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深处有诗情
密林深处有诗情
作者:孟达
河流刚解冻
小草刚露芽
披着金黄颜色的
是一丛丛迎春花
这是诗人艾青发表在《诗刊》上《迎春花》一诗的第一段。我每读到此,思维的翅膀立
即飞到了1958年4月到1960年秋天,诗人在八五二农场两年中的一段境况。
那时,我从部队转业到完达山北麓的八五二农场×分场政治处工作,还不知道诗人的到
来。
有一天上午——大概是深秋季节吧,我到示范林场找一位部队同来的周副场长会晤。周
副场长尚未见到,却看到了示范林场职工一场紧张的劳动场面。
一群穿着草绿色军装的人,正在紧张地抢盖一幢土木结构的职工住房。人群中,有一位
年近50,身材魁梧,颧骨突出,浓眉大眼的人。他一忽儿在地槽里同女同志一起滚“拉哈辫
”,一忽儿擦了擦手又和男同志一起抬木头。天公不作美,干着干着,就下起濛濛细雨来了
。场上的人找地方避雨,可是他却在雨下收拾工具,又去抢盖一些怕雨淋的物件,全身衣服
淋湿了。
我问一位在附近窝棚里避雨的人:“他是谁?”
他拍着巴掌对我说:“闹了半天,你连大名鼎鼎的大诗人艾青都不知道!我过去就爱看艾
青的诗,什么‘火把’,‘大堰河’、‘旷野’、‘宝石的红星’……只要我能找到的有关
他的诗,我都看了。特别是‘滹沱河啊,我的保姆’,选编在中学的课本里,我们示范林场
里的人大都读过,都说写得好。所以我们过去虽没有见到过艾青,但对他的大名早已滚瓜烂
熟了。这次他到我们示范林场里当副场长,大家从心眼里欢迎他。”说完他抬头打量了四周
,又诡秘地对我说,“要不是去年‘反右’,他这么个大人物怎么会到这个山沟沟来卖大力
哎!”接着,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我说:“我还不知艾青在你们这里哩!光听说丁玲、吴祖光、艾青到我们垦区来了,想不
到艾青被你们抢走了。”
“艾青不是我们抢来的,而是王震部长派来的。王部长还给我们示范林场的职工开了大
会,在会上介绍说,‘这是北京来的大诗人艾青,从今天起就是你们的副场长!’”
他还学着王震的讲话语气说:“你们要像尊敬其他领导一样尊敬艾副场长。你们要知道
,我们是老朋友啦!在延安的时候,艾青就是名人,我在南泥湾搞大生产,当我的三五九旅旅
长。”王震又指了指身旁的总场党委书记李桂莲说,“他那时是我们旅里的警卫营营长,开
发南泥湾有他一份大功劳。今天,我和李桂莲同志到北大荒来办农场,叫你们这些部队转业
军官也来,走的就是南泥湾道路,要叫北大荒变成祖国的北大仓。”他又接着说,当时,王
震的讲话,引起了我们雷鸣般的掌声。说完以后,王震向大家再次介绍了艾青。并对艾青说
:“你是诗人,不要忘了你是耍笔杆子的。要多积累素材,多反映英雄开发北大荒的业绩,
这就是你崇高的职责。”看起来当时艾青心情很沉重,他对着大家躬了躬腰,点了点头,语
气忧虑地说:“我一定好好干。至于王部长说的我这‘大诗人’的桂冠嘛!请同志们以后不要
再提了,大家是了解我的心情的。”从这天起,艾青每天总是很早从总场部和他爱人高瑛步
行到示范林场来上班,风雨无阻。他平时沉默寡言,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到领着大家干活上去
了。下班回家,就是拾掇他家门前的那畦小菜园,拔得一根草也不留,简直变成小花园了。
如果你不了解他底细的话,真当他是标准的“老庄”哩!
我说:“你们示范林场的职工都住在这里,为什么艾副场长的家还住在总场部?上下班
多不方便!”
他说:“这也是王部长、李书记、黄师长(即八五二农场场长黄振荣,原为铁道兵三师师
长,同志们还习惯地称他为黄师长)他们对艾副场长的关心。总场有四幢首长住的俄式‘木壳
笼’填锯末的小别墅。一家四间,内中有住房、厨房、办公室,中间有走廊、火墙,在目前
条件下是最高级的了。总场首长中,李书记在部队是少将,黄场长、匡副场长是老红军;除
了他们三位外,第四幢就让出来给艾副场长住了。”
过了半年时光,第二次在总场新盖的大招待所里又见到艾青一面。那时,作家符钟涛正
在这里埋头写作他以八五二农场二分场为生活原型的长篇小说《大甸风云录》。我是当通讯
文教干事的,到总场宣传科开会时,都到这里坐一会儿。这次一推进房门,我发现艾青也在
这里,他也认出了我,在握手以后就拉上呱了。艾青除了眉角有一块引人注目的黑痣以外,
他的右手是闲不住的,不是用手指在桌上写字,就是在腿上划着。我看他的心情比第一次见
面时强多了,便打趣地问:“艾副场长,听说你在写长诗‘老头店’”!
“嗯!”
他的“嗯”字刚说出口,就抬起头来,警觉地望着我,紧追一句:“你听谁说的?”
看他那股窘态,我和钟涛都忍不住笑了。我说:“我不是奸细!不会告发的。你放心。”
钟涛也热情洋溢地用手拍着案子上一大叠写好的书稿说:“写文章是好事,你这个大诗
人今天怎么也扭捏起来了!”
艾青红着脸,口吃地说:“我……我……我当前的处境……唉!……”
在他那一声深沉的叹息中,我们也只好改变话题了。
后来,宣传科的一位同志说,艾青的《老头店》长诗是写出来了,也拿给王震看了。王
震对他说:“诗写得不错,但目前还不能拿出去发表,叫他先放一放。”
1960年,总场发起《南泥湾道路上》一书的组稿工作,我们分场领导要我主管这项工作
。在总场开会之后,我又去了一趟示范林场,很想听一听艾青同志的意见。
在场部没有看到艾青,我所熟悉的那位战友还在当副场长。他当着我的面,劈头就是一
句:“艾青走了!”
“什么时候走的?”
“秋天!黄场长的爱人赵英华还去送过他!”
周副场长还告诉我,去年12月底艾青把王震给他一封来信给示范林场领导看。王震说,
他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视察,问艾青愿意不愿意同他一起到新疆去一趟?同意的话,给
八五二农场领导打个招呼就行了。林场领导看艾青自己愿意去,挽留不住,只好让他走了。
一个大诗人到我们这里来住了20个月,真不容易呀!
人虽走了,但,他却一直跟着王震部长的脚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