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欢腾的校园

欢腾的校园


作者:林雁秋
1990年“八一”前夕,密山下雨。
8月1日,雨后天晴,万里晴空,空气格外新鲜,“八一”农垦大学校园内一片欢腾。
上午9点15分,老校长王震副主席一行来校视察。王老84岁高龄,特意选择“八一”建军
63周年这个日子,不辞辛劳,远道来校和师生一起,共度我校建校32周年校庆,此情此谊,
农大的人永远不会忘记。
老校长离开农大已经28年了。他这次重返学校,师生们多么希望他能够多住几天,多给
学校作些指示,多和大家合影留念。
老校长好像十分了解我们的心情,他一下车,就和校领导一一握手,亲切地吻着给他献
花的农大附小少先队员的脸颊,并迅速地走向已站好队的农大老教师、老干部、老转业官兵
的行列里,挥手致意,合影留念。这时,整个欢迎的人群里,群情激动,许多人的眼睛里闪
烁着兴奋的泪花。
9点30分,学校在文化中心大礼堂集合,隆重欢迎老校长。当校党委书记龚玉丹搀扶着王
老缓步走入大礼堂时,全体起立,鼓乐齐鸣,整个会场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附小少先队员向王老敬献红领巾后的献词。顿时,全场寂静,人
们都在认真地听着,思绪也在不断地起伏着。从南泥湾到北大荒,从新疆垦区到黑龙江垦区
,人们看到的好像不是眼前满头白发的老校长,而是身经百战,功绩卓著、英勇威武的王震
将军。当少先队员讲到“我们小朋友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爷爷、奶奶,都非常想
念王爷爷”时,我注意到许多人的眼里都润湿了。
王老今天的情绪特别好。在王殿林校长向王老的汇报讲话中讲到:“八一”农大建校以
来,已为国家培养出本、专科毕业生和研究生7900多人、函授毕业生1200多人,还为全国农
垦系统培训出各种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近2万人;已取得科研成果90项,仅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项,累计推广1700 多万亩,已创造经济效益5亿多元。这时,王老赞许地说:“学校的情
况,王殿林校长讲的,我完全同意。”王殿林还讲到:感谢王老多年来对“八一”农大的亲
切关怀,并赞扬王老当年高瞻远瞩地创办祖国边陲这所高等学校的历史功绩,以及王老留传
给农大“艰苦奋斗、勤奋学习、团结友爱、实事求是”的好校风。
当王殿林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王老赠送相册时,全场又一次欢腾起来。王老对这本
相册十分感兴趣,他站起来,喜悦地翻阅着他28年前同农大教师、干部的那张合影照片,久
久不忍释手。这时的我,心情更加激动,因为这张照片是我珍藏了28年,刚刚拿出来献给王
老的,照片上还有老校长和我的合影呢!
王老今天在大会上的讲话,整整用了半个小时,这对一个83岁高龄的人来说,是很不平
常的。
王老在讲话中,首先代表江泽民总书记、杨尚昆主席和李鹏总理向农大师生慰问。接着
,他深情地回顾了农大诞生以前,他是怎样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命令,先后带领
铁道兵指战员和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他要求农大师生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
,把学校办得更好。
老校长在讲话中始终强调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要把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人才,这是他
一贯的办学思想。他说:“我国是一个有11亿人口的大国,农民占8亿,一定要以农业为基础
,一定要教育学生热爱农业,农业是涉及多门科学的领域,大有可为,要教育学生很好地掌
握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等许多现代科学知识,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搞上去。”
老校长在讲话中还鼓励大家说:“‘八一’农大已进入‘壮年’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
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为国家、为垦区培养既有奉献精神,
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老校长在讲话中还对学校提出殷切期望,他说:“‘八一’农大要在国家教委、农业部
,以及省委、省政府、省农场总局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思想
政治工作,团结全体师生员工,把黑龙江建设好,为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努力!”
老校长语重心长的讲话,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会后,王老一行乘车绕行校区一周。当
他看到校园内到处是水泥路和柏油路,路两旁楼房林立,绿树成荫,到处有鲜花和草坪时,
高兴地说:“‘八一’农大变化真大呀!”
王老还委托何康、刘江、刘成果、刘文举等领导同志,就教育改革和科技兴农等问题,
同部分教师、干部进行了座谈,还叮嘱农大现任领导有事多向他们请示汇报。
王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下午2点45分,分别的时刻到了。王老临行前,还深情地同现
任6名校领导合影。大家请他坐在当中的藤椅上,他一看站着的都是校领导,就把藤椅推开,
笑着对他们说:“我们都是校领导嘛!”边说边站着同大家一起合影。摄影师们抓拍了这一珍
贵的镜头。
老校长还应请同农大的服务人员一起合影,并同他们亲切交谈。一名临时担任服务工作
的女讲师说:“欢迎王老以后再来‘八一’农大!”王老风趣地回答说:“等你们当上教授我
再来!”老校长一贯对年轻教师寄予厚望,建校初期的青年教师,现在不少人都已成长为教授
、副教授了。
王老上车以后,频频挥手向欢送的人群告别。望着他逐渐远去的身影,许多人在心里都
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