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从南泥湾到北大荒

从南泥湾到北大荒


作者:李桂莲
1952年1月,我调到步兵102师任副师长。同年4月,毛主席命令102师生产待命,改为“
农业建设第四师”,我便又转到农业战线上来了。1956年,中央成立农垦部,王震部长把我
从察北调回北京,说:“你到北大荒去,到南横林子去。”他还对我详细介绍了北大荒的情
况和宏伟的远景,任命我为刚成立的八五二农场场长兼党委书记。当年7月,我来到这里,看
到那一望无边的黑色土地,看到大批拖拉机和各种机械时,不由得十分激动和兴奋,十几年
的工夫,我们的力量变化多大啊!
我曾在三五九旅任科长、营长,参加过当年的大生产运动。那时为了战胜民族敌人,为
了发展革命力量,在党的号召下,我们不得不用一双手在衣食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在南泥湾
的荒山开垦。如今革命获得了辉煌胜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为了子孙万代的
幸福,我们又打起垦荒的大旗,用大量的现代化机械,在这样广阔肥美的土地上建立大型国
营农场群了。
从南泥湾到北大荒是一条艰苦创业又是光辉胜利的道路。
八五二农场当时管辖完达山以北、宝清县东北全部地区。3月,代理师长黄振荣同志在这
里进行了踏查。5月,7000多名铁道官兵就陆续开进了荒原。当时还来不及盖房子安家,拖拉
机一到,就在王震部长主持下举行了开荒典礼,开荒、修路、建房、播种同时并进,来不及
耙地(耙具没有运来),就在垡片上用木棍子点播了1000多垧大豆,种了300多垧蔬菜。夏季雨
多,马架草房漏水,我们开会时常用雨布遮漏。公路经常不通,粮食物资的供应也不及时。
当时听说苏联专家组要来,我发愁没有办法接待。可是王震部长同苏联专家和我们同甘共苦
,同住小草房,齐口称赞我们农场土壤肥沃,森林河流很好,便于排水,是建立大型机械化
农场的好地方。我们就在这样艰苦条件的情况下,发扬了南泥湾的精神,开荒建房,建设新
农场,用最快的速度办了很多事情。年底,我们在当年开的生荒地上,收获了大豆100 多万
斤,蔬菜50多万斤,伐木1.5万多立方米,建房6万多平方米。我们在北大荒站住了脚,扎下
了根。
1957年,农业机械化学院的一批学生来农场实习。后来,又分配来一批大专毕业生,增
强了农场的技术力量。短短三年时间,我们的事业得到飞跃发展。到1958年,除将三个分场
扩建为八五三、五九七两个总场外,全场还达到了70 万亩耕地,建成了8个分场,50个生产
队。畜牧业和工副业也获得了大发展。而三年来总投资平均折合每亩只有14元多。朱德副主
席在全国农业水利工作会上讲话时表扬了八五二农场。8月,我应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邀请,
在全国农业经济科学讨论会上作了发言。有些专家学者弄不清我们怎么只用这么少的钱,这
么快的速度,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我就算细账给他们听。他们都感到惊讶。我问他们:“像
我们那样大的农场,开一亩荒的成本要多少钱?”他们回答:“开荒投资一亩地不能少于45
元,60元也很紧。”
八五二农场是在王震亲自关怀下建设起来的。1956年,他来场三次,并和我们一起在新
盖的小草房里过了新年。王震对大至生产建设方针,具体到工作安排,常常作详细的指示,
有时并亲自动手。就拿我们总场部的建设来说吧,1957 年已经盖了不少房子,但王震再三指
示我们搬进南横林子去,当时我觉得工程大,怕起火。但他三次和我亲自踏查设计,在密林
中找出了道路,用木板锯末盖起了第一幢房子,才比较满意。在他的亲自督促下,现在南横
林子已变成了一个拥有几千人、方圆数十里的森林市镇。夏天,白桦林中红砖绿叶,小桥流
水,分外美丽,每一个到南横林子的人,都会产生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