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面试”

“面试”


作者:王洪波
1962年6月2日,王震部长来到八五三农场召集汇报会。参加会议的有总场领导和分场的
书记、场长。突然,王震部长要科技人员参加汇报,于是我跟着农业科副科长宋呈祥去了。
小会议室早已坐满了人。王震坐在中间,手上缠着绷带。后来才知道他是在蛤蟆通河畔烧荒
时把手撞坏的。
当时,我们很拘束。刚一进门,听说我们是农业技术员,王震非常热情地说:“搞农业
技术的往前坐。”党委书记张汉荣、场长马继常立即给我们让开了座。宋呈祥非常不好意思
地坐在王震对面,我就挨在他的身旁。王震听说老宋是北农大毕业的学生,非常高兴,立即
出题考试。他问冬黑麦越冬前的有效积温是多少?老宋说了冬黑麦的播种适期和封冻始期,
意思是说,到气象站查一下就可以计算出来。王震却说:“这个问题在《雅库斯金》第二分
册就可以查到,是250多度!”显然王震是在事前作了查对。这时,服务员小黄把一碗炒熟的
松仁放在王震面前。王震刚一动手,身旁医生劝告说:“部长,你的胃刚手术不久,不能多
吃松仁。”王震顺从地说:“对对……”说着先从碗里抓了一大把,然后把碗推开。这个小
插曲,把我们一场“面试”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下来。他问宋呈祥:“北农大的蔡旭先生来过
没有?”宋呈祥回答来过后,部长又问:“你认不认老师?”宋呈祥答道:“蔡先生是我的
系主任,而且直接给我们讲过课,在学校就很熟。”王震说:“请他做报告了没有?”宋呈
祥说:“当时蔡先生很忙……”王震立刻打断了他的话说:“什么忙,分明是你们的心不诚
,他是我们的老师,我请他来是给你们讲小麦高产技术的。”接着他又说,“下一批我要多
请几位来,搞肥料的彭克明教授、搞玉米的李竞雄教授,还有搞耕作栽培的郑长庚教授。你
们一定要请他们作报告。现在城市粮紧,这些人在农场讲课,一律不收饭票,要多给他们做
些山珍野味,还要多吃豆腐。”这时秘书插嘴说,最近中央有指示。王震马上又说:“我们
这样招待高级教授不算特殊,一天就收两毛钱吧。”
接着,王震要宋呈祥把八五三农场的农业技术措施和依据一条一条的讲,从农业四个季
节的划分和四大季节的旱涝特点谈起,到近四区远三区的轮作方式的设计,明确了大田的作
物比例是关键。过去,王震经常强调要多种大豆,这次为了科学种田、稳产高产的需要,农
场把大豆稳在三分之一,他表示赞成,并强调说,当前为了度过灾荒,要多种油菜。当老宋
汇报到以磷增氮、磷肥增产显著时,王震笑了。可突然把脸一板,把书记、场长指名道姓地
“熊”了一顿,说“我王胡子在总理面前排队,好不容易从摩洛哥搞了点磷矿粉,都被你们
在迎春车站给填路了。一定要拉回来用上!”当老宋汇报到经过调查,冬黑麦的下种粒数可以
减少三分之二时,王震乐了,问这是谁调查的?老宋说是彭培地。王震又问这人是干什么的
?回答是转业军官。王震高兴地说:“好,好,好!叫他继续搞冬黑。我们农场就是需要科学
技术,有了技术不愁没粮食。你们要顾全大局,千方百计往北京多交粮食,北京人民需要粮
食,全国城市需要粮食。你们要努力多上交些粮食,最好能交1万吨,让毛主席放心。”
整个汇报进行了一上午,绝大部分时间是和技术人员讨论科学技术问题。散会前,他还
特地对科技人员关照:“你们中午要和我一块吃饭,反正我吃不了那么多。临来时,彭老夫
子(指农垦部办公厅主任彭达彰)赠送给我四个字:‘不要发火’,可我有时偏偏爱发火。你
们带个好头,多往北京交粮,我就少发火了。”王部长走后,农场把所有的粮食和剩余种子
,都认真地做了清理,当年上交了87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