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老三号”
夜宿:“老三号”
到密山后,兵分三路,分别到兴凯湖、虎林、宝清等地踏查荒原。王震亲自带领八五○
二师的代师长黄振荣、八五○五、八五○六师的几位副团长、兵部张主任,以及报社记者和
其他随行人员共30多人前往宝清大和镇一带。
大家挤在一辆敞篷车上,离开密山,取道虎林,往宝清进发。车过虎林,进入铁道兵先
遣部队刚刚打通的林荫道,弯多土暄,经常受阻。推车时弄得大家满身泥水。黄振荣心有歉
意地说:“前几天没化冻,无法夯实。”
“咳!该表扬你们,这么快就把虎(虎林)宝(宝清)公路打通了!不简单,功劳大大的。”
司令员诙谐地说。
黄振荣是在今年开春就带他的部分队伍来这里打前站的,他正在虎林与宝清的交界处筹
建八五○二农场。
走出宝清不远,就被宝清河阻拦住了。河上原先有一座简易木桥,因年久失修已被洪水
冲毁。黄振荣说,就是车过了桥也走不了多远。据说日本人曾修过从宝清到大和镇的公路,
但所有的桥梁都已朽烂,路床被水冲毁,路基上长满了树木,从这里开始只能步行了。
“走就走吧,我们这双铁脚板走南闯北什么路没走过!”王震说着走在大家前面。
我生怕首长吃不消,担心手术后的伤口发作,便紧紧跟随着。
“怎么样,小胖子?我叫你不要拿大衣嘛!你看成累赘了吧?”王震反而关心起我来了。
“你动过手术没多久,冷风一吹犯病咋办?”我辩解说。
“你不是也经常腰痛吗?”
“咱们慢走勤休息。”兵部张主任凑上来说。
“我看呀得我打头,要司令员在前头,我们都得累趴下。”黄振荣说着真地抢到头前去
了。
“好好,”王震说,“今天你是领队,又是向导,你说了算。”
“我可没有要夺权的意思啊!”黄振荣说得大家大笑起来。
当夜幕降临时,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老三号”。
老三号原是日本人建立的大东开拓团所在地。由于这里紧靠完达山,又在宝、大线上,
鬼子经常在这里集结,袭击我抗联部队。1940年在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政委王效明的领导
下,夜袭老三号,一举歼灭了日寇全部,放火烧掉了据点,留下一堆土圩子。鬼子不甘心失
败,又在索伦岗(现在的八五二农场七分场所在地)另建了二号、三号据点。后来猎人经常来
这里落脚,为区别于索伦岗上的三号据点,把这里称为老三号(现为八五二农场种畜站,人称
老场部)。
这时,黄振荣说:“我们起名曙光镇,准备在这里建场部,报请司令员审批呢。”
王震听了,没有马上表态,他在思考着。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部队新支起来的马架棚里。对面通铺,一个挨一个,和衣躺下。虽
然床上铺着厚厚的干草,但还是很冷。由于跋涉一天的劳累,人们很快进入了梦乡。冷风嗖
嗖,吹得草棚顶上的树枝呜呜直叫。我想到王震身上仅仅加盖了一件旧棉袄是不能御寒的,
于是轻轻抖开黄呢子大衣盖在他身上。
“不用不用。”王震拒绝了。我只好叠起来,放在自己的枕头前,心想,你总是心疼价
值几十袋小米的这件大衣,要是冻病了怎么办?由于天冷,不断有人起来小解。虽然没有光
亮,但睡不着的我,似乎看到王震冻得蜷缩成一团了。于是我又一次小心翼翼地抖开黄呢子
大衣,悄悄盖在他身上,然后摸进自己被窝响起鼾声来。
一声军号划破长空,唤醒了沉静的草原。马架棚内透进灰暗的光来。我看到王震依然蜷
缩身躯侧卧着,可黄呢子大衣不翼而飞了。我刚要起来寻找,却发现那大衣舒舒展展地盖在
自己身上。
“司令员,你……”我不禁喊出声来。
“噢!你腰痛,更加需要嘛。”王震翻转过身来,慈祥地说。
我激动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自言自语道:“可你是动过手术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