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灾年之后

灾年之后


作者:刘宇棋
在八五五农场史上,记载着王震部长来场视察三次,分别是1956年6月、1961年4月和19
62年8月。前两次在场史上有较多的文字记载,而对1962年8月的一次,只在大事记中简要地
写着:“王震部长从密山来农场视察,看到豆地草多,批评了陈希祥书记”这样一段话。
我是当年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愿就记忆所及,把当年的情景回忆一下。
1962年,是经过1958~1961年的“大跃进”、“共产风”和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生产开
始好转的一年。这一年牡丹江垦区麦收比较顺利。当麦收接近尾声时,八五五总场把各分场
场长和财贸助理员召集到总场开财贸会议。主要是布置利用麦收后与秋收前的间隙时间,组
织劳力突击抓小秋收生产,采集野生山产品木耳、蘑菇、榛子、橡子、中草药等,以增加收
入。
我当时是八五五农场一分场的财贸兼副业助理员,随同场长童业青参加了会议。当时的
条件很差,会议室前面摆着一张没有抽屉的学生课桌和两把粗糙的木椅,是作为会议主持人
和领导讲话用的,其他人一律坐在木制的条凳上。会议开始不久,我们就听说王震部长要来
农场视察,办公室人员已把当时农场最好的一个房间小会议室打扫一新,准备了农场自产的
糕点、瓜果和茶水,敬候部长光临。陈希祥书记兼场长和其他场领导还前往场部南岗的公路
上迎接去了。会议由财贸部长唐祖武主持。
会议进行一段时间,就听到院子里有汽车声响,王震部长来到了。当时的纪律很严,没
有领导发话,谁也不敢擅自离开座位到外面去欢迎。大家此时的心情非常激动,都希望能见
上王震部长一面,因为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王震下车后,陈希祥正礼让部长到小会议室休息。这时,王震一眼看到我们这屋子的人
,就问陈希样:“那个房间那么多人在干什么?”陈希祥回答说:“是分场来开财贸会议的
。”王震一听说是分场的干部来开会的,就没有到小会议室去,立刻转过身来,不顾长途乘
车颠簸的疲劳,径直向我们开会的房间走来。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思想准备,见王震突然出
现在面前,大家都愣住了。好一会,大家才镇定下来,按照部队的礼仪立即起立、昂首、挺
胸、立正,站在原位不动,静候王震指示。王震却十分随便,像见到老战友老部下那样,和
蔼可亲,连连招手让大家落座。这时我才看清,王震身穿一套旧卡其布灰色中山装,脚穿一
双圆口布鞋,十分朴素。他面颊有些消瘦,但精力充沛。他是乘坐一辆中吉普来的,随行者
有五六个人。其中有他的夫人王季青,还有北京农大的两位教授,记得一位姓李的是玉米专
家;还有牡丹江农垦局的陪同人员。
参加这次财贸会议的人员,绝大多数是从部队转业来的干部,大家都穿着一身旧军装。
王震坐在木椅上,亲切地询问我们,谁是抗日战争期间参军的,谁是解放战争期间参军的,
谁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当我们立正举手一一回答后,王震情意深长地说:“你们都从战争
年代走过来了,在战争年代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奋战,取得了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的伟大胜
利,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现在又响应党的号召到北大荒来屯垦戌边,继续在艰苦的环境中
,用血汗为祖国建设一个新的粮食基地。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子孙后代也是不会忘
记你们的。愿大家安心扎根在这里,为开发北大荒,巩固边疆做出贡献。”接着他简要地讲
了一下前几年“大跃进”、“共产风”、“浮夸风”在全国和垦区造成的失误情况。讲着讲
着,王震从随从人员手中拿过一个铝制的普通饭盒,盒里盛着半盒饼干,就着开水边吃边谈
,并抱歉地说:“我胃切除了三分之二,医生嘱咐要少食多餐。现在要少吃一点,有些不太
礼貌,请大家原谅!”吃过几块饼干以后,王震接着说:“现在共产主义大食堂不办了,带家
的职工在自家立灶,但还得抓职工生活的改善。职工生活搞不好,就不能搞好生产。当前职
工收入不高,怎样降低生活费用?要给职工户划出一点园田地,再种点‘四边地’,让他们
种点菜和饲料,养点鸡鸭猪。园田地给多少好?人口多的可多一点,人口少的可少一点。”
王震接着把北京农大的教授介绍给大家,强调要搞好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
要求农场要多种些玉米,说玉米是高产作物,是好东西,不但可作口粮,还可当饲料,发展
畜牧业。种玉米,再加上小麦、大豆、油菜、轮作就合理了。他还说:“我家的庭院,原来
种些花草,我都把它拔了种上玉米了,搞搞小试验。一方面搞试验,另方面还可增加口粮,
现在国家粮食还紧张,光搞瓜菜代不行……”讲到这里,他发现夫人王季青临时出去不在身
边,忙叫人把她找了回来,嘱咐她把家里的玉米试验田管好。
王震不顾自己胃切除后的虚弱身躯,在简陋的房间里,坐在那把硬板木椅上,像唠家常
一样,侃侃而谈,跟我们座谈了近两个小时。然后,才向大家告辞,进了小会议室与场领导
交谈去了。听说他在小会议室只呆不长时间,只喝了一点茶水,准备的糕点、瓜果动也未动
。他又看看场部周围情况和地方,又风尘仆仆地驱车到“八一农大”去了。
王震走后,我们才听说,他在前来八五五农场的途中,看到路两侧的大豆地草多,非常
痛心,见到前来迎接的陈希祥等,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们的失职。
这就是王震部长第三次来八五五农场的具体经过。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至今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