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北大荒
戈壁滩·北大荒
作者:惠月明 何诚 马占山
1956年初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培训干部设在乌鲁木齐市的文化学校正在上课,忽然
接到一个通知:要在校学员惠月明、何诚、马占山、何士杰立即到兵团干部部报到,说有紧
急任务。到了干部部,才知道要调我们去黑龙江。我们真不想扔下正在学习的文化课,也舍
不得离开学校的课堂生活。但干部部的同志说,是王震部长亲自下令点的“将”。谁还说什
么呢?
要求报到的时间很紧迫。四个人当中,何士杰还没有成家,光棍一条,人走家搬。惠月
明、何诚两人有家属,得简单安排一下。最难办的是马占山,他爱人前不久病故,留下一个
不满周岁的孩子,但是马占山没向领导讲。结果,他在战友们的帮助下,运用“速战速决”
的战术,从恋爱到结婚只两天时间,就和学员队的一位山东姑娘结合了。
时间的节奏和战时一样,我们很快赶到北京。晚饭后,一辆汽车转了儿个弯就把我们载
到王震的家。几位普通干部,跟首长面对面谈话,还是头一次,未免有些紧张、打憷。进门
时,谁都不愿走在前面,你推我,我推你。正在推让之间,王震走出来了,并且主动、热情
地跟我们一一握手。我们向王震通报了各自的名字。王震显得随和幽默,很快就使我们的紧
张心情平静下来。寒喧几句后,王震很快把谈话转入正题。他说:“我们打倒了国民党反动
派,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但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并不算完成了。我们还要搞建设,不
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贫穷、饥饿的烂摊子。目前先要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
说着,他亲手拉开身后轻柔松软的帷幕。原来是一幅跟墙壁差不多大的地图。看到这幅
地图,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下子呈现在眼前。
“新疆……在这里,”王震指着地图说,“已经搞起了生产建设兵团,将来要重点生产
棉花,纺纱织布,没有棉花怎么能行呢?海南这一带要搞橡胶。东北还有大片的土地荒着,
土质很肥,开出来就是一座粮仓;草质也好,还可以发展畜牧。我们要在那里建一批现代化
的国营农牧场……”
王震的讲话,简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我们一边听着,一边不断相互传
递着兴奋的眼色。
“不过那里的条件很艰苦!”王震的态度变得刚毅严肃起来,“那里叫北大荒,亘古荒原
,交通不便,天气寒冷。因此,只有军垦,才能开发北大荒,我们的军队是无坚不摧的,我
按照中央的指示,决定让铁道兵先去,但他们没有开荒生产的经验,你们要作骨干,教会他
们……”
“原来王震是给我们作战前动员哩!”我们心里嘀咕着。
部长亲自接我们到家里谈话,交待任务,这意味着面临的是一场不寻常的特殊战斗!我们
既兴奋,又激动,随接向部长表态:一定要把南泥湾精神、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带
到北大荒去。
王震听后十分满意。又逐个问我们有什么困难?结婚了没有?父母妻子有没有人照顾?
并叮嘱我们要在北大荒安家立业,要干一辈子。当他了解到马占山为照顾前妻留下的孩子,
两天内又成了新家时,紧紧地握住马占山的手说:“你是个好样儿的,做得好!做得好!”又
说,“人家姑娘更不简单嘛!觉悟高!以后北大荒有了房子赶快接来。可要好好照顾、不能欺
侮人家哟!”当了解到何士杰还没有对象时,便对惠月明、何诚、马占山说:“这个任务包在
我们几个人身上。到那里你们先给找,找不到,我王震负责找。”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何士杰更是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我们一行四人,告辞了部长,昼夜兼程,从北京来到了北大荒。我们在宝清县大和镇地
区踏查荒原近一个月。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查看了方圆百十里的地形,哪儿建分场,
哪儿建生产队,哪儿坡地干燥可以先开荒,哪儿沼泽低湿,需要排水后才能开荒……都基本
上摸清楚了,并在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圈圈点点地作了标记。正要向上级汇报时,赶巧王震
到北大荒来了。王震在农场见了我们四人,听了汇报后,大声地夸奖起来。接着问:“你们
给小何的对象找着没有?”说来真巧,我们在大和镇找到了一个小何非常满意的姑娘,名叫
王桂珍。王震听了,一定要叫来看看。小王听说部长要见她,羞得她捂住脸往一边跑去。当
人们把她连曳带推的叫到王震面前时,王震说:“啊哟!长得又漂亮又健康!”接着,问她的
年龄、文化程度,还问她愿不愿意开拖拉机?
“不愿开拖拉机,俺还不找他哩!”小王扭着身子说。
“是吗?那无论如何我得让你开上拖拉机。”说到这里,王震把脸转向惠月明、何诚等
人,“听见了吧,赶快建农场,让姑娘们开上拖拉机,要不,小伙子可要打一辈子光棍儿啦!”
屋内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这笑声飞出窗外,在半空中回旋,唤醒了绿色的草原和黑油油
的处女地。
(梁士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