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青年垦荒队员的回忆①

青年垦荒队员的回忆①


作者:肖传英
我见到过王震部长两次。头次是在1956年12月16日。那是我们农场的前身——青年垦荒
队到北大荒后的第二年。青年垦荒队是由300名牡丹江市少年之家的学生和社会青年在1955年
冬天组成的。那一年,我们从报纸上、从老师们那里听到了北京的青年组织垦荒队,远征北
大荒,到萝北开荒生产的消息,他们的这种雄心壮志,对我们多大的鼓舞啊!我们决心拿他们
当自己的榜样。牡丹江市一时真是风起云涌,少年之家的1000多名成员,几乎个个都报了名
。在团市委的领导下,经过再三考虑,最后才确定300人,其中我们女同志就有57名。
1956年3月15日,我们从牡丹江出发,16日到达密山黑台的永长邨,第二天就投入开荒生
产。那一年我们播种水稻3400亩。种稻田最主要的是水,所以我们头项任务就是挖一条8公里
长的水渠。那时不像现在,有的是机车,全队一共才15副马拉犁,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
学生,大多缺少生产知识,加上这年雨水大,穆稜河里的水漫进了稻田,
从播种到秋收,人们几乎一直是在没膝深的
水里搏斗,有的地方几乎都齐腰深了。有些调皮鬼把永长邨都改成“水长邨”了。因为没有
力量把水一下子治好,所以9月里又抽出一部分人到老虎砬子去建立新点。这里靠近山,地势
比较高些。到国庆节那天才开工建房子。天气已经开始冷起来,我们简直就是在风雪里把房
子抢建成的。新搭的草棚,里边的墙壁还湿漉漉的,住进去就像呆在冰窖里一样。可是我们
每个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尽管天气很冷,尽管遍山都是树林,但我们宁愿摆谈红军长征故
事,或者跳舞、打球取暖,也不去砍一棵树来烧。
12月16日是个大雪后的好晴天,我们刚吃过午饭,还像以往一样,男孩子们在踢足球玩
,姑娘们就拉着圈儿唱歌跳舞。这时,一辆吉普车从密虎公路向我们一阵风样驰来。车停下
,一个身体健壮的老人跨下车来。这就是王震部长。那时我们都不认识他,只见他穿着一件
旧皮大氅,裤腿上尽是油泥。他敏捷地扫了我们一眼,就大踏步向着正在踢足球的小伙子们
走去。我们都停止了跳舞,好奇地望着他。小伙子们也不踢球了,一个个愣着看这位不认识
的客人。老人操着很重的湖南口音,笑着说:“怎么不踢啦!”他冲正抱着球的那个队员说:
“丢过来,我跟你们踢一脚!”小伙子真的把球扔过去。老人飞起脚,球踢得很高。他高声笑
了,小伙子和姑娘们也笑了,球场上顿时活跃起来,笑声、喊叫声把老虎砬子的山壁都震得
轰响。一会儿,老人才擦了把脸向大伙说:“你们是那个单位的?”
“牡丹江青年垦荒队的。”小伙们抢着回答。
“哦!牡丹江的小伙子!那好,领我到你们屋里看看。”大伙一窝蜂地跟在他身后。他首
先看我们的伙房,进屋就奔到锅台旁。他舀了一勺大


?明年种上水稻就好了。”
我们告诉他:在黑台已经打下了水稻,就是没来得及运进来。
“那得赶紧运呀!你们队长呢?”
我们回答他青年农庄主席尹风山同志上密山去开会去了。他听后,写了张条子,叫农垦
局马上拨一台汽车来。他又到我们住的草棚里坐了一会儿说:“你们为什么不打柴禾烧?”
他那么和气、亲热,就像个老爸爸似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早就一点拘束都没有了,七嘴八舌
地抢着把我们的情况告诉他。他一点也不嫌我们说得乱,一边听着,一边笑着。听说我们舍
不得砍树烧火烤时,便粗着嗓门严肃地说:“那不行,人比树重要,不能冻坏了。告诉你们
领导上,就说我王老头说的,让你们到山里去打柴禾烧。”
跟着王震一起来的还有当时的畜牧处张处长(现在农垦局的张副局长)。这时他才向大伙
介绍了王震部长,还说是特地来看我们的。我们一听是王震将军,一下子几乎都愣住了,屋
里刹时静得连心跳的声音都听得见,这叫我们怎么能不激动呢!过去从书本上,特别在少年之
家,老师们向我们讲红军故事的时候,不是就讲到过王震将军吗,在我的梦里,不是有多少
次看见这样的将军吗?
小伙子们愣了一阵,便一窝蜂似地挤上去,争着和王震握手。姑娘们平常总有点害羞,
这时也和小伙子们一样,一股劲往前挤,生怕握不到。
王震一边和我们握手,一边慈祥地问道:“你们喜欢农场吗?”我们知道部长指的是国
营农场,或者是军垦农场,我们那个垦荒队,当时还称不起为农场哩!我们在老虎砬子公路边
修房子的时候,到八五○农场去的拖拉机和康拜因,一辆辆从眼前驶过,我们目送它到山那
边看不到影了,还不肯把脸掉回来,多听一阵那种轧轧轧的响声也心里舒服啊。我们常想,
多会儿我们也能有这样的机器呢?听王震这一说,大伙都嚷起来。
“我们都喜欢!把我们也编到农场去吧!”连平素不大爱讲话的朝鲜族姑娘——现在我们
八五一一农场三分场副场长崔中女,也用生硬的汉话高声叫喊起来。
王震大声地笑着:“那很好,从明年起,你们就单独建成一个农场,叫共青团农场行不
行?”
听到这样一个光荣的名字,顿时又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欢呼声。从此,我们青年农场
就正式诞生了。
一晃就过去了两年多,1959年4月,我又一次见到了王部长。
我们场,在1958年解放军转业官兵来场以后,起了巨大的变化,畜牧业也有了电气孵化
设备,青年垦荒队来的这一批人都分散到各行各业去了,我当了三八养鸡队的队长。那天正
和吕惠玲在孵化器跟前侍弄着小鸡出壳,那黄茸茸的小鸡雏滚成一个团,啾啾地叫得人多么
开心!孵化室的门忽然呀地一声开了,进来一大群人。我回身一看,走在最前面的正是王震部
长。这次他穿着一身中式短衣、光着头,还和两年前那样矫健有神,大步地走了过来。他对
孵小鸡是那么在行啊!许多问题提出来,连我们的党委书记都没能一下子回答得出。我一面不
停手地工作着,一面瞅着部长笑。他仔细地看了我一眼,忙伸出手来,笑道:“我们见过面
的!等等,在老虎砬子,你是牡丹江青年垦荒队的,满山是树,可你们连柴都舍不得烧,对吧
!”一串话说得满屋人都乐了。真是,部长每天有多少事要作、要思考,事隔两年多,我们都
长高了一头,这么件小事,他还记得那么清楚!我也不顾手脏了,在围裙上擦了两把,便紧紧
握住部长伸出来的手。
“那帮小伙子呢?他们不是羡慕人家开拖拉机吗?”
和我们一起来的那批人,大部分都当上了拖拉机手了,有些人还掌握了很高的技术哩。
我忙回答说:“他们都实现自己的理想啦!”
“那你们呢?”
“也一样。”小吕自豪地抢着回答。
现在又一年过去了,听说部长又要到我们这儿来。这一年,我们这里建设的步伐多么快
啊。兴凯,已经成为一座城镇了。
①本文作于1959年,选自《北大荒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