一预备师和第七预备师。
预一师来自四川嘉陵江畔江津,预七师来自河南古城安阳。在党中央关于掀起社会主义
建设高潮的号召下,这两个师坚决、愉快地服从中央军委关于撤消原建制,全体军官集体转
业的决定。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就进行了老兵复原新兵退伍,全体军官编队学习等一系列思
想、组织准备工作。为了不误来年北大荒春开春播的农时,他们于1958年4月前后,分别乘军
列日夜兼程很快抵达汤原集结待命。正当大家对当地气候暂不适应,对面临的新任务不够明
确的时候,农垦部长王震将军看望大家来了。他立即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给大家论形势
讲任务,号召大家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不怕寒冷,战胜困难,到黑龙江畔的萝北去开
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国家生产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王震将军和各级党组
织的思想动员,使部队情绪稳定,斗志昂扬,于4月26 日前后,就全部到达指定地点,建起
了预一师、预七师两个国营农场。预一师在萝北县鸭蛋河以北,预七师在鸭蛋河以南地区。
预一师农场场长王玉海,副书记林书勤,副场长徐官。预七师农场场长刘海,党委书记单立
志,副场长刘发英、郭茂莲。与此同时,在王部长和省地委领导下,以两个师的师部为主,
在佳木斯成立了黑龙江省合江农垦局,预七师师长黄家景任副局长。预一师副师长杨干英任
副局长。从此,合江地区的农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预七师有军官762人,士兵443人,家属小孩1272人,共2477人。1958年5月4日,乘汽车
由汤原驶向萝北,公路翻浆,一路颠簸,经历十二三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萝北县进行了大量
支援军垦的思想动员和保证措施。县政府很多单位腾出办公室、会议室。不少居民腾出住房
和火炕,使队伍有暂时安身之处。副县长胡殿福还亲自陪同荒原勘测队伍,一同跋山涉水,
踏遍鸭蛋河南北的大片荒原。当时,全场只有11台拖拉机,机具不配套,加上道路泥泞,运
送种子、油料非常困难。转业官兵们发扬部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住马架,吃粗粮,忍受
小咬、蚊子的叮咬,当年开荒6万亩,播种2.25万亩,收获粮豆1000吨;并且搬出了帐篷、马
架,住上土木结构的新房。预一师农场在1500多名转业官兵艰苦努力下,在黑龙江畔的延兴
地区开荒建点,当年就开荒1.5万亩,播种4500亩,收粮豆490吨,并用4个月时间突击修建了
1400多间马架草房。
1958年8月,在宝泉岭农场莲花分场的基础上扩建的萝北农场,进一步扩建为三级制农场
。同时9月,抽调预一、七师农场部分官兵组建江滨农场。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萝北地区的预一师农场、预七师农场、萝北和
江滨农场合并,成立萝北农场,并与萝北县合并成立“萝北县人民公社”。1959年春,萝北
农场八、九分场合并,成立军川农场。1963年1月,为便于经营管理,取消萝北农场,将分场
改为独立核算的农场;延兴(延军)、名山、青年(共青)、军川、江滨农场。
1958年转业北大荒的十万官兵和分期分批来到这里的各地儿女一起,把昔日的莽莽荒原
变成今日的北大仓,同时也铸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
精神,他们用浓墨重彩在北大荒的发展史上给自己写下了灿烂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