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六六·三”在八五二农场

“六六·三”在八五二农场


作者:唐万成 丰晓安
沈阳军区在1966年2月份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东北三省部分转业官兵到黑龙江垦区组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转业前,部队按编制,每个连队编138人(含
连队干部在内),由农场去人接,部队派人送。当时八五二农场接来六个连队,约780多人,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党团员,他们分别来自:吉林省军区独立三师,公安部队边防总站,三
十九军一一五师,四十六军。
当时农场条件十分艰苦,我们来场后住的是简易破草房,吃的是冻萝卜、白菜,北大荒
的3月,还十分寒冷,很多同志思想稳定。部队又多次派慰问团,给我们克服困难鼓起了勇气
,我们立下了雄心壮志,同农场职工、干部共建新的家园。同年5月,农场决定,将这六个连
队在四个分场里新建六个农业生产队。他们分别在三分场新建八队、九队;五分场新建六队
;六分场新建三队、十队;七分场新建五队。他们住的是破帐篷,喝的是草甸子水,边开荒
、边播种、边建房。每个连队当年垦荒上万亩,生产粮豆几百吨。入冬前也搬进了自己盖的
新房,为农场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1967年根据省军区的指示:要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为了加强对来场六个连队的管理,又
组建了一个营部。营长赵令福,政教张孝先,副营长蔡风武,副政教王喜魁,参谋赵伯浩,
通信员李振西。营部设在六分场场部,这个营受双层领导,既受上级军事部门领导,也受农
场党委的领导。由于当时农场缺少基层骨干,有部分同志从1967年初开始陆续调出原连队,
或调到农场、分场机关工作,或调到其他生产队任职。这样,1966年3月18日来场的转业官兵
,就成为一支骨干力量。十年动乱期间,这六个连队没有介入(但是个别人参加了)。1968年
6月18日,垦区改制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这六个连队就统一由当时的二十团管理。
(作者,原为“六六·三”复转军人,曾任八五二农场武装部长,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