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农场划归绥化分局(1972年12月一1973年12月)

第六章 国营农场时期(1972年12月一1983年)

第一节 农场划归绥化分局(1972年12月一1973年12月)




一、组织状况

  1972年12月6日,农场划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领导。

12月29日,经省委生产指挥部批准改组岔林河农场革委会,由孙超任主任,刘永志、郭永
海、卢善元、徐凤山、刘生成任副主任,原班子中的革委会主任赵文仲调离农场。

1973年2 月9 日召开了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了以孙超为书记的党委会,第三届
党代会(1962年召开)与第四届党代会时间相隔11年,在这一时期里农场经历了“四清运动”
(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派性斗
争,各种造反组织的建立,取代了党的领导,破坏了党的建设和正常的组织生活,削弱了党的
战斗力,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次党代会的召开,标志着农场党的建设开始走向正
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会议。

1973年7 月,在党组织的直接关怀领导下,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的共青团组织生
活开始恢复,成立了新的团委,由汪枫桐担任团委书记,此后团的活动开展起来了。

  二、参加引嫩工程建设

1972年8 月15日,根据上级指示,参加引嫩工程,人员起程奔赴工地,第一批人员15人,
领导有书记高清云,副书记张福臣,青年干事李富。机械有推土机1 台,胶轮车1 台。1973年
上半年书记张福臣,队长朱玉玺,机务队长李宝仁,会计李富。一期工程1973年上半年超额完
成任务。二期工程1973年下半年开始,参加人员44人,由李富、朱玉玺、车铁军领导,任务是
7.4 万土方,计划1974年8 月完工,实际是6 月份完成任务,提前完工两个月。三期工程任务
是6000土方,实际完成1.6 万土方,超额完成1 万方,二三期工程盈利4 万多元。成为全场1974
年唯一盈利的单位。在参加引嫩工程建设的三年中,干部、机务人员、知识青年紧密团结,发
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频传捷报,获得了引
嫩工程指挥部的表扬和奖励,为农场争了光。

  三、经营概况

1972年全场耕地面积21151 亩,当年开荒1500亩,种植水田780 亩,旱田20371 亩,粮食
总产74.5万公斤,平均亩产50公斤。1973年全场耕地面积22507 亩,当年开荒1830亩,水田面
积510 亩,旱田面积21997 亩,粮食总产77.3万公斤,平均亩产57.5公斤。

1972年大牲畜存栏171 头,猪当年出售402 头,存栏365 头。鹿存栏25头。1973年大牲畜
存栏195 头,猪当年出售705 头,年末存栏197 头,鹿年末存栏28头。

1972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75 万元,用于建筑安装、新建工程、机械购置等。1973年完
成基本建设投资61.14 万元,用于建筑安装投资45.9万元,设备购置15.2万元,主要用于糖厂
的房建2803平方米,并购置制糖设备。

1972年至1973年的两年中经营亏损共148.56万元,由于农业经营不善,加上自然灾害影响,
两年来不但没有向国家交粮,而且吃了110 万公斤的外调粮。